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住初中生物课中进行创新教学
2016-10-21周德品
周德品
创新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标,由此浅谈一下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进行创新教与学,尤其是针对目前考试体制的生物教学。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进行创新的教学。
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有米之炊了,你必须要把这饭做出来,还要做好,但到最后没有人来品尝、评价,于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了共同做饭的心情。在这种现实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煮好这一顿饭菜的关键。
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并能让学生认可的教学风格。
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对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运用。我们可以先对学生中的优、中、差三类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内容是问他最喜欢哪一类老师上课或者在他的科任老师中最欣赏谁的教学,然后去听这一位老师的课,将其教学(学生认可的)优点嫁接到自己的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能在某一点上接受你,记得我刚出来上班时,刚开始第一个月的教学中由于初出茅庐,谁都没放在心上,结果有一个班的学生给了我一个教训,根本不认可自己那一套一讲到底,不苟言笑的教学模式,直接到班主任那兒去要求换掉生物教师,这确实给我很大的刺激,虽然没有换下来,但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转变教学思路,调查学生的认可模式,发现他们最喜欢上语文课了,我于是做到每周听这位老师两节语文课,坚持了一个月下来终于弄明白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了,于是将学生认可的那部分教学模式稍作修改,借鉴到自己的生物课堂上,学生很快便重新接受了我,当然,从此以后我便在不断的改进教学以达到学生的认可要求,从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二、学习、反思与创新相结合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它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反思来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创新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困,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对于生物课而言,由于它有别于语文、历史等科目,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也没有非常有趣的逻辑推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游戏的快乐,如何才能让学生进门来一看究竟呢?那就有耐于教师的创新和大胆的探索了,记得在七年级的生特学(上)册最后一章的内容是学习花的结构。虽然教材上安排了几个活动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但要让学生记住花的结构及其功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在课堂中安排了两个活动(1)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将花的结构表达出来,比如画图,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记叙文,甚至几个人表演一个游戏。(2)介绍一下你自己最喜欢的花,结果课堂气氛不仅活跃起来,而且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学生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中无法从书本里学到的知识。
其次我们来浅谈一下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继承性”“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观念上往往持一种狭隘的创新观,认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是少娄和天才儿童才具备的,因此对于一般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主要是一个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现成知识和结论的静态传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尊重、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民主环境,个体的“另类”思维往往遭到歧视,致使学生不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激烈的“讨论”和“交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真诚、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因此在我们的生物课上应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教材,学会发明创造。
一、启发学生在锲而不舍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生物学也是属于许多实验操作的学科,有很多实验要经过多次失败、探索方能成功,尤其是探究性实验,如学生在一次探究活动“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黄瓜在太阳下蔫了和泡菜坛子里的水为何会升高等来探究影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外界因素,许多同学按要求配制了浓度分别为5%、10%、20%的盐溶液,准备萎蔫了的黄瓜和新鲜黄瓜、清水,但是由于浓度相差太小以至于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实验现象,许多学生便认为实验失败了,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寻找失败的原因,学生们下课后经过认真准备、思考、计论、总结,终于在下一节活动课找到了最佳的实现方案,并且意识到教材并没有错,虽然时间太短,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只要将溶液浓度稍作修改便可以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他们还在实验中发现不同的材料吸水和失水能力不同,于是我鼓励他们去探究在胡萝卜、黄瓜、花生到底谁的吸水和失水能力强。
二、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中生物新教材的结构就是以探究实验为主,每一小节都有探究实验,教师就应进行发散思维方式教学,鼓励学生应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探究实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它是一个对照实验,便可启发学生将一组对照实验扩展成多组对照实验,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己探究和发现知识转变,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
三、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知识的获取只有在实践体验中进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去实践,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可读、可操作的教学媒体,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努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在目前的形式下,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是老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在新课改的精神下不断进取,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更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