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

2016-10-21陈艳茹

关键词:学习者信息化设计

陈艳茹  杨 勃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

陈艳茹 杨勃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714000)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在教育改革中势不可挡,如何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使其为教育服务是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就要做到把信息技术有效的与课程融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有序性,增加学习者主动性、学习成果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

信息化教学 自我效能 设计开发

“互联网+”的模式已经充溢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场新的革命。2000年,J.Wesley 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The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side"[1],翻转课堂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2007年,萨尔曼·可汗建立了“可汗学院”,远程网络视屏教学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2012年被称为幕课元年,大规模在线课程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在新技术与传统知识碰撞下,对教学内容如何选择、重组、打乱、抛弃、再组合,并将其有效的传递是对信息化教学实质性的研究。

1 信息化教学内涵定义

从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2]提出“信息化”概念至今,“信息化”已经发生了无数的演变和阐释,目前对教育信息化内涵的解释目前趋向狭义与广义两个方向。

狭义上的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工具承载传统教学知识,(如多媒体课件、网络教程、音频、视频等资料),这个解释更多的趋向工具论,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变为“电讲电教“。针对这一内涵建设的信息化课程优点是信息量大、感性认识更加直观,缺点是课堂组织缺乏“抑、扬、顿、挫”的层次性,在单一频率的信息环境下学习者容易对环境产生麻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榜样力量,增大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广义上的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人文教育精神,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教师、学生、技术之间的关系,强调教育本质,回归倡导“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3]。在此内涵下设计建设的信息化教学内容是一个解决矛盾不断发展的过程,以矛盾的问题引发学习者思考,逼迫诱导学习者进入思考模式,然后利用实验,阅读,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引出新问题,采用螺旋上升形式不断重复,才能使学习者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肯定,实现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保证学习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性。

2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础

2.1 性息化教学主体的确定

教学主体是指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主要参与者、组织者、领导者[4]。在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中教师被认定为教学主体,在此模式下容易形成“教师唯一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学习者都依赖教师,以教师行为模式为标准,易产生学生盲从,缺乏主动思辨能力。同样教师拥有绝对的主导权,控制权,久而久之大多数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容易沉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只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流程反复呈现,不思变通,不再进取。

从1983年第一个中德职教合作项目建立[5]到2005年国务院推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引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官僚集权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模式[6]。其中又以德国的双元制影响最大。在此教育模式下普遍倡导以学习者为教学主体,通过工作情景再现让学习者自我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处于隐性位置,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以学习者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组织设计有许多论述,但追溯本源,在一线教师实践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大多数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学习情境设置过于理想化,单一化,脱离实际工作环境;第二,学习者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加之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成绩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综合信息教育的多种因素,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应倡导多维度交互式主体模式。该模式以交互双主体[7]模式为基础,首先以传统教师与学生作为共同主体,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逐渐扩展融入不同空间的交流者作为教学共同主体,在对同一问题的交流过程所有参与者地位平等,共同交换信息,讨论问题,又相对独立学习思考,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就信息获取量而言,一位教师与他所面对的数十位乃至上百位交流者相比是微小的,反之就获取信息的有效性、针对性、目的性而言,教师则有更好的积淀和优势,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提一定是将教师与学习者放在同等地位,注重教与学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对信息化教学达成共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习者查阅相关信息、分享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群体讨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计算结果也许是唯一的,但学习成果却会呈现多元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从中受益,并相互激发创造出新的火花。

2.2信息化教学目标的确定

信息化教学经历了技术追捧、批判否认、辩论思考三个阶段,围绕这三个阶段始终不衰的话题是信息化教育为“人”带来了什么。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成长的过程,是人生活技能提升的过程,是人处事经验增加的过程,是人被持续改造的过程,人的发展才是教育发展的本质。信息化教学不能脱离教育教学的本质,因此信息化教学目标不能单纯维持在多做了多少练习题,熟悉了哪些教学符号,积累了多少知识点。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应该更加宽广,应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人如何利用信息工具,查询、筛选、分析、应用有效信息,实现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挖掘人对未知问题的解决能力,而不是人被信息技术所束缚。这里的“人”,包括了教师与学生,只有这两者共同发展,信息化教学才能有生命力。

2.3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确定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应紧紧围绕提高教学效率,展示学习者个性而设计,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性静态教学评价,转而采用多元化开放式动态发展评价原则。多元化体现在评价因子多样性上,包括教学知识点的应用,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相对限制范围内人与人的沟通、信息传输的有效性等。动态评价则要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看学习者的发展曲线,综合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可判断学习者保持进步,可以优、良、中、合格作为评判。局部曲线波动可作为教学者了解学生变化的征兆,调整教学方式的凭证,与学习者沟通的线索。

