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全面领航

2016-10-21

国际问题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和平

苏 格

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全面领航

苏格

〔提 要〕 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持续深刻演变,中国“变量”之影响力不断增强。习近平同志提出并领导实践的外交战略思想,已历史性地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担当、放眼世界的民族梦想、登高望远的战略视野、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点面结合的综合布局以及刚柔相济的外交风格。虽然未来征程会有重重险阻,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航船方向明确、海图清晰,必将以持久的战略定力,从容自信地不断破浪前行。

国际关系、国际格局、外交政策、中国外交

21世纪之初,国际格局继续发生复杂深刻调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和平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习近平同志以深邃的世界目光和深沉的民族责任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前进方向,明确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①“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14年11月29日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贯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兼具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外交思想和方针政策,开拓了中国对外关系全面向前发展的新局面。

一、承前启后的历史担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从雏形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摸索和积淀,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转变和创新,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毛泽东外交思想为新中国外交奠定基石。中国共产党的外交工作始于延安时期。新中国诞生后,为了捍卫共和国来之不易的独立和自由,毛泽东同志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运用到对外工作中,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在毛泽东外交思想指引下,新中国外交航船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砥砺前行。“一边倒”的历史抉择为维护国家独立免受颠覆和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奠定基础,“一条线”的战略调整缓解了国家安全所面临的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由周恩来同志和发展中国家代表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邓小平外交理论绘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蓝图。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发展任务均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国内工作重点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开启了中国外交又一次重大调整,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共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尽可能长的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此后,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经受住了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剧变的重大考验,为国家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三)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全面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1世纪开局十年,国际格局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和平发展与崛起势头不减,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中国“邦旧命新”,面临着两个“前所未有”:一是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二是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同志牢记根本,不忘初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做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①“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3年1月29日电。

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的转变进程中,国家利益之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和扩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增长,使中国成为国际格局演变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外交将走向何处,亦为举世瞩目。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全面分析了国际格局、国内形势及任务的变化,高屋建瓴地指明了中国外交发展的历史方向,勾画出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②“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14年11月29日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坚定明确:一为民族复兴尽责,二为人类进步奉献。中国自身发展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紧密结合,不仅使中国外交屹立于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列,更占据了国际道义与国际秩序的制高点。

二、放眼世界的民族梦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两句气势磅礴的歌词用之形容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的缘起,亦颇为妥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诞生于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调整的历史背景之下,深植于广袤的中华大地与数千年的民族血脉之中,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于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并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对千百年国家和民族历史诉求的高度概括,又是新时期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历史,而近代以来又饱经屈辱,随之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征程。1894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感召了几代国人为之奋斗献身。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梦”与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一脉相承,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担当,就是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即到建党一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之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和各族人民奋力推进“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①“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求是》2015年第1期。

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是科学、客观地审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国情所得出的必然结果。“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给予人们三个重要启示:第一,纵观世界历史进程中大国兴衰规律,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终究难逃失败的结局。中国梦的实现,不能依靠重复历史上西方列强采取对外战争和扩张的方式,而只能通过和平途径达成。第二,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已和世界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同时,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也必将给各国创造更多机遇,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第三,和平与发展互为依托、互为条件,且共同构成有机整体。没有和平,顺利发展难以实现;没有发展,持久和平也难以达成。中国一定要抓住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全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依靠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有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世界与中国互为对方提供着发展机遇,“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①“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3年1月29日电。其次,中外机遇可互为转变,“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②“百日新政的世界印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月22日,第1版。再次,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③“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3年1月29日电。最后,参与国际事务与履行国际责任,“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④同上。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展现中国发展对世界的积极意义,既实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高度统一,也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有机结合。在“四个全面”发展蓝图与对外开放战略规划指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神圣使命就是矢志不渝地为之保驾护航。

三、宽阔深邃的战略视野

当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传递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重大调整和变革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正反两方面因素都呈上升趋势。

