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6-10-21曾碧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主题中心历史

关键词:历史“主题”式教学;中心;教学。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主题”是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正如写一篇文章必须要具备中心思想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一样,一节课也需要中心思想,即教学“主题”。

历史课堂的“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是引导教学过程的主线。“主题”立意是课堂教学中思想指导的主线,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构思、教学功效检验的中心环节。

一、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背景: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

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为验证和补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提供方法和策略;可以提供初中歷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的新观点。

2.实践意义: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修文化;最终达到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方法

1.研读课标与教材确定教学主题中心。在明确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主题思想,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把握教学重点,找准本课教学主题。例: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所处的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这场变法运动,以图挽救民族危亡(求生存)、求中国的自强。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形成了“变,以求生存,求自强”的主题,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围绕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深入的问题的设计,启迪思考,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维新派进行变法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2.关注历史与现实把握教学主题重心。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现实出发,思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寻找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点,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是确立教学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例: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最可爱的人》。课文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二是“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因此,若能结合战争背景、原因凸显战争目的,结合战争过程、结局分析其历史意义,将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的学习也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很重要。但是同时这样的题材也容易变成沉闷的政治教育,因此,本课设计时结合学生关注当前“抗美援朝该不该?值不值?”的网络争议,以及中美对于这场战争的不同纪念方式,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因此确立本课的主题为“祖国的尊严,我的责任!”

3.挖掘知识与价值深化教学主题核心。准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而采用的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核心价值。 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本课讲述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革,这一变革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中国后世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同时,夏商周的兴衰更迭中更蕴含着颠扑不破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此为本课主题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朝代更迭的基本线索和根本原因,进而获得感悟和启示,体会以史为鉴的现实功能,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4.提炼史观衍生与史料相切合的教学主题主要是指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具体化为以生产力进步为根本动力的人类发展论、以人类文明渐进和碰撞为主干的文明演进论、以现代化、全球化、综合化为主要进步趋向的社会进化论等历史观。例: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血腥的资本积累》,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通过罪恶的奴隶贸易,西方殖民者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本。同时,西方罪恶的奴隶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非洲大陆和印度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客观上也推动了亚非的文明进程。因此确立本课的主题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与人类文明进程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历史思维。

三明市课题《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历史教研员曾碧莲为组长,江山、俞泽斌、符婕、童远杰、张先村、符婕和苏小琳为成员,前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预期目标:通过教学主题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认知能力,实现学生在主题引导下参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向学生认知的转化;教学主题通过悬念设置、冲突背景的铺垫,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主题思想的强烈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教学主题的提示和理解让学生在经过探究和思考的过程后通过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2002年;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1997年;陈安福《中学心理学》1993年。

猜你喜欢

主题中心历史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新历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