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解析
2016-10-21林日曦
林日曦
摘要:混凝土作为现代房屋建筑不可或缺的材料,其设计和施工水平直接关系者工程质量,应当加强重视。裂缝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轻则影响建筑美观,重则威胁到建筑安全性。引起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实际施工中务必要仔细分析,并不断完善施工技术,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探讨了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
关键词: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施工策略
现今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原材料,其整体性能是十分优越的,但使用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裂缝问题, 这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一定要将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不断的研究解决方案,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產生。
一、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
1.环境因素
温度裂缝是一种常见混凝土裂缝,主要由温度变化所致。混凝土本身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内部会出现相应的温度应力,一旦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小于温度应力,其整体性和稳定性很容易被破坏,最终形成温度裂缝。另外,我国夏季高温,且风力大,在房屋施工混凝土浇筑阶段,极易因蒸发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如此一来,混凝土凝固时太过干燥,增加了内部应力,也会出现裂缝。
2.外力作用
混凝土材料有着较好的强度和耐力,但如果外部荷载过大,同样会导致裂缝出现。如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受到外力强烈的撞击,此时又可分为直接裂缝和次应力裂缝,前者是外界荷载直接引起的裂缝,后者是在外力作用下当时并未出现裂缝,却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衡而逐渐开裂。
3.浇筑不当
混凝土浇筑工程颇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必须控制好浇筑时间、速度,采用正确的浇筑方法。房建施工中,一般的振捣速度是有限的,而由于浇筑工程量太大,为满足需求常选用高传送率的输送棒,以至于传输速度较快,振捣速度难以跟上,进而在混凝土侧压力的作用下,模板开始变形,支撑结构也随之沉降,最终混凝土变形开裂。
4.设计缺陷
首先是结构设计不合理,截面变化较大的部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所以应力裂缝产生较多。设计时常常忽略应力集中,没有增强构件强度,且在计算配筋量时,对受力情况考虑不足,因而配筋率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配筋不足或配筋过多现象并不罕见。其次是混凝土配比问题,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等基础材料混合搅拌而成,如果各自配比设计不合理,对其强度和承载力影响极大。为使工作顺利进行,一般都会适当添加外加剂,但若添加量不合理,或添加剂质量不合格,很容易对钢筋形成腐蚀,最后出现裂缝。
5.施工问题
施工阶段最为关键,但由于涉及诸多方面,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浇筑工作结束后需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过了养护期才能拆除模板。然而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不够重视,或技术水平不足,极易忽视养护工作,或在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值时就开始拆模,且拆模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操作,致使出现漏浆、支撑下沉等缺陷,引起混凝土开裂。此外,建筑物建成后在使用中也会出现裂缝,尤其是一些不合理使用,如超荷载使用、基础沉降、遭受酸碱侵蚀等,也可能会导致裂缝。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施工策略
1.对建筑结构设计加以改善
房屋建设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低前度的混凝土,从而方便在建设承台时能够适量加设钢筋数量,亦能够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适宜选用永久式伸缩方法,在进行房屋建设过程中,要对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严加注意,并针对性的进行防治设计,确保房屋施工混凝土不至于发生较大的裂缝。
2.水泥材料的选择
施工中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来控制收缩比,经实践总结,建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350kg/m。具体作法为:在施工前检验混凝土结构强度水平,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达到基本强度要求后,即可适当控制水泥用量,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在0.6 以下,降低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同时可掺入具有良好减水率和分散性的外加剂,如使用球状颗粒的一级粉煤灰。用适量的膨胀剂也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3.混凝土配比合理
进行配置混凝土时,骨料应优先选择吸收率较强的材料,从而加强混凝土的干缩性,与此同时,为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抗离析性以及抗渗性,并且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几率,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以及高效减水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混凝土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4.提高浇制工艺
由于混凝土诸多特点,所以如果其骨料下沉将会不可避免的因塑性收缩造成混凝土裂缝发生,所以,在混凝土初凝后,必须对其进行二次压光抹实操作,确保终凝前能够收到合理的加固措施,在进行楼层施工过程中,一旦浇筑混凝土工作结束后,其一个小时内仅可进行弹线、测量等准备操作,严禁吊卸大材料等工作,防止因较大振动冲击对未曾固结混凝土造成破坏,混凝土浇筑后三个小时后进行楼板支模施工,在此过程中,在混凝土表面加设脚手架以及木板等保护措施,降低裂缝发生几率。
5.优化施工过程
(1)施工前应形成混凝土浇筑体各种控制指标,如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施工方案。
(2)针对人为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首先应加强对施工人员技术和职业道德培养, 严格要求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并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制定温控手段,留置变形缝,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拆模时间。
(3)应重视建筑物内、外部的全面养护,使混凝土正常硬化,避免二次裂痕出现,养护时间不少于7d。养护的关键在于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尤其在夏、冬季施工期间,混凝土初凝时就需要开始养护。采用麻袋覆盖浇水被证明行之有效。
(4)针对预埋管线造成的问题,如预埋线管管径较大,线管敷设重合等情况,实践证明除增加混凝土板厚度外,在目前普遍使用的混凝土内部PVC 上部垂直线管上增设一层钢筋网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6.严格控制温度
温度的控制工作主要是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这样不仅能加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能确保混凝土在高强度的作用下能控制裂缝的产生。通常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超过半个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保养护时间达到规范要求。
7.加强裂缝弥补补救工作
在施工中及时做好了以上的防护措施,还是会因为各种意外依旧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在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要在粉刷工作之前做好裂缝的弥补工作,再进行二次装修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主体地面上部可以使用厚一点的找平层来弥补,同时可以对找平层进行增设抗裂短钢筋、钢丝网和钢板网的设置来加强,同时地面上部可以通过木质地板对裂缝进行遮盖。但是板底施工中粉刷层较薄,并且没有吊顶遮盖,裂缝相对于来说更容易暴露,会引起后期纠纷和影响主体外观,在对于板底裂缝处理中一般采用增强型的纤维材料对板底裂缝进行粘贴处理,既不影响粉刷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混凝土的抗拉裂作用。
总之,混凝土裂缝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比较大。
参考文献:
[1]潘湘鄂.关于建筑施工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5)
[2]刘海萍.建筑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成因及防治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4(07)
[3]赵青松.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预防与修补[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