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分析探讨
2016-10-21朱秋云张振平
朱秋云 张振平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种不同水稻种子市场的开放,种子的流动面变得更加广。稻曲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水稻的整体质量,同时也会产生毒素给人、畜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当前阶段积极的对稻曲病综合防治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现实性意义。本文主要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我国的水稻种植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稻曲病;综合防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94
稻曲病也称之为丰收果或者谷花病等,是当前阶段影响水稻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当稻曲病病发后,不仅会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会使稻谷上出现病原体,给水稻造成品质影响。下面将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分析进行详细的讨论。
1 稻曲病的发生原因
1.1 气候条件
稻曲病发病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气候条件的影响。通常来说稻曲病会在温度24~32℃之内出现发育现象,当温度达到了34℃以上之后便不能继续生长。同时,稻曲病发育会受到雨水等环境的影响,多在降雨时发生病害。
1.2 品种影响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当前我国已经有多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出现,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的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1]。通常来说晚熟类的品种发病情况比较明显。而一些稻穗大、叶子宽的品种也将容易出现稻曲病。此外,稻壳的表面较为粗糙并且没有绒毛,这样的品种比较容易出现稻曲病。
1.3 栽培管理影响
水稻的栽培管理对水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在不良的管理下也会引起稻曲病发生。如果在进行栽培管理中采取粗放式的方式,水稻密度过大同时排水方面也不佳,那么则会比较容易引起稻曲病。特别是在水稻颖花分泌时期,稻株生长较为茂盛,这种时候也容易引发稻曲病。
2 稻曲病的综合防治
2.1 农业防治措施
在进行收获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带有病原的稻谷进行集中性的销毁,病草不能用于饲养耕牛,也不能用来进行垫圈。同时需要对经常发病的稻田进行残渣的清理,以便于能减少病原的残存[2]。当前阶段来看很多的晚熟水稻品种都容易感染稻曲病,对这样的情况建议每3、4a进行品种更换,并选择经过包衣处理的稻种,提升稻种的抗病能力。如果出现了带病的稻种,在进行播种之前应先进行盐水浸泡,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便于能杀灭种子上的病菌。当浸泡完成以后对种子进行清洗,然后才能投入到播种当中去。在浸泡中可以采用1%石灰水浸泡方式,并根据播种时间和实时温度等来进行浸泡时间的控制,浸泡过程中不能对种子进行翻动,更加不能进行陽光直射,从而提升种子的整体质量和抗病能力。
在种植之后为了防止稻曲病的发生,应尽早摘除病例发病比较严重的田块,并在收获之后进行深度耕地,促使病原能深埋于地下,减少病原的发生。此外,应科学的进行施肥管水,水稻插秧换衣后,应采取浅水灌溉的模式,在晒田技术上则要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及时的进行晒田,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2.2 化学防治措施
水稻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在水破前的2~3d左右,在这个时间段应采取措施进行稻曲病的二次防治,并在破口达到50%左右时进行喷药。作为农户应当根据水稻的实际病情和田间的观察结果等来进行用药的合理控制,通常施药在水稻破口7d左右,这段时间为最佳的施药时间[3]。如果正处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那么则应当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再进行施药,避免病害的发生。在药剂防治的过程中,应使用强氯精来进行浸种,或者使用25%使百克乳油2000倍稀释来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保证在24h为佳,已达到清除种子病原体的作用。
2.3 基础措施
水稻种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户的一年收成,因此在防治稻曲病的过程中,应重视起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当前阶段我国已经对稻曲病的防治有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并不够深入,仍然需要不断的研究。农户在选择水稻品种上应加以重视,尽量选择一些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是防治稻曲病的根本途径。此外,应重视合理的追肥,在管水的科学性基础上适当进行追肥能有效提升水稻抗病害能力,只有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才能促使我国的优质水稻不断产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
3 结 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因此水稻的质量和病害防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稻曲病不仅会给水稻的质量造成影响,使水稻品质下降,更重要的是当中病菌可能在人食用后给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水稻的稻曲病防治,应从多方面来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从而减少病害的出现,为水稻质量做出保证。只有采取全面性的治理措施才能真正的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晓斌,唐文,胡文俊.皖中地区稻曲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5(09):55-56.
[2] 刘文艳,李子庆,蔺明芬,刘立增,吕冬梅.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1(06):12-15.
[3] 蒋荣华.稻曲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1(1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