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资源公报编制经验体会分析

2016-10-21苏文峰李金楠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8期

苏文峰 李金楠

摘 要:水资源公报是反映某一区域内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发布年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水环境质量、水旱灾害和重要水事等水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共筑人水和谐发展理念。文章根据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的要求,对在实际公报编制中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了分析论述,对执行规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分区;水环境质量;用水指标

1 概述

文章以2014年《伊春市水资源公报》为实例,对在编制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分析论述。公报编制是依据《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在整理分析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区)取用水现状调查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以行政和流域两种分区,对水资源各要素进行了评价。《公报》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天然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质量、重要水事及相关的图、表等。

2 水资源量

2.1 降水量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雪的形态降落的地面的水量。区域降水量分析计算以等值线图方式量算,该方法计算精度取决于等值线的划定是否合理,这里应注意的是须从地形、地势上来考虑等值线的走向,不应局限于某一站点的雨量来决定等值线趋势。在考虑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时须注意地势海拔高度对降雨量的影响。

2.2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因径流控制站较少,在绘制全市径流等值线时须注意与邻近地区径流等值线的衔接,否则径流计算会有较大偏差。地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雨分布一般都呈一致性,不应有不统一的矛盾现象。

2.3 出、入境水量

在计算流出和汇入本区域水量时须注意将水文测站断面水量利用面积比例法缩放至市区行政边界处。对于无水文站控制河流,只对面积较大河流(500km2以上)进行面积比例水量换算。

3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山丘区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以总排泄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向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将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在确定水资源分区或行政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时,扣除了山丘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因伊春市山丘区面积较大,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重点是对山丘区河川基流的分割,应采用代表站丰水期逐月分割基流法进行,对分割结果应与全省各站基径关系公式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不应有较大差异。

4 水资源利用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为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之和,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

用水量是指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內的毛水量之和。全市各业实际用水量与实际供水量应相当,不应有较大差距。

用水消耗量是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引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本次计算耗水采用比例系数法。

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本次计算采用实地调查和比例系数法。

5 水质

2014年,伊春地区共监测5条河流,11个水质断面。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监测评价2座水库站,分别为西山水库、碧源湖水库,全年各监测6次,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共监测23个水功能区段,控制河流长度970.0km。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水质评价数据应注意各评价断面是否一致,评价位置选择是否合理,评价依据必须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6 结束语

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属新开展的水利基础性工作,针对我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些技术环节还无法完全符合国家编制规程所要求的精度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积累经验方法,在尽可能满足规程要求的前提下做好公报编制工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公报编制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先俊.陆地水文学[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4:47-60.

[2]伊春市统计局.伊春市统计年鉴[M].伊春:伊春市统计局,2011:251-255.

[3]黑龙江省水文总站.黑龙江省水资源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14.

[4]伊春市水务局.黑龙江省伊春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M].

作者简介:苏文峰(1973-),男,黑龙江双鸭山人,工程师。

李金楠(1982-),男,黑龙江伊春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