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颇的健康观

2016-10-21邓笛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过量长寿事情

邓笛

我的一个同学,年龄不算大,也就五十刚出头。我每天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在锻炼,要么跑步,要么打太极,要么跟着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一起扭着腰肢。

他在朋友圈里每天都转发几条微信,内容也大多与健康有关,基本上都是强调一个理念,即这世界上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一开始,我也同意他的看法,比如说健康是1,其他的是跟在1后面的0,1倒了,就只剩下了0,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

最近,他发来一条微信,说南通一个年仅43岁、身家43亿的董事长,因突发脑溢血而英年早逝。但比这条消息更能反映我这位同学一贯人生理念的,是微信的标题:天堂又多了一个年轻亿万富翁,老婆上了别人的床,钱进了别人的口袋……这种“幸灾乐祸”式的评论,不但不人道,而且把健康放在财富与事业的对立面,谬矣。

终于,在他劝我不要为工作那么辛苦时,我打断了他:“不是所有勤奋工作的人都会英年早逝,更不是有钱人就会死得更早。有损健康的是过量工作,就像过量运动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一样。我觉得,你不需要每天把时间都花在运动上,趁自己还不算太老,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做。”

他对我说:“我不会去找什么事情做的,工作会耽误我锻炼,赚的钱说不定还不够买药吃呢。”

那次之后,他仍然每天把一些运动视频和照片发到朋友圈,还照例写上“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生命”之类的人生感悟。看上去,他活得很潇洒。

前不久,他打电话跟我借钱,说他的父亲病了,凭他提前退休每月的那点钱,显得有些拮据,他不想向妹妹借钱。

碍于同学情面,我还是答应借给他一些钱,当然远少于他要的那个数,我对不喜欢工作的人的偿还能力没有信心。

挂电话前,我对他说:“你妹妹不愿意借给你钱,可能是想告诉你,人活在世上,除了锻炼,还要有责任和义务。”

我在单位也算功成名就了,如果学着得过且过,日子还是很舒服的。但是,过这种舒服的日子会安心吗?我每天上课、备课、做课题,每分钟都有事情做,我只好规定自己每隔一段时间略微活动一下,每天吃过晚饭之后散步一小时。

如果只冲着健康这一件事情活着,本身就是不健康的,估计也长寿不了。锻炼是重要的,却不是万能的。邵逸夫活了107岁,活着的时候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他经常一天工作16小时,一年看700部电影,最多一天看九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活了98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仍每天拿着放大镜看报纸,并坚持写作。这样的例子很多。

有健康意识是件好事,但不能因为强调健康,就丧失了工作热情。在工作上多花时间的人,不一定就比在工作上少花时间的人更容易英年早逝,整天锻炼的人也未必比每天只花一点时间锻炼的人更长寿。有科学家甚至发现,事业有成的人比一般人寿命长,职业妇女比家庭妇女身体好,而失业者的身体状况普遍要比在工作的人差得多。

锻炼能活动我们的筋骨,工作能充盈我们的精神。如果没有充实感和成就感,就难以找到自身的价值和社會地位,这种精神上的失落也会使人生病,即使这个人天天都花很多时间锻炼身体。

猜你喜欢

过量长寿事情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美丽的长寿花
跟踪导练(三)2
铝与酸、碱反应有关规律的讨论及应用
世界最长寿的人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
一切要做到无心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