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角度的风水科学性探究

2016-10-21王鹏成郑国璋葛鑫鑫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风水

王鹏成 郑国璋 葛鑫鑫

摘要在梳理前人基于地理学角度的风水研究的背景下,对风水学中科学实用的部分进行透视,挖掘出风水中科学实用的一面。指出风水活动在实际择址中需要考虑的地形、地势、水文、土壤等基本的地理因素以及风水择址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出的地理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理念对缓解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甚至失衡的局面具有切实的意义。采用SWOT分析法对风水发展进行简单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风水;地理学;人地关系;风水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B9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4-212-04

On the Scientific Inquiry of the Geomancy Based on the Geography

WANG Pengcheng1, ZHENG Guozhang2*, GE Xinxin2(1.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2.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AbstractBased on reviewing previous geomancy research from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geomancy were explored. Terrain, topography, hydrology, soil and other basic geographical factors and the geographical thoughts reflected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site selection in geomancy activities were pointed out. The concept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ase the ten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The geomancy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 by using SWOT method.

Key wordsGeomancy; Geography; Manland relationship; The science of geomancy

中外学者从建筑学、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天文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风水学研究。基于地理学角度的风水研究虽有可喜的成果,如于希贤教授编写的《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与实践》,王其亨教授编写的《风水理论研究》,刘沛林教授编写的《风水环境观的启迪》,但大部分学者只是从其所研究的角度与风水进行了适度关联,承认风水与地理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没有系统深入地加以概括分析,对风水中蕴涵的地理科学性的阐述也相对欠缺。该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由此而来,即从地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部分风水实践活动中蕴涵的科学性的部分。在当前人地关系的大背景下,这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和谐的人地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笔者基于地理学的视角,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风水,祛除迷信和伪科学的成分,就科学实用的部分阐述其地理科学性。

1风水

1.1风水的概念与流派关于风水的解释众多,然而并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和不同的权威字典均有不同的解释,笔者不再一一枚举。

古代风水学中的流派众多,分支繁杂,但是严格看来也只有形势派和理气派两大派,然两大流派又各有小的分支(图1)。形势派以龙、穴、砂、水来论地理形势的吉凶,重视定向,其忌讳少,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流传较广。理气派是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为理论,根据理气的风水术,理解和接受起来相对难度较高。在研究和学习风水时,要对两大派的精华内容兼收并蓄[1]。风水学理論中精华糟粕并存,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走入误区。

.2风水与地理学的关系风水与地理学的关系虽然密切,但是不能等同[2]。风水与西方地理学相比,两者差异更大,但是在中国古代,风水学与地理学两者极易混淆。因为风水术在实践时必须借助大量的地理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地理学是风水术的基础,其次风水的野外考察方法和地理学基本一致[2],再加上某些从事风水的专业人员有意窃取地理名称,所以风水术和地理学在中国古代极易混淆,然而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1.3国内外关于风水研究的概述

1.3.1国内风水研究的概述。风水是中国人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问,它以追求理想生存环境为主[3]。风水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的“土特产”,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人从来没有间断过对风水的研究,并且在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从而呈现出众多风水流派。因此对于国内风水的研究发展,要从历史和当前两个角度加以概述。风水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图形简单示意(图2)。新中国成立来,国内风水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几乎处于地下状态,改革开放后呈现比较活跃的状态。

1.3.2国外风水研究的动态。国外风水的研究动态主要基于欧美国家和亚洲地区。风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专门处理方位与空间的艺术[4]。如果想对中国风水问题的研究走得更深更远,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较深的了解。在这一方面,亚洲学者的优势要远胜于欧美学者,在思想文化根源上的趋同性使他们更能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上思考研究中国的风水问题。该研究的重点是地理学角度下的风水科学性探究,此部分只做简单的列举(表1)。