就国际政治安全形势而言,大国力量对比持续“东升西降”,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国际社会中维持和平的力量持续壮大。“守成超级大国”焦虑感和戒备心增强,对可能挑战其国际地位的新兴大国加大防范力度。“单极”与“多极”的斗争仍在持续,“软”、“硬”实力竞争均呈上升趋势,国际政治安全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续有发展,矛盾时而跌宕起伏。就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而言,随着全球贸易、国际金融、跨国生产、信息技术等空前发展,“地球村”成员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系,相互依存理念获得更多认同,各经济体积极寻求利益汇合点,推动互利合作。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双刃剑”效应依然突出,“碎片化”倾向不断延伸,经济安全、金融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严重关切,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就全球性问题治理而言,可持续发展之必要性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全球治理任务艰巨,规则制定和秩序走向之争更趋激烈。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不时引发区域动荡,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疾病防治等问题亦逐渐上升为国际关注焦点。就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而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国际与地区事务影响力日益增大,亦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与借重。但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某些成见仍根深蒂固,改变绝非易事。在周边,中国一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与周边国家关系总体稳定友好。但近年来,某些国家对中国领土与海洋权益侵犯的事件频繁发生,域内域外势力逐渐走向联手,时而幕后、时而台前,新旧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呈现突发、多发之势。

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各行为体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和斗争的对立面和统一体。国家间利益相互依存又彼此斗争,渗透到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新旧矛盾交织且层出不穷,贯穿于国际关系发展进程始终。对此,如何准确界定、坚定维护和不懈拓展国家的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进一步厘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成为中国外交发展进程中必须妥为应对的问题。揭示和掌握国际关系变化的实质及客观规律,就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全局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面对各种纵横交织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统筹兼顾、把握实质、综合施策。一方面,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透过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其本质和深层内在联系,把握当今时代发展脉搏;另一方面,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清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看准世界格局演变的长远趋势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内外政策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顺应天下大势,并引领历史发展潮流。

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审视国际形势的五个必须“充分估计”和五个“更要看到”:一是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二是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三是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四是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五是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运用上述方法纵横审视,便可看到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所具有的四大特征:第一,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第二,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第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持续深度调整;第四,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且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演进。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做出了重大战略判断,即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①“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14年11月29日电。

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宽广深邃的洞察力,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

习近平同志运筹帷幄,积极推动我国对外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开拓创新思想理念,同时全面均衡地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顶层设计、政策方针和底线思维。

(一)深化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习近平同志深化和发展了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并赋予之新的内涵与外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精神予以深化和升华,实施“六个坚持”,即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及坚持公平正义。①“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6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6/28/c_1111364206.htm。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为促进和平与发展服务。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②“习近平在德国发表演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新华网,2014年3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9/c_1110007614.htm。“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习近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新华网,2013年3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19/c_115083820.htm。这就是说,世界上只一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不够的,只有大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相向而行、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彼此和平相处,共同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④“习近平: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人民网,2014年3月12日,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2014/0312/c70731-24607620.html。上述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境界,深化了我们对国际关系规律性的认识,不仅为中国继续推进和平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倡导合作共赢。在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中,不少人推崇政治现实主义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的旧观念。然而,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利益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即便国家间在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合作共赢却是国际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同志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号召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他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⑤“习近平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网,2012年7月7日,http://ne 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7/07/c_112383083.htm。“合作共赢”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各国同舟共济、相互依存的新理念,与近代史上大国征战厮杀、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博弈争斗的旧思维存在本质不同。将“合作共赢”提升到国家外交旗帜高度,拓展至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不仅是对中国外交实践的提炼升华,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积极创新和重大突破,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和方向。

(三)建立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零和思维并未随之销声匿迹,以敌友阵营划线、“结盟”的现象依然存在,且续有投棋布子、愈演愈烈之势。如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和平发展时代特征的国家间合作关系,本身就是国际关系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不结盟也能广交朋友,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①“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社北京2014年11月9日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倡导“结伴而不结盟”,通力合作打造国际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推进构建全球合作共赢、包容开放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伙伴之间没有主从之分、阵营之别,无假想敌、也不针对第三方。这是对“冷战”思维的否定,也是对以结盟或对抗为特征的传统国家间关系模式的超越。

