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新城发展模式探索

2016-10-21薛丽华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连生态创新

薛丽华

【摘要】本文整合梳理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脉络,对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实证进行研究。规划提出立足生态、创新引领的发展思路,并结合土地利用、交通组织、景观系统、市政设施等方面进行落实,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软件产业新城规划体系。

【关键词】软件新城;生态;创新;大连

1.软件产业新城发展思路

随着区域经济格局变动,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对产业新城的要求和定位不断提升,亟需新的发展模式与规划策略。生态与创新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机制,共同促进软件产业新城可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驱动力,为高端型、生态型产业发展创造承载空间。软件产业新城的功能设置和空间布局以系统性的生态体系为指导,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生态化的产业共生体系,实现区域内的物质、能量、信息的网络化,带动产业新城乃至更大区域的高效良性发展。

创新引领——创新融合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对产业创新和新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软件产业新城是创新要素的有效载体和知识经济的前沿基地,能积极促进经济增长,使区域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2.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实证

大连市政府提出构建全域城镇化和四大城市组团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主城区的发展布局逐步由黄海岸线向渤海岸线转移。而生态科技创新城正是大连北线崛起的中坚力量和北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承载地。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位于大连市西北部地区,紧临渤海湾,用地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越,拥有河流、水库、森林公园等众多自然资源。区域交通便捷,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5公里,距大连新火车站10公里;用地通过烟大轮渡铁路、沈海高速、旅顺北路等多条重大交通干道与周边地区进行便捷联系。横向区域干道将用地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北部地势相对平缓。多条河流由南侧山体汇入北侧渤海。

2.1定目标

结合区域现状及发展趋势,规划提出创建东北亚地区高端制造业研发基地和现代服务业智慧枢纽的战略定位,探索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的软件产业新城发展模式。用地布局采用生态隔离、组团式发展的空间结构,积极保护生态、集约利用土地。

2.2提策略

2.2.1立足生态,构建山水田园格局

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用地内河流水库众多,南部有森林公园局部山体。规划以生态优先,充分保护山体、水体,设置绿色廊道、景观节点,构建多元化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本底:用地南部的森林公园是大连西部地区的城市“绿肺”,规划以山体为生长本底,严格遵循保护界线,避免盲目建设破坏生态环境。保留并修复现状水系,设置宽度适当的绿化防护,结合现状林地、城市公园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由南部山体向北延伸至渤海,凸显区域山海格局特色。规划选取山体、水系、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因子对现状生态格局进行综合评价,划定生态保护用地,作为区域生长背景。

梳理绿色脉络:以森林公园为核心,设置连续的环形城市绿道,将区域内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空间串联起来,为居民提供安全生态的休闲路线。沿生活性干道设置绿带,结合景观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丰富多样的景观节点。构建“绿道+绿带+景观节点”的绿化景观网络,加强组团间的景观联系,丰富组团内的绿化环境。

构建支撑体系: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立低耗高效、循环利用的基础设施体系。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利用雨水、再生水回用和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将地块内雨水收集后汇入人工湖,调节地块小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2.2.2创新引领,推进现代新城集约有序发展

功能复合。基于产城融合的理念,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组团形式:产业型组团,用地以居住和产业为主导功能。组团内配有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以公共的综合产业服务为核心形成居住与产业交错布置的格局,解决从业人员就近居住的问题。商务型组团,用地以居住、商业和商务为主导功能。商业设施沿居住周边布置,商务设施以开放空间为中心进行集中布置。在各组团内部设置社区中心。教育型组团,用地以居住和教育培训为主导功能。重点强调组团的教育文化主题,居住设置临近公交站点。教育和居住用地通过绿化与生活性干道进行衔接。

交通多元。规划采用多元化交通组织方式。区域交通以地铁、BRT为主;组团间以公交为主、地铁为辅;组团内以公交为主,推行慢行交通。以现状火车站为基础设置换乘中心,实现火车、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各组团内均结合开放空间、社区中心设置慢行系统,为居民提供全新的交通体验。

配套完善。以区域服务核心综合化、重点服务设施标志化、基础服务布点网络化为原则,建立多层级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交通枢纽设置具有强辐射力的公共核心,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会展博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服务于产业新城及周边地区;区域内设置科技館、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标志性文化服务设施及高品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机构,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区域品质;各组团内部设置社区中心,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大城市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空间逐步向外扩张,原本相对稳定的城市格局发生变化。产业新城作为大城市空间演化的产物,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软件产业新城规划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宏观经济走向、深刻认知城市发展内在规律,促进整体空间格局优化调整,以生态和创新共同推动新城发展。协调好产业与城市的关系,产业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城才会拥有持久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峰,毛其智,龙瀛,等.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国际经验解读——从概念到范式[J].城市规划学刊,2010.

猜你喜欢

大连生态创新
大连市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措施
大连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