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探讨
2016-10-21王照波
王照波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7-000-02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都将进一步调整,农业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常态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农业经济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进入了“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中一些不合理现象也将更加凸显。对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要适应新常态,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之中,实现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更加注重,突出差异化发展。新常态下,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和品牌化趋势,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农产品消费从过去的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和健康。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消费、生产引领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农产品流通新业态并迅速发展。农产品品质和细化市场越来越受关注,质量型、差异化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制胜点和决定因素。
(二)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农业新常态下,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传统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投入依赖程度呈现出递减趋势,科技创新将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农业经济发展对资本、科学技术、企业家才能、现代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却呈现出递增趋势。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将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动力。
(三)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新常态下,农业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方式将逐渐改变,生产组织方式更注重规模化、专业化。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类型经营方式主体将成为新主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生产手段方式更注重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过程更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化,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追求。
(四)农业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呈现多样化、特色化。新常态下,农业产品结构将逐步得到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差异化发展将进一步凸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将进一步成为农业生产主平台。农业产业链将加快向纵向延伸和横向联接,全产业链基础上的价值链将进一步拓展。
二、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链不完整,农业经营模式单一。在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不完整,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过多重视生产前的种植,忽略了加工生产和营销环节。整体农业产品结构中多是未经加工生产的农产品直接进行销售,缺少特色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导致农业增长慢且品质不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较为分散,在面对市场变化和资源调配时, 难以保持竞争力。由于耕地生产比较分散,不同的生产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变化, 在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规模化生产中,很难做到统一管理,限制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者素质有待提高,劳动力不足。长期以来,农民以种地为主,主要依靠劳动力来获得生活来源,形成的能力是机械的、单调的,难以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很难适应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总体的知识水平比较低,掌握的关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很有限,难以适应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在劳动力数量上,目前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状况严重, 农村土地撂荒问题非常突出, 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将成为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市场经济的力量,然而市场经济的变化非常迅速,容易引起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增加。同时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国内市场更容易受到海外农产品的冲击。新常态下,国家取消了对多数农产品的政府指导定价,农业生产直接被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中, 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企业发展布局的难度。
(四)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水平是农业发展的前进动力,决定着农业前进步伐的快与慢、好与坏。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农业科技发展创新力不足,直接影响着农业科研水平和农业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未能充分应用,大量科研成果只停留在报告上,转化速度过慢,未能在农业实际操作中得到很好转化,影响农业技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科研成果中多侧重于规模化操作和量的提升,,忽略了高科技含量和应用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三、新常态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经济,需适时调整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坚持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稳定农业生产稳定,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提高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数量、比例和增速。扩大农业支持保护范围,从粮食安全扩展至蔬菜、水果、内蛋奶及水产品都纳入保护措施。进一步优化农业支持保护结构,加大对农业生态补偿和资源养护投入力度,加大对生产领域及生产者农民的支持保护,引导生产方式向节水、优质、安全、生态、绿色的可持续方向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办法,增加支农政策的针对性,提高农业政策支持的有效性。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农业质量效益。新常态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遵循价值规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新常态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更要注重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仓储、营销、物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态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各地政府应依据各地特点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合理健康发展。在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控时应以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尊重市场机制,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化,分析市场的动向,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规模及内容。
(三)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坚持科技引领农业。新常态下,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将为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农业科技发展,发挥农业技术创新带领作用,坚持科技引领农业。发展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即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支持农业、改造农业,使农业发展步入高效益、高质量、高产量发展时期。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真正能够感受到农业技术的力量。加快推广农业新型技术,向农民推广高效种植、养殖模式,加快农业新型技术的应用成果实际转化。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要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农业装备制造技术逐步并普遍应用于农业各产业,形成系统化的农业科技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现代农业在农业技术创新带领下快速发展。
(四)加强农业生产者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业生产者培训和发展。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农业优势产业筛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内容,理论基础上加大农业生产实践,真正培育出有文化、有素质、有技能、有实践的新型职业农民。
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邀请有资质的农业技师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
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要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农业的效益,提升农业的增值增效空间。坚持科技引领农业发展,降低农产品成本和损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支持政策和财政支持,培养新型农民,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