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营房保障信息化研究
2016-10-21周韬
周韬
摘要:军队后勤组成部分之一是营房,全面建设军队后勤,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中叙述了目前军队营房信息化管理具体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希望能通过对信息化的研究提高军队营房管理水平。
关键词:军队;营房保障;信息化研究
一、军队营房信息化应用现状
我国军队对信息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与应用,并且效果显著,如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中,网络化办公普及到各个营房部门和相应专业机构;这样就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其中营区的军队住房管理信息系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制度更加健全,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成熟。现阶段,营房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还存在很多的问题:1)部分单位对待信息化应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观念不正确。他们认为应用信息化只是开发研制系统软件而已。但实际上这只是信息化应用的初期部分。关键部分是综合集成,通过系统软件彼此融合,实现大区域数据集成和共享。2)管理不一,没有具体的职责划分。现阶段军队营房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上,由于没有领导机构进行组织和协调,致使各单位独立管理,从自己单位的利益出发,使得各种资源都遭到浪费,造成一部分系统重复建设。3)建设标准不同,阻碍了大区域的综合集成的实现。现阶段国家并没有对军队的信息化应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在每个单位研制系统软件中,只是对本单位或本军区进行数据连通,对于整体军队还没有做到真正实现集成共享。4)野营装备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军队研制和配发的野营装备,如野战住房、净水供水、供电等,提高了野营保障水平,在与国际上先进的进行比较,装备信息化程度还是落后,同样的工作环境相比,国内的效率较低,远远达不到信息化战争水平。5)营房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水平处于手工化和半自动化。具体表现为采集数据信息,很多单位没有对营房土地、档案等一些信息进行详细全面的统计,并且不能及时的进行更新。特别是有些老旧营区,找不到数据信息,在查询时就要手工翻阅,甚至老工人还要凭着脑海里的记忆去进行维修工作;没有建立方便快捷的网络通讯传输,营区内、各单位之间的营地和基层单位和总部间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不能顺畅连接,军营管理水平仍处于半自动化水平。6)在系统的开发和研制阶段熟悉信息化和技术的营房管理人才紧缺,在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如此。现阶段军队的营房管理队伍学历水平较低,专业方面五花八门,像高技术这一方面,懂得人寥寥无几,对于人才这一块还是严重缺乏的。
二、了解营房信息化建设规律
营房信息化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规律进行熟悉掌握,对营房信息化建设规律进行熟悉掌握。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新军事变革以信息化为核心,是因为他们各方面的条件都已成熟。我国基础条件还不充分,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世界军队现代化发展历史中,对现代军队建设的规律进行了解,熟悉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放眼整个世界,17世纪末创建现代化军队,20世纪开始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发达国家现已进行了三次飞跃。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火器转变为机械化,现代化军事在当时主要就是机械化军队。第二次是核武器,强国之间以此进行竞争。第三次是70年代初,新技术研究开始新军事变革,世界军事现代化关键要素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最重要的飞跃是第一次,它体现了军队的技术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最终形成,是军队向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第二次带动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进一步向信息化过渡提供技术条件。第三次还处于发展期,是显现全新战争形态和军事技术形态、军事组织形态、军事理论文化形态,对未来世界军事现代化发展趋势有着深刻影响。
三、发达国家解决的四个重大问题
1)军队领导、指挥、管理体制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法律法规已较为健全,国家高层领导人、政府机关、军事机关等要明确划分军事责任制。2)资源合理投入问题与有效管理。以国外为例,后勤保障管理部分采用由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创造了“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实施战略管理,以提高作战力为核心、以远中近期规划为龙头、以资源分配系统作为控制机制的一种手段,确保稳定持久地持续、高效发展,对于后勤协调也有一定的影响。3)科技转化为保障制度的权力机制。政府加大力度发展装备信息化,军队也广泛吸纳社会科技资源,在建设装备、人才培养和行政管理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军队形成了由武器装备技术、作战分析技术、系统控制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支撑体系,真正推动中国军队及营房建设在内地军队后勤发展的核心动力。4)持续提升人员素质的问题。对招聘人员、专业培训、人员管理、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制度,不断满足人们对装备技术发展和作战要求。对于问题的解决,不仅体现了发达国家领导发生军事信息革命的历史基础,在推动军队现代化快速发展中也体现了他们有部分相同的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四、信息化在现代营房管理中应用相关问题的对策思考
1.更新观念,树立开放的综合集成思维模式