李约瑟美学、生态学《中国科技与文明6》英国Britain 伊特尔景观学《风水是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德国Germany 逊兹于城市规划《魔方:中国古代的城镇》美国America托德夫妇生态学《生态设计基础》美国America凯文·林奇城市规划《都市意象》美国America迈耶建筑学《中国城镇风水》美国America杜登地理学《风水——地理位置选择与布局的艺术》韩国Korea 尹弘基 历史学、地理学《风水地理透视》日本Japan郭中端生态学《风水是中国的环境设计》日本Japan武藏大学地理学《风水-运势的景观地理学》日本Japan掘入宪二城市规划《风水思想和中国城市》日本Japan 三浦国雄城市规划《风水与城市形象》

2风水中的地理科学

2.1风水运用中所考虑的地理因素

2.1.1地形地势。地形地势是风水实践运用中所必须考虑的地理因素。尤其是在风水的择址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龙”、“穴”、“砂”、“水”,风水择址四因子中的“龙”、“穴”、“砂”三因子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地形地势的体现。龙即为山脉,山脉连绵起伏的山脊连线所勾画出的外形特征即是龙脉。它不仅表示山形起伏变化,也表示地下生气相通经络[5]。从地质学的角度看,龙脉是突出地表,具有某种走向的岩石层。古人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绘制出了宏观的中国龙脉图(图3)。《葬书》云,“气行平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而止。”“穴”就是寻找龙脉停住,生气聚集的地方,在地貌上多体现为山前冲积扇或是山脚小台地。“砂”是“穴”周围的山势,在“穴”的左右成环形分布,呈现出护卫的态势。不难看出,风水学中的专业术语看似玄之又玄,实际上在地理学中也可以找到相应的术语加以解释。风水理论在实践的运用中是包含着对地理因子的考虑的。

2.1.2水文土壤。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风水在实践的择地过程中,就是要寻找生气聚集的吉地。具有聚集生气作用的水因素由此显得尤为重要,成为风水实践运用中所要考量的因素。水量和水质是水文因子中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风水择地之所以要选择有充足水源的地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择址中的水源充足之地可理解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最大程度上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之地。在此前提下,水源充足之地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其对打井取水,防火排污,调节局部小气候,发展农业灌溉,形成军事防卫,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水源充足之地还有利于借助河流形成水陆交通网络,方便对外交流。在水量充足的前提下,水质成为接下来所要考虑的问题。风水先生在辨别水质时主要基于水的气味和颜色,这是有一定的地理科学道理的。水味的不同,颜色的迥异则代表了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及其化合物不同,也就暗示了此地的地理环境的优劣[6]。

在地理区位选择中,无论是农业区位的选择,还是工业区位的选择,土壤都要作为一个参考标准。在风水择址中,土壤同样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东晋著名风水大师郭璞云:“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土壤的颜色、结构、气味、通透性、干湿性等属性往往成为古代风水师相土的主要依据。在相土的过程中,又分为辨土、称土和覆土3个步骤。辨土主要基于土壤的颜色和气味、质地。风水术中的吉土是色泽光亮,无异味,颜色为红色、赤色、黄色,并且质地细腻而坚实。富含大量有机质并且有异味的青黑色土壤则为凶土。称土和覆土的方法在《相宅经纂》有详细的介绍。虽然古代风水师在择址过程中的土壤检验法相对于现代的地理学的土壤检验法可以说是简单粗糙甚至落后,但是古代风水师的这种方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地理科学知识的。

2.1.3生物。在一定地域内,生物的数量、种类、结构及其发展态势能够反映出这个地域内的基本地理环境状况。如果一定地域内,动植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食物链复杂而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就说明此地的地理环境是较好的。相反,如果一定地域内,草木稀少,禽兽灭绝,那么该地域的地理环境肯定相对较差。风水师就是要通过分析地域内生物的基本状况,从而对地域内各生态因子以及地理因素进行鉴别,从中分析出其中的价值,作为风水判断的依据。

