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6-10-21郭红梅

装饰装修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解决对策管理

郭红梅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在建设施工企业的工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剖析了建筑造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解决对策

随着建筑市场经济的深入,各项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原料价格逐渐上涨,建筑规模显著变化,各项建筑工程的造价和单位造价也随之增高。如何准确确定和控制建筑工程造價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就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使用结合实际的计价标准,准确合理地确定建筑投资估算、总体设计、施工预算、合同承包、竣工决算等。工程造价控制是在投资阶段、项目发包阶段、建设实施阶段,把造价控制在限额内,随时纠正产生的偏差,以保证具体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在各个项目中科学使用人力、财力、物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筑工程造价施工企业的阶段性

1.报价阶段

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为了能承揽工程任务,提高工程中标率,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阶段,各个投标方将会根据招标方所提供的具体招标文件、工程质量、工期要求、工程设计图纸、水电及地质资料等信息与其它有关的资料信息进行工程量合理报价,供招标人遴选和审核。招标人制定好招标具体文件和工程计划清单,认真查阅投标人报价,这实际上就是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招标文件直接影响将来的工程造价,它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依据,也是招标人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基础,所在工程报价中的对研究招标文件,合同背景及条款分析、技术标准和要求、图纸及调查工程现场,还有材料的询价,复核工程量等,这些不确定的价格因素都要综合考虑到,做到能够投标报价合理,使工程中标。

2.施工阶段

在施工过程的控制阶段,包括施工材料的采购及管理以及当前频繁地变更设计都是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要把设计变更及审核监督作为造价控制的主要手段。随着各项法律的不断完善,建筑设计师需要掌握索赔的要件,为后期可能发生的索赔做好准备工作。

3.结算阶段

在工程竣工阶段,一方面要做好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查工作,确保资料正确无误,从而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建立有效的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的全程审计,把握好事后控制。

二、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报价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招标阶段,一些施工单位利用竞标者众多这个特点,采取故意压缩成本的手段来减少建设资金,严重影响造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一些竞标单位由于低价竞标,在施工过程中同样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施工中他们会全力弥补竞标过程中产生的差价,甚至出现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2.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制定目标不科学,缺乏先进性和合理性。在材料方面,由于管理方式落后,采购时间和价格存在不真实,这也是造价不确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具体施工方法上一些单位仍然相对落后,无法完成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浪费,大大提高了建筑成本,建筑工程造价随之提高。个别施工单位为追求利益,在施工过程中擅自变更工程设计,以此途径来获得攫取更大利润。

3.签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施工单位往往仅重视施工中的造价管理,缺乏签证阶段造价管理的意识,没有对合同中费用的必要性、准确性、时间性等进行充分明确,然而正是因此类问题使施工单位没有注意到合同中含糊不清、难以有效计算、操作性差等内容,最终导致施工单位在结算与审计时发生纠纷,从而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

4.索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风险,由于项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合同价款的变动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对变动风险的调整,施工单位就需要采用索赔手段应对此类问题,然而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缺乏足够的索赔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收集索赔证据,结果导致索赔失败,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造成经济效益损失。

5.预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结算阶段是工程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在预结算开始之前,相关人员应当根据所签署的合同中规定的结算方式进行施工图纸的预算编制,确定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控制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收集变更、签证及其它有关资料及时调整计价,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做到成本有效控制,然而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开展完善系统的预结算造价管理工作,使施工单位在预结算阶段显得十分被动,容易受到造价风险的影响。

三、控制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1.报价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投标报价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投标的成败,施工单位需要以科学合理策略作为报价决策的基础,首先应对招标文件进行充分研究。并结合施工现场实地勘察,包括当地自然环境、土地、水文、经济、周边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和施工规划目标进行工程造价报价编制,并对潜在风险以及中标施工能够取得的盈利情况进行预估,并分析竞争对手的相关情况,衡量施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等因素,设置最佳报价,决不可盲目竞价,从而为施工企业带来盈亏风险。

2.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施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地组织建设施工,正确了解掌握这一阶段造价和工期、质量的关系,提高工程总体效益。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是控制承包合同上的造价,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支出,要将实际支出与预算造价进行比较,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对外界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要加强控制,确保造价目标的实现。

造价成本控制可细分为人工、材料、设备、间接等几个部分,每种费用都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进行造价控制,例如人工费的控制可采取分包方式,并强化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提升劳动效率,防止无效劳动增加施工成本。对于材料费用,施工单位可制定完善的收发管制制度,并强化监督与记录,防止材料资源浪费。机械方面,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设备调动,减少闲置率,提升利用率,缩短机械的使用时间。此外施工中还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返工增加成本。

3.签证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施工单位应当强化签证中的造价管理意识,并在签证过程中加强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并充分明确合同中的各项内容,明晰计量方式,并严格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开展工作。

4.工程索赔中的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风险可发展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因此相应的索赔造价控制也应当贯穿整个工程。主要的管理方式就是熟悉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在合同中强调索赔方面的规定,并要强化风险管理,着重做好索赔依据方面的收集与记录工作,确保在索赔中有理有据,以完善的索赔管理有效应对造价风险。

5.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的结算直接关系到双方经济利益。对建筑单位来讲,必须要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降低造价,对施工单位来讲,就是为了追求跟经济利益,通常会出现多报结算,来增加造价。所以,决算审核实际是双方技术上的较量。预算人员不但要掌握测量计算规则、定额和造价计算办法,还要全面掌握三者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知识,随时掌握工程动态,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自身更适应造价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投资与控制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对工程造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既要全面掌控又要突出重点,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脉搏,避免企业资金流失,有效利用建设周期中的各类重要信息,用有限的资金投资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世萍.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中国城市经济,2011,09:28+30.

[2]李兰.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门窗,2015,06:76+79.

[3]张婵.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经营管理者,2015,22:331.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造价解决对策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方法分析
基于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造价与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方法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措施探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