信息化应用最关键内容就是综合集成。它不只是拼凑在一起,而是一个完全融合的系统,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在实现总体目标中起到相应的作用。我们要用信息化技术来整合集成化的思维方式,告别封闭思想固守观念,在思想上改变传统观念,用高智能、高效沟通、高度合作、一个综合的系统计划的思想实施一体化综合集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营房管理活动实现运用信息化,才能使我们的营房管理效益得到提高。
2. 加强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系统
1)管理基础数据信息这方面的统计收录工作要做好。综合统计营房管理的各项基本资料,如营房营具信息(包括改建营房信息和所拥有的各类营具信息)2)加强信息通讯傳输网络建设。对于新建的营区,在规划设计方面,要考虑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一些老的陈旧的营区,一些设备设施进行整改时,必须根据目标和要求。在全军范围内实现营房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3.建立机构,强化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技术标准进程
在总的军队中,每部门要有专门的领导机构,所有各级营房管理系统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营房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要有专门的人负责,各单位营房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要进一步进行组织和领导;以一体化建设为目标,根据全军发展的要求,从新一时期综合考虑各级营房部门的实际情况,各级军营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全面的发展目标,明确各单位职能分工和协调、合作章程,具体去落实实施对各单位信息化应用组织和管理;标准、平台、接口,都要统一建立。所有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都要解决,都要实现国家军队整体系统的互联互通,全部落实满足营房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快速要求。
4.建立高效的业务信息化和系统管理队伍
信息化营房管理系统要求具有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1)对人才进行大量招聘。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分析判断与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业务能力是基层营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招聘这类人才,不仅可以使营房管理技术力量整体实力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一个人才”培养“一批人才”,进而带动工程,快速实施人才培养。2)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人才培养方面,扩大人才培养的范围和途径,可通过院校教育和在职教育进行。在工程安裝调试阶段培训人员都要参与到工作中。系统其中的工作原理、设备分布、操作方法、普通故障的排除都要熟练掌握。3)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坚持高效发挥运用人才技术、管理方面,本着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才干为用人原则,保证岗位与人才专业对口、适合;编制确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定期测评人才的工作绩效和综合素质;建立公正公平的激励制度,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给予奖励表扬,并在部队中做好宣传。也就是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营房管理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5.借鉴国外和地方先进经验
信息化技术引进方面,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军队,特别是美军,经过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局部战争,运用信息化,经验也更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此借鉴。地方运用信息化方面要早于军队,也已经拥有先进的技术力量。现阶段,很多大城市的小区都已信息化,地方在信息化方面的技术和成果已远远超过军队。所以军队不仅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广泛对外国军队和地方建设信息化的成果进行运用,创新民用设备及各种信息系统,满足军队营房管理需求,加快促进信息化建设在现代营房管理中应用的脚步。
6.加快信息技术和露营装备的发展
加快现有露营信息设备改造,采用信息化技术,将嵌入式数字定位、通信等设备、安装在现有的露营设备上,通过改进信息技术促进机械装备的升级换代;开发新一代野营装备,注意统一接口,对其进行设计时,要方便于野营装备间与作战装备间、装备内部各要素间互联互通,方便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共享。加强研制开发战区安全指挥辅助决策和战场战区管理系统及营房保障预案系统等软件,实现对营房管理信息化保障环境、保障资源、保障力量、保障过程的模拟、仿真和推理分析,力争做到决策者决策过程科学化、智能化。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叙述,作者具体阐述了营房保障信息化内容,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加强军队营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希望能为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易良廷,赖灿辉,李咏治.基于多栅格的基建营房保障信息耦合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4):71-74.
[2] 薛礼巍,宛西原.基于AHP的军队营房保障信息化建设评估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3):73-77.
[3] 董玉杰,梅全亭.外军基建营房信息化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J].中国储运,2012(2):125-127.
[4] 孙发鑫,杨科,边诚.现代营房管理中信息化与应用探讨[J].中国储运,2013(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