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潮白河滨水景观设计中生态公共艺术的研究

2016-10-21马娳超谭杰

工业设计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滨水景观

马娳超 谭杰

摘 要: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形态和开放体系,与自然、建筑相互交叉融合,传达着城市的文化理念。而生态理念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和方法的出现,将不断推动公共艺术生态化的发展进程。呼唤对自然的尊重,寻求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与方法创造新形态的公共艺术,文章立足于潮白河滨水景观设计的角度,提出公共艺术生态化的理念,通过生态化的艺术形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公共艺术

潮白河地处北京市和河北省三河市交界处,是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的界河,更是很多户外爱好者游玩的首选之地。伴着沿途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随之而来的却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环境的极不协调,河道变窄、河水减少、树木凋零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急需改善。

对此,廊坊市政府在《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市域生态建设保护规划中提到,要规划形成“四区、三主廊、四核”的城乡生态结构。其中,生态廊道就包括潮白河——北运河生态主廊道、永定河生态主廊道和大清河生态主廊道。自2008年国家投资5.5亿大力治理潮白河起,燕郊镇政府逐步对潮白河河堤进行了固化、美化、绿化及亮化的景观设计改造,对河道的综合整治观念已由单纯从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向河流自身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转变,旨在保护自然生态廊道的同时,协调滨水区域与周边环境,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滨水空间。

燕郊潮白河滨水空间的改造,承载着燕郊镇的历史文化,以潮白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为基础,加强水资源统筹利用、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重在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滨水驳岸,形成一个标志性特色景观带,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休憩场所和多样化的公共滨水空间,促进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将潮白河绿色生态景观带建设成为生态健全、功能完善、经济繁荣、人居和谐之所。

滨水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特点集中体现了人与公共空间及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亲水步道、平台、桥头、亭、廊、榭都可以使游人亲近水面,欣赏滨水景色,适当地添加公共艺术和健身设施,可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构建一个休闲健身空间。但目前潮白河滨水公共空间内存在着多绿地、多道路、少公共艺术、少活动设施等问题,功能形式相对单一,亲水性、互动性不足,滨水空间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特点。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共性、大众化的文化形态和开放体系,与自然、建筑、景观相互交叉融合,传达着城市的文化理念,营造和谐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整体性要素。适当加强多元化功能设施建设,融入多样化公共艺术将有利于满足人们亲水休闲需求,塑造生态化体验式的滨水公共空间。

在共建生态城市的大背景下,生态学的思想被引入到了各个领域,在设计领域中生态设计理念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和方法的出现,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和景观空间的设计之中。作为景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公共艺术,也随之加快了生态化的脚步,强烈呼唤对自然的尊重,寻求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与方法创造新形态的公共艺术,通过生态公共艺术的形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种以生态理念为设计核心的公共艺术被称之为生态公共艺术。生态公共艺术即是伴随着生态美学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类注重生态环境的公共艺术。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在于重视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共生。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并不是在公共场域内多些绿色植物那样流于表面,而是将人与自然的平衡互动作为基准点,从“以人为本”到“天人合一”。生态公共艺术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其创作从根本上是一种社会行为,体现人与自然的生命互动,以主体的参与性和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为前提,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生命存在是和谐共生。相互交融的关系。不仅包括人类和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面对这种关系所持的态度,而且包括把自然生态概念的原则扩大化、宽泛化,把精神本身的发生发展、信息传递看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精神生态系统,并引导公共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设计原则。生态公共艺术不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标新立异的艺术品,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以一种对自然和人类负责任的态度重新审视设计的初衷,把设计的重心重新转移到环境生态效益上来,转移到无污染材料与工艺的创新、节约保护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

潮白河滨水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设计要根植于燕郊本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质,以自然生态理念为导向,获得大众认同和共鸣的同时,把设计师与艺术家以及部分手工艺技师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取其精华,发挥既定应用功能,显示其智慧与文化精神的艺术之美。位于成都市府河之畔的活水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景观改造案例。

活水公园是一座城市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位于中国四川成都,占地24000多平方米,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功能艺术化实践的代表作。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 of The Waters)”组织的创始人贝西·达蒙(Betsy Damon)女士同其他设计师们一起,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将“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融入公园的总体造型,喻示着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整个滨水空间的设计中无处不彰显其生态性、亲水性和文化性。

首先,生态性。活水公园在生态净水过程中追求自然流动的水景观设计,科技化的净水系统将河水抽入厌氧沉淀池后,水流会依靠重力随地形向下流淌,自然、恬静的一脉活水贯穿于整个公园常年流淌不息,使城市河流重归于自然状态。其中配置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和引导游客的作用,营造了一种生态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生态方面诠释了公园的设计理念。其次,亲水性。活水公园的设计者为游人最大程度上提供了欣赏水景、接近水面的机会,让游客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水的魅力,进而使游人关注水、接触水,理解和树立保护水环境的观念。最后,文化性。活水公园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活水公园的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更准确地把握和贯彻“活水”理念,进一步向社会宣传了环境环保的观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水公园中的一组公共艺术,整组雕塑由一串形似花瓣的石雕组成,初步沉淀的水流,会流入这一串莲花石溪中,与此同时巧妙地引入水力学原理,利用水的落差产生的冲力,营造出水流在一个个石雕池中活泼跳跃、欢乐绽放的动态效果,极富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令人陶醉在悦耳的流水叮咚声之中,享受着大自然带我我们的快乐,尽显人与水之间的亲密感觉。生态化的公共艺术不再只表现艺术家的艺术理想和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从生态化大众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追求视觉性的隐喻或行为性的体验,表达充满生机的平衡生态,引起人们的观察和反思。

流水雕塑是一件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生态公共艺术,反映出我国公共艺术正逐渐向生态化转变。当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过程中,生态化公共艺术则成为人们寻求解救之路的重要选择。公共艺术并不是远离人们生活的,而是服务于大众,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和参与自然和艺术带给我们的乐趣。设计师也不是再建自然,而是将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体验自然的形式融合于公共艺术中,增强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焦点,潮白河滨水空间的设计也离不开生态公共艺术的构建。希望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可以打破传统景观雕塑的局限性,展示生态和艺术在潮白河公共空间中的魅力,让大众徜徉于生態艺术丛林中,开启一段艺术观照自然、回归自然并置身于自然的审美旅程。

中国的生态公共艺术事业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努力推动艺术作品与自然及现实生活的融合,深入关注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满足,不断发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追求生态主义。只有当环保观念真正地深入人心,合理地将科学与艺术结合,采撷自然材料,回归自然主题,袒露出我们对都市生活的自省,倾诉出我们对大地母亲的眷恋,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人与自然才能逐步走向和谐,释放被囚禁已久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宋真真.论反规划理念下的土地利用规划[J].农业与技术.2012(12):146-147.

[2]徐永健.介绍几本有关滨水区开发规划的专著[J].规划师.2000(03):16.

本文系基金:2014年河北省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基于景观生态廊道的廊坊燕郊潮白河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201402318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滨水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