APP下载

锦州地区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6-10-21牛佳

农业与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杂粮前景现状

牛佳

摘 要:通过对目前锦州地区杂粮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依据本地区的有利條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杂粮;现状;前景;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09

杂粮泛指种植面积小,生育期短,种植地域性强,较为特殊,产量较低,具有特殊用途的粮豆作物。近几年,由于环境恶化,降水日趋减少,干旱缺水已经成为锦州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杂粮作为抗旱性、耐瘠性较强的农作物,具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 抗旱,耐瘠等特点。在改善环境、抗灾救荒、改善耕作制度、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间作套种栽培模式等方面有着大宗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锦州地区杂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对健康的要求不断增强,市场对杂粮作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杂粮的价格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近几年杂粮的生产逐渐受到重视,杂粮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但生产上仍然是优质专用的品种少,新品种更新换代缓慢,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广种薄收,是典型的“雨养”农业。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对杂粮的重视力度不够,片面强调大宗作物生产

由于杂粮生产规模小,零散种植,不太容易管理,因此长期以来,杂粮仅作为添闲和救灾作物。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片面强调大宗作物的品种更新和栽培技术管理,不太重视杂粮的生产,致使杂粮的生产始终处于农户间的自发自流的状态。技术部门对杂粮的生产缺乏具体指导,使杂粮生产无法实现规模化。

1.2.2 品种更新换代慢,配套栽培技术先进性差

由于种子、科研、推广等相关部门将育种的重点投放在了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宗农作物上,造成杂粮新品种选育与栽培研究等方面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投入滞后。优质杂粮品种稀少,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杂粮大部分种在干旱、贫瘠的地区或山坡岗地,生产条件差,农户不舍得投入,因而产品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价格偏低,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2.3 产品加工利用不细,商品率低

锦州市各级政府近年来对杂粮产品的加工利用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建立了一些杂粮加工厂,但规模小而少,且档次低,加工成品的品牌尚未形成大的龙头产业,满足不了农民从事规模化生产。

2 锦州地区发展杂粮生产的有利条件

锦州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旱薄地多,自然降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常年出现季节性干旱,造成大宗作物的产量低而不稳。而杂粮适应性广、抗性强、耐旱、耐瘠薄,对种植条件和种植地域要求不严。因此,适宜发展杂粮作物生产。

3 锦州地区发展杂粮生产的对策

3.1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做好引路工作

杂粮的开发涉及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提高以及广大农民的利益。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加强对杂粮各生产环节的引导。注重典型引路,作好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积极做好科技、信息、流通、销售服务,加强农民的科技种田意识,充分发挥本地区杂粮生产的优势,高效、全面地推动杂粮产业的发展。

3.2 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要狠抓科技攻关,依靠科技选育和引进一批名优杂粮新品种,以利于提高杂粮产品质量、产量和效益。要进行与良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着重将轮作倒茬技术、间作套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节本增效技术、防秕增粒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杂粮自身生长发育规律组装配套,并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挥科学技术对锦州地区杂粮增产增效作用。

3.3 建设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锦州地区杂粮生产重点分布在北部丘陵山区,属于零星种植,集中连片开发生产甚少。政府应组织相关农业部门及专家实地考察了解杂粮分布现状,大力扶持和发展优质杂粮繁种基地,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走产业化开发之路。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产区,统一生产标准。按照适当集中,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形成规模化生产,通过开发精品,培植和创立属于锦州自己的杂粮产品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闯出一条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市场带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3.4 扩宽产后开发渠道,提高杂粮经济效益

开拓思维,充分利用锦州市现有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加大投入,将杂粮的初、深加工过程细化,积极开发杂粮食品种类,通过传统制作方法吸引国内消费,并着眼于国际市场,在保障杂粮原生态化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杂粮系列加工食品,努力将杂粮产品制成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以提高杂粮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

3.5 改善杂粮经营方式,放眼国内外市场

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作好杂粮的营养健康宣传工作,改变和引导人们调整传统的膳食结构、营养结构,完善销售环节,同时改进加工工艺增加花色品种,促进消费,将国际市场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出口率,加强出口经营企业经济联合,组建龙头企业,促进农民的组织化进程,出口经营要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以增强开拓国际市场和进军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建立出口创汇农业体系。

猜你喜欢

杂粮前景现状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细粮VS杂粮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
杂粮小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