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生产事故的事故模式

2016-10-21逯田力

科技风 2016年6期

摘 要:通过对火灾、爆炸、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等安全生产事故特点的分析,本文将安全工程学体系中的能量因果连锁和安全系统组成事故致因理论模型。能量的意外释放致使与之接触的人受伤,不合理的人-机-环境安全系统是事故损失扩大的重要原因。利用该模型分析安全生产事故,并给出了社会安全事件的模型。

关键词:因果连锁;能量意外释放;安全系统;社会安全事件

1 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管理图

8月11日19时50分贵州普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8月12日晚上8点10分左右宁波甬江口采砂船起火,天津港瑞海危险品仓库8月12日23点34分发生爆炸,8月13日晚鞍山工厂铝水泄漏,陕西山阳滑坡事故发生时间是8月12日凌晨30分。根据伤亡事故玫瑰图可知,一天之中有事故多发时间段。资料介绍,中夜班事故发生频率高。主次图显示的是事故频次和事故百分比,爆炸事故是危险化学品的严重事故就是通过主次圖分析得出。

事故有速度快、时间短、物品全、任务集中、区域性和流程化特点。速度快是指机械程度高、标准化作业。举采砂船的例子说明,顾名思义即沙石采掘工具,多为流动作业之用。内陆河道采沙船日采沙能力几十吨、到几千吨不等。大型河道采砂船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极高,一条船即可成为一个生产单位,可以实行采砂和砂石分离精选全过程。

2 事故致因理论

2.1 能量观点的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的基本原因有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政策及决策:安全目标;资源配置;信息利用;职责分工;教育培训等;个人因素:知识、能力、素质、态度、反应、兴趣;环境因素:气候、地理位置等。将能量意外释放跟事故因果连锁结合,预防事故的思路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2.2 安全系统

由人、机、环境、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安全系统是以“安全”为原则和目标组成的系统,其元素是为保证安全而存在,系统的其他目标是在“安全”目标制约之下实现的。注意,安全规程或安全技术条件是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

安全、事故隐患、事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有条件的。安全系统具有耗散结构,考虑其非线性特征,是在突变和渐变中达到有序。因此,生产中的扰动会影响到安全状态向另一个安全状态转化,这就发生了事故产生了事故隐患。

3 利用致因理论模型来分析安全生产事故

把任何可能出现事故的地点、作业看做一个安全系统,将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固有危险度、本质安全人等纳入进去。考虑动态管理将制度落实,做好安全交接班。燃油存在油箱里留有蒸气积聚的空间,周围有高温物体接触、机械摩擦等火源,加上泄露出来的达到闪点所需的浓度饱和油蒸汽,发生化学性爆炸会引起事故扩大。铝水这种高温熔融液体遇水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也有压力急剧升高的特点。爆炸过程中压力急剧升高会造成人员伤亡。未正确使用安全阀是导致罐体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安全设施完好有效是建筑工程三同时制度规定的。企业的安全系统有漏洞,企业管理层制度不严、安全意识不强,麻痹大意,安全就没有创造价值。煤矿发生了造成十几人死亡的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该县就曾经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煤矿本身是高危行业,但不能说这就是事故的原因。风险是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程度的函数,乘积方式。山区的矿山山体滑坡事故若有人预先做出了灾害预警,就能避免暴露在危险人员的伤亡。最有效的避免人员跟过量的能量接触办法是预防为主。本质安全是我们所追求的,生产中以安全的物料代替危险性大的物料就是一种本质安全方法,也是能量意外释放的安全措施。

4 用事故致因理论来解释社会安全事件

多起汽车内闷死儿童事件令人叹息,把这种能量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深入研究,它并不是局限于生产领域内。根据能量的两类伤害,短时间内接触超过人体承受阈值的热辐射能量会造成人体受伤,热衰竭、热昏迷。事故是由于作为家长的成人处在司机的位置上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安全,失误将其锁在车内,公共场所监控不到位,安保人员甚至是周围群众无法及时预警。车的不安全状态-没有任何能确认车内有无生命体的设备设施,停留在烈日高温下车体接受辐射致封闭空间内温度逐渐升高。事故的间接原因得从社会因素、管理因素、教育因素讲起。这是参考日本学者的轨迹交叉理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就好比企业工厂是生产的主体,要负起安全责任。要通过以下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积极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把控好社会原因,杜绝不安全行为,保证车辆设施的完好,避免能量跟人体的直接接触。

5 结论

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解释事故成因,探讨事故规律。

参考文献:

[1]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 于春华.火灾事故致因机理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2).

[3] 舒中俊.德惠"6.3"火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1).

[4] 王建兵.轻伤事故统计分析[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04).

[5] 吴鑫,赵瑞华.我国公共安全现状、挑战及对策[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06).

作者简介:逯田力,初级职称,2011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目前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