2.2风水运用中体现出的地理学思想

2.2.1风水择址中的系统尺度理论与整体协调原则。现代地理学在研究过程中确立了地理系统尺度理论[7]。系统尺度理论为地理学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且使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变革。风水思想的形成受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眼界视野的限制,虽然不可能像现代地理学那样站在全球的宏观视角来分析思考问题,但是风水学从不同尺度来考察人类周围的环境,体现了地理学的尺度观念[8]。中国古代的风水术在实践操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空间系统尺度思想,虽不能够与地理学的系统尺度理论相媲美,但风水师确实从空间尺度的视角来指导风水的实践活动。这一点在风水的择址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风水择址中的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的4个程式其实就蕴涵着宏观、中观、微观3种空间尺度的转换。觅龙实际上就是从宏观尺度上考虑大环境对择址的影响。在宏观尺度上,要寻找富有生气的“真龙”,龙脉要连绵不绝,而不是突兀断裂,死气沉沉。察砂、观水则是从中观尺度来具体考虑择址,在察砂、观水的过程中要避开那些地质构造活跃以及有害物质沉淀的区域,从而达到减少区域内自然灾害的目的,使选址地条件优越,最大限度地发挥选址地的功能。点穴是阳宅择址的高潮[4],同样也是风水择址的高潮。从微观尺度对择址地进行一系列考量的过程也就是点穴过程。看似晦涩难懂的风水选址过程實则包含一定的地理学理论。

风水的择址要考虑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等自然因素之间的组合,并且要协调这些自然因素,使它们的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由此可见,风水择址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与地理学中环境分析的整体协调原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单一自然要素的优越在风水择址中的作用不大,风水择址贵在融通,实现整体和谐。不求辩证,不明阴阳,不思融通,单表一处是风水择址过程中的禁忌。

2.2.2地理学视角的“风水宝地”。“风水宝地”就是在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中,阴阳关系的矛盾统一、均衡协调[9]。风水宝地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墓穴、阳宅、村址、城址,只要选择恰当,都可以称之为风水宝地。风水模式不是一个静态空间,而是一个动态过程[10]。风水宝地内生气流动,充满活力,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循环之中。就风水地的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而言,理想的风水地必须是环境内各项自然地理要素的有机协调,它必须有好的地质、地貌状况,有好的水文、气候因子,有适中的土壤和生物。总之,各项因子必须统一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11]。风水业界用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十六字对风水宝地的外形特征做出了概括。基于地理学地形地貌的视角,风水宝地在外形特征上大多是马蹄形凹地,北面有高大连绵的山脉作为靠山,东西两侧是低于北面靠山的山岭,中间是较高的平坦开阔之地,近前方是蜿蜒曲折的河流,前方远处则是层层的低山作为朝案山。将风水宝地选为这种相对隐蔽甚至是封闭的地域,与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风水宝地这种外形特征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杰作,在地理学中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12](图4)。其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季来自北方高纬度的寒流被北面高大的山脉所削弱,所以风水宝地不至于被寒风肆意侵袭,处于风口之中。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风,从风水宝地东南方向的缺口进入,带来充足的降水。即使暖湿的东南风,在刚刚进入风水宝地时没有形成降水,也无关紧要。因为暖湿的东南风在不断挺进风水宝地的过程中,会遇到西面或是北面山脉的阻挡,而被迫抬升从而形成地形雨。此外,风水宝地的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常常使区域内形成雾气,让人感觉置身仙境,妙不可言。其二,从全球视角来看,我国是处于北半球、东半球的国家,并且大部分领土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太阳辐射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先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实践之中充分加以利用。风水宝地的南方是低矮的山丘,腹地是开阔的平地,这种坐北朝南,南方低矮开阔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太阳光的照射,满足生物对光热的需求。其三,风水宝地的腹地多是地形开阔的平地,且土壤肥沃。腹地边缘的山脚下及山脉上绿色植被的覆蓋率极高,同时风水宝地周围的山脉地质条件比较稳定,避开了地质条件活跃的地域。这样风水宝地内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其四,腹地前方蜿蜒曲折的河流,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水源的需要,又能够与周围的绿色植被一起调节局部小气候,从而使风水宝地处于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之中。

