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嵬毅: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解析
2016-10-21
摘要: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房屋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隐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如何预防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和修复已经形成的开裂值得建筑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不仅关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更关乎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探讨了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
关键词: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策略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是却会有许多工程意外情况影响其发展。钢筋混凝土对房屋建筑工程至关重要,但是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制作工艺难以掌握,所以必须要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该工作。在设计以及施工的全过程中严把好质量关,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
一、房建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
1.混凝土各原料的不合格
搅拌混凝土的水必须是干净水,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就会使用其他有过污染的水。水泥方面更是容易出现问题,选择了不好的水泥生产厂家的水泥,造成水泥的一些质量不达标,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砂以及石子的选取方面可能粗细程度、纯净度等方面不符合要求。外加剂同水泥相似,若选取了不合格产品,或者不合适的产品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在施工中就可能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格
在各种混合材料的质地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如配合比。如果调配出恰当的配合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但是如果没有根据质量要求调配比值,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会降低,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
3.施工技术不合理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为:绑扎钢筋-支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检验混凝土强度-满足强度要求-拆除模板。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失误都将影响混凝土最后的质量。在绑钢筋时,如果钢筋绑扎的不达标,就会影响混凝土最后的成型。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依靠模板支撑来固定成形,一旦模板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强度降低、构架变形等问题。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养护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分很快的挥发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应该要保证施工的温度,在施工的时候,混凝土会产生很多的热量,进而使混凝土中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内外的差距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其进行妥善的养护,就会使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
4.施工环境的影响
施工环境恶劣,不仅给施工带来难度,同样也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环境温差变化较大,就会使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收缩的现象,也能够使混凝土在施工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形成严重的施工裂缝,这种裂缝大多数是表面的裂缝,但是也会有少许深入到构件内部,这种裂缝一般发生在施工的后期。
5.建筑沉降造成的裂缝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建筑物的地基通常会由于一些外在的因素而发生沉降,这种沉降是不均匀的,所以使混凝土受到的作用力也出现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施工裂缝。
二、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施工策略
1.对建筑结构设计加以改善
房屋建设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低前度的混凝土,从而方便在建设承台时能够适量加设钢筋数量,亦能够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适宜选用永久式伸缩方法,在进行房屋建设过程中,要对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严加注意,并针对性的进行防治设计,确保房屋施工混凝土不至于发生较大的裂缝。
2.水泥材料的选择
施工中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来控制收缩比,经实践总结,建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350kg/m。具体作法为:在施工前检验混凝土结构强度水平,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达到基本强度要求后,即可适当控制水泥用量,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在0.6 以下,降低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同时可掺入具有良好减水率和分散性的外加剂,如使用球状颗粒的一级粉煤灰。用适量的膨胀剂也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3.混凝土配比合理
进行配置混凝土時,骨料应优先选择吸收率较强的材料,从而加强混凝土的干缩性,与此同时,为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抗离析性以及抗渗性,并且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几率,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以及高效减水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混凝土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4.提高浇制工艺
由于混凝土诸多特点,所以如果其骨料下沉将会不可避免的因塑性收缩造成混凝土裂缝发生,所以,在混凝土初凝后,必须对其进行二次压光抹实操作,确保终凝前能够收到合理的加固措施,在进行楼层施工过程中,一旦浇筑混凝土工作结束后,其一个小时内仅可进行弹线、测量等准备操作,严禁吊卸大材料等工作,防止因较大振动冲击对未曾固结混凝土造成破坏,混凝土浇筑后三个小时后进行楼板支模施工,在此过程中,在混凝土表面加设脚手架以及木板等保护措施,降低裂缝发生几率。
5.优化施工过程
(1)施工前应形成混凝土浇筑体各种控制指标,如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施工方案。
(2)针对人为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首先应加强对施工人员技术和职业道德培养, 严格要求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并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制定温控手段,留置变形缝,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拆模时间。
(3)应重视建筑物内、外部的全面养护,使混凝土正常硬化,避免二次裂痕出现,养护时间不少于7d。养护的关键在于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尤其在夏、冬季施工期间,混凝土初凝时就需要开始养护。采用麻袋覆盖浇水被证明行之有效。
(4)针对预埋管线造成的问题,如预埋线管管径较大,线管敷设重合等情况,实践证明除增加混凝土板厚度外,在目前普遍使用的混凝土内部PVC 上部垂直线管上增设一层钢筋网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6.严格控制温度
温度的控制工作主要是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这样不仅能加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能确保混凝土在高强度的作用下能控制裂缝的产生。通常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超过半个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保养护时间达到规范要求。
7.加强裂缝弥补补救工作
在施工中及时做好了以上的防护措施,还是会因为各种意外依旧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在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要在粉刷工作之前做好裂缝的弥补工作,再进行二次装修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主体地面上部可以使用厚一点的找平层来弥补,同时可以对找平层进行增设抗裂短钢筋、钢丝网和钢板网的设置来加强,同时地面上部可以通过木质地板对裂缝进行遮盖。但是板底施工中粉刷层较薄,并且没有吊顶遮盖,裂缝相对于来说更容易暴露,会引起后期纠纷和影响主体外观,在对于板底裂缝处理中一般采用增强型的纤维材料对板底裂缝进行粘贴处理,既不影响粉刷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混凝土的抗拉裂作用。
总之,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需要严格的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充分考虑材料组成、施工工艺、养护与温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应力问题,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步骤操作,控制好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是能够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以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春.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 : 262.
[2]冯树合.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J].江西建材,2014(3) : 74.
[3]李炜,霍惠洁.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23):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