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存在的问题探讨
2016-10-21唐柱云
唐柱云
摘要:提出了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归纳总结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技术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期对环评编制人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技术评估;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X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9602
1 引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建设单位在实施项目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和环评技术导则、标准等编制的技术性文件,该文件经行政审批后方可实施项目的建设[1];环境技术评估作为行政审批前重要的一环[2],主要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质量进行审核[3],评估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综合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为更好的指导环评编制人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提高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归纳和总结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项目评价标准
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有以下几点:(1)标准适用错误,有(项目拟建地)地方排放标准的应优先执行地方排放标准,有行业排放标准的应优先执行行业排放标准,行业和地方排放标准都没有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2)目前行业排放标准中只给出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无排放速率限值,环评报告中建议废气排放速率参照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遗漏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和排气量以及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参照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3 规划与产业政策相符性
3.1 规划相符性
(1)项目所在区域或园区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定位、用地规划、环保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内容的缺失或者阐述不清,导致项目与项目拟建地的土地利用规划相符性分析阐述不清。
(2)结合行业或产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如区域固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长江岸线规划、交通规划等)要求,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3)项目与园区环评批复相符性分析缺失或不全面,从而无法体现园区规划环评对具体建设项目环评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3.2 产业政策相符性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应结合国家、省、市、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禁止投资项目目录、行业准入条件进行分析。
4 工程分析方面
4.1 现有项目回顾性评价
现有项目环评与实际建设及运行情况(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数量及规模、生产时间、公辅设施、环保设施)介绍不清,导致现有项目实际的产品方案(包括产品种类与实际生产规模)、污染物“三本帐”及总量控制情况、环境管理情况模糊不清,未能结合现有项目实际建设分析其存在的环保问题。
4.2 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遗漏项目产品标准,主体工程建设内容不明确,公附工程建设内容及依托的可行性分析不够,缺少产品与设备匹配性分析,设备变化情况介绍不清(包括本次新增设备、拟淘汰设备名称与数量);生产工艺介绍不清,产污环节分析存在遗漏,物料平衡及水平衡数据前后不一致,污染源强核算缺少依据,废水中特征污染物源强核算缺失或不合理、废水处理方式不合理;废气产生、捕集方式、排放去向阐述不清;固废种类及属性判定错误,固废产生量核算有误;非正常工况设置不合理。
5 污染防治措施论证分析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缺乏依据,仅是处理原理的简单罗列,无处理方案的比选过程,未能提供成功运行的工程实例;未给出废气的捕集方式、捕集率,废气产生设备与捕集装置的连接方式及结构形式,遗漏排气筒设置合理性分析;污水接管可行性分析中缺少污水处理厂目前实际接管量及运行数据分析;固废处置可行性分析未能完全按照苏环办[2013]283号文要求进行编制,缺少危废处置单位处理工艺可行性分析;地下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未覆盖所有的重点区域。
6 环境现状与影响预测分析
6.1 环境现状评价
环境现状超标原因分析不能使人信服;大气及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设置不符合导则要求,监测因子不全;遗漏项目拟建地周围200 m范围内敏感点环境噪声监测;地下水环境现状达标性分析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合理;区域污染源调查缺少与项目排放同类特征污染物污染源的调查。
6.2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参数确定不合理,未进行异味气体的嗅阈值达标分析,遗漏周围敏感目标的达标分析或者预测结果未叠加背景值,改扩建项目未给出全厂卫生防护距离范围设置;改扩建项目环境噪声评价因子设置不合理,未完全按照苏环办[2013]283号要求分析固废从产生、暂存、运输到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影响。
7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未能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等5个方面全面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同类先进企业的清洁生产数据没有来源;改扩建及搬迁项目应通过本项目建设前后各指标的比对,体现清洁生产水平的提升。
8 环境风险评价
未能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进行物资风险的识别,风险评价因子的确定依据不足;最大可信事故的源强核算未给出计算参数,未进行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预测;安全事故引发的次生、伴生的环境风险关注不够;风险防范设施如事故池、消防水池等的设置未给出计算依据或依据不足;风险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应急预案不符合实际。
9 公众参与与总量控制
9.1 公众参与评价
合同及委托书中未注明时间,无法核实公示程序的合法性;部分项目的公示网站无法打开;缺少在项目拟建地或居民点进行现状公示的照片;公示内容与项目建设内容存在出入,调查对象未覆盖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敏感目标,遗漏公众参与“四性”分析内容。
9.2 总量控制方面
技改扩建项目的以新带老削减量与本项目排放量混为一谈,未给出技改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废水未同时给出接管量、污水厂最终排放量)、以新带老量、技改扩建前后变化量、需重新申请的总量。
10 附件及附图
10.1 附件
未能附具所有附件,经常遗漏的附件主要为环评合同、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危废处置合同、污水接管合同、园区环评批复等,环评文件修改清单未能逐条说明修改情况。
10.2 附图
图件制作不规范,图件中缺失图例、比例尺,项目拟建地周围环境现状示意图未标示500 m范围线,厂区平面布置图中未标示排气筒位置、噪声源、无组织排放源、固废堆场、污水接管口等信息,水系图中未标示流向、重要水工设施、污水处理厂位置等信息,遗漏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图、区域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等。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R].北京:人国人大常委会,2002-10-28.
[2]張全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的问题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10~12.
[3]冯美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的问题探讨[J].环境,2008(S1):136~137.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main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s in the technology assessment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help the EIA staff to write EIA reports.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s;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