2.3风水中“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不仅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与核心,而且也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风水地理学研究的源头与核心[13]。基于人地关系的理解,地理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具特色的人地关系理论也就因此产生。在当前人地关系失衡,各种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将自然和人两方面的因子都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一方因子决定另一方因子的单向关系,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人类是可以合理改造自然的。如果不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和谐,任意改变地理环境,表面上的建设改造实际已经打破了和谐的人地关系,严重破坏了地理环境的良性循环。

中国传统哲学中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为风水理论提供了充分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模式[14]。“天人合一”的思想使风水地理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充满了思辨,是一种整体、有机循环的人地思想[15]。“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人地关系与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定胜天论有着天壤之别,其并不是将自然和人这对因子置于对立面。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理论发展至今,环境和谐论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似乎更为深远。这种更为深远的理解与“天人合一”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一方决定着另一方的存在。地理环境决定论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决定性力量,认为人类是自然环境的附属品。而人定胜天论恰恰相反,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征服的对象,认为自然环境是被用来征服和改造的。

3风水发展的SWOT简析与展望

3.1风水发展的SWOT分析从本质上说,风水文化的全部内容都是一定历史阶段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阐释,这些阐释虽然带有某些神秘色彩,但却是古人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记录[16]。对风水文化进行精确合理的评析并不容易。该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代风水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简单分析。

3.1.1优势。其一,排除风水自身所具有的痼疾不谈,风水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思维及行为模式,并且没有真正间断过。其二,风水中的诸多思想是经得住现代科学推敲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季羡林先生指出:“天人合一”是东方思维模式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天人关系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承认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的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合为一个整体,构成天-地-人一体的理念模式[17]。

3.1.2劣势。风水中有许多合理甚至科学的成分,但是自身的劣势不容忽视。其一,风水中存留的封建迷信成分、神秘成分是其发展的劣势。封建迷信成分、神秘成分使原本朴素实用的风水术在众人眼中变得冗杂难懂,神秘莫测,容易使人们对风水的理解走入误区,忽视风水的真正含义。其二,有一些冒充风水大家从事风水职业的江湖术士,曲解风水本身的哲理内涵,只会从其形式和表象去讲风水,从而使风水偏离它原有的深刻内涵,促使风水成为一种十足的骗术[18],给风水的发展带上沉重的枷锁。其三,与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相比较,古代的风水重视直观体验,整体把握;但定性结论偏于模糊,定量分析也远远不够[19]。

3.1.3机会。在生产力较古代更为发达的今天,紧张的生活节奏,严重的环境污染,快速的人口膨胀,巨大的身心压力,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内心更加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中国古代的风水思想能够指导人们如何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同时,风水学对当今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所以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中国风水发展还是有一定机遇的。

3.1.4挑战。风水学说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下的产物[21],在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明的今天,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形势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风水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否去除自身原有的痼疾并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对风水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是当代风水发展的关键。

3.2风水发展的展望由于一些迷信成分和神秘成分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掺杂其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风水学的发展。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风水思想发展的最大悲哀[22]。现代风水应向实用化、世俗化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在保留传统风水思想的合理成分下,以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支撑,并且融入相关的美学、建筑学、生态学、伦理学,充分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支持,最终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现代风水理论体系的形成将会与时俱进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计忠.周易家居环境入门[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0:13.

[2] 杨文衡.论风水的地理学基础[J].自然科学研究史,1992(4):367-375.

[3] 刘沛琳.风水模式的地理学评价[J].人文地理,1996(1):36-39.

[4] 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307,131.

[5] 于希贤.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文化透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3):99-112.

[6] 刘常秀.住宅建筑风水文化的生态学解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风水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室外雕塑与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