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快乐教学
2016-10-21罗兰琼
罗兰琼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而快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的教学途径。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怎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呢?
一、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 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
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
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如在新课的导入:可以设置儿童感兴趣的动画情景,生活情景进行教学。
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几何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
3.运用新奇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例如用幻灯片的抽、拉、折、叠、旋转等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规律,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利用微机把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处理,学生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在教学中变幻教法,出奇制胜,就能发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二、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紧扣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由于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具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往往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快乐教学因素。而这些快乐因素的挖掘,往往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化理解才能把握。例如:
1.抽象问题具体化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抽象的知识不仅学生难学,而且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问题,学生不仅感到好学,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很感兴趣
2.枯燥问题趣味化
枯燥的数学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障碍,实现枯燥问题趣味化的转变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就小学生而言,教科书上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無味的数学符号,根本无法和连环画,动画故事相比。因此,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
3.静止问题动态化
把静止的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学生对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因此,这一转化过程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
4.单调题型多样化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而言,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对习题处理方法和组织完成作业的形式上下功夫。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些习题可以用趣味性的数学门诊部进行设计,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总之这些习题的处理方法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特点恰当运用。
三、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探索快乐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趣味讲解法2.引趣质疑法3.直观形象法。4.媒体组合法
四、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让孩子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要不断的鼓励孩子,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程理念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哪怕是一小点成功孩子,教师都得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尤其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在布置学习任务上,要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优,良,中,差的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在对孩子的提问上,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让孩子们自觉,主动的,快乐的学习。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们一生的学习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