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2016-10-21修竹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2016年9期
关键词:尊师皇子张良

修竹

九月的校园总是异常热闹,不仅有暑假过后同学们重逢的喜悦,更有着一个不能不说的节日——教师节。尊师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流于形式。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尊师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好坏的重要指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几则古人尊师的小故事。

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步行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對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怠慢。”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非常恭敬,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唐太宗一方面强调尊师重教,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遇,并告诫皇子们见师如见父,另一方面鼓励老师对皇子的过失极言切谏。各位老师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这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九皇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他更加严格要求,李治每次听了父亲和老师的教导,都是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赐教,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杨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聆听老师教诲。讲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问:“你们还没走啊!”两人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然后他们就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一尺深了。后来,游酢成为了北宋著名理学家,而杨时则学得程学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称其“龟山先生”。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他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师,而且专门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斥责他煮得不好,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他将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最终也成为了著名的儒家学者。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五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五天后天刚亮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等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五天再早些来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五天,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话,就拂袖而去。这下张良可急了,又过了五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待。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并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十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十三年,你到济北,可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然而去。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予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敬师德、学师德、永铭师恩。

猜你喜欢

尊师皇子张良
浓浓尊师意 深深感恩情——玉泉小学教师节主题活动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皇子是怎样炼成的
张良拾鞋
何尊师之谜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名人尊师
张良拾鞋
要命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