3 信息化教学开发策略

2011年,萨尔曼.可汗提出的《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8],其前提是教育工作者所提供的教学视频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有层次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我国高职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引荐国外课程建设,但是由于教育环境不同所以无法照搬。

我国信息化教学发展至今,主要是以竞赛模式展开。教师踊跃参与各类比赛均是为了个人发展,例如教学奖励,职称评选。此模式下的弊端有:一,同一课程教师之间因个人利益,竞争关系无法形成真正的团队,同时教师个体一旦达成个人目标就停止课程的建设开发,缺乏持续性动力。二,教师对同一知识点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无法形成体系;三,成本太大。大多数教师为获得较好地比赛名次,突出信息化手段,均高价请专业公司制作信息化教学作品。竞赛模式下的信息化教学开发对教师个人而言理论效果大于实践应用,对教师个人信息化手段的掌握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为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应用性,应采用自上而下,由小到大的项目式开发的策略。由上而下是指由一批具有先进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顶层教学督导团队,为扩大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力,可以请相关行业协会人士作为督导成员。一线教师进行项目申报,督导组进行项目评比筛选,统筹规划,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从上而下的项目式开发可以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有利于项目持续发展、改进。由下而上则是指信息化教学开发视角的转变,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看作产品开发,学生看作客户终端,将教师发展的目标变为学生使用目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也应由传统的全部开发完成后统一应用转变为点式持续开发应用,开发一点用一点,形成由点成网的应用模式,用实践应用来检测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的效果,并跟踪纠偏,维持信息化教学的生命力。

4 信息化教学开发实施案例

本文以铁路工程造价中的工程月度款结算着一节课程为例,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流程。

4.1课前准备

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工作主要在课前完成,具体工作如表1所示。

4.2课中实施

将课堂实施过程比喻为一档综艺节目,每个学习者均是舞台表演者,而教师则要做好这个舞台的策划、主持、评论、联络员等工作。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课前自学反馈信息,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循环使用设疑、探究、讨论、总结、展示四个环节。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观看视频,实现工作情景再现、完成“针麦”质疑、在线抢答、分数比拼等多个环节,使整个学习过程融合学生独立思考、探讨合作、争辩展示,即完成项目开发的知识目标,又使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中反思,形成新的问题,完成自我认知、自我肯定、自我修正的目标。

表1 工程月度款信息化教学课前准备设计

4.3课后巩固

实现课堂既定目标后,课后需进一步巩固成果。

首先需要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考核,通过网络平台选出最积极参与者、最佳进步者、最佳优胜者、最佳合作者等,并根据课堂实时记录数据选出最优个人、最优组合、其余人评判合格、等待合格,由外界认可得到学生自我肯定的目的,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根据课堂考评结果划分难度等级,发布三套巩固测试,分别为优者测试题、合格者测试题、等待合格者测试题,使每个学习者都感受到我是被认可关注的,都具有针对性的提升,而不是变为大数据中的模糊样本。

第三、在工程造价微信平台发布发散性思维讨论题,针对工程月度款结算这节课,发布题目为“你都可以采取那些办法从业主手中要到工程结算款?”。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习者从理论知识引申到社会实事,教师作为组织者加以引导,增强人文素养教育。

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解放教师劳动力,增加信息传递反馈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变单一信息为多维立体信息,变教师主控为师生共话,变信息传递为交流沟通,变单一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要强调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学习共性中突出学习者的多样性和特性,唯有此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的生命力,而不是沦为新一轮的电教。

[1]Flippedclassroom [D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04/23/1609415_438230555.shtml.>

[2] Daniel, Bell. TheComing of Post Industrial Society[M]. BasicBooks, New York,1973:45

[3]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5,3(23):25~30

[4]朱立. 教学主体向学生倾斜的课堂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769):105~106

[5]陈莹. “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一兼论职业教育发展动力[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4~5

[6]Greinert,W.-D. Berusbildungsforschung ohne historische Orientierung – statt eines Nachrufes[A]. In Wuttke ,E&Beck , K (Hrsg.). Was heist und zu welchem Ende studieren wir die Geschicchie der Berufserziehung[C]. Opladen&Farmington Hills:Budrich Unipress Ltd,2010:115-129

[7]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8):32-37

[8]廖晓虹.国内外微课教学比较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88-90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f efficacy

CHENYan-ru YANGBo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Weinan Shaanxi714000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has been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is unstoppable, how to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ducation service is most issues of concern to educators.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to achiev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orderly, increase learner initiative, learning outcomes appear to be a state of spiral.

information teaching self efficacy design and developme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16(2016)03-0116-05

2016-06-18

陈艳茹(1984-),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学习者信息化设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