(四)践行义利合一的价值观。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固然要寻求利益的融汇点。然而,利益不能被狭隘地理解为唯利是图。在国际关系中,“利”并不是唯一,除“利”之外,还有“义”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践行义利合一的价值观。习近平同志阐述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②“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新华网,2014年7月4日,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14-07/04/c_1111468087.htm。在利益复杂交织的国际社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审视国际关系,以“同舟共济”的理念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是中国软实力上升的一个鲜明标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主张政治上秉持正义公道,经济上倡导合作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也将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文明和谐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五)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习近平同志在以国家主席身份首次出访时,就对国际安全发表了新的看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框架里”。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①“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新华社莫斯科2013年3月23日电。对于国际区域安全问题,他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②“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作主旨发言”,人民网,2014年5月21日,http://world.people. com.cn/n/2014/0521/c1002-25046183.html。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各国的安全利益;综合,就是要涵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与协商促进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践行发展与安全并重的理念,以实现持久安全。亚洲新安全观为中国同亚洲各国维护地区安全、共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路径。在核安全领域,中国倡导“四个并重”的核安全观,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③“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3月24日,http://www.qh.xinhuanet.com/2014-03/25/c_119923221.htm。

(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提出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④“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8日电。“全球同此凉热”,我们面对国际风云不断变幻,必须审时度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国际区域秩序。2015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纽约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并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推动实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他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1.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2.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3.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4.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5.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①“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第2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自身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紧密连接,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又一面重要旗帜。

五、点面结合的综合布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指导方针,全方位、多层次通盘运筹,外交“大棋局”更加全面均衡。

(一)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重要原则。这一新思路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兼顾对方利益并促进共同发展,力避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元首先后成功举行庄园会晤、瀛台夜话和白宫秋叙,引领两国增进互信、深化合作、管控分歧,推动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准运行并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在能源、高铁、航空航天、军工、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借重、密切配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进一步夯实。中欧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习近平同志历史性访欧,双方共同推动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制定《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国同欧洲国家、次区域及欧盟机构合作全面深入发展。中国和欧洲国家领导成功互访,不断开拓中欧互利务实合作的新领域,全面深化政治、经贸、人文联系,使中欧在世界格局中相互借重的战略态势越发凸显。随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的正式成立,中国同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也迈上更高层次。

(二)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亚太地区为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①“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3年10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5/c_117878897.htm。将“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融入周边外交工作方针,展现了中国“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愿意同所有邻国和睦相处”的鲜明态度与立场。②“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社北京2014年11月9日电。中国以兼容并蓄的理念和惠及邻里的胸怀,倡议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同周边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③“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新华社阿斯塔纳2013年9月7日电;“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的演讲”,新华社雅加达2013年10月3日电。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将对构建国际区域“命运共同体”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还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布成立丝路基金,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得以确立与充实,随着五年合作行动计划开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进程推进,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推进,中国与巴基斯坦全天候伙伴关系更加牢固。中国同印度战略互信进一步提升,与尼泊尔友好关系不断发展,同南亚国家合作持续深化。中蒙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中亚国家实现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方务实合作基础不断加深。习近平同志在国际舞台全面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与此同时,在当前周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上,中国积极做各方工作,推动朝鲜半岛局势向缓和方向发展。中日双方就处理和改善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推动与有关国家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议问题。

(三)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中国同亚洲发展中国家关系不断加深,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关系亦取得长足进展。习近平同志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表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①“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2013年3月25日电。习近平同志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出访,就访问了非洲三国,还以多种形式与十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与非洲国家联合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共同推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把中非合作推向新高度。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向相关非洲国家伸出援手,履行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习近平同志出访数个拉美国家,与加勒比地区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创建中国—拉共体论坛,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谋发展,打造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提升了我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整体合作水平,实现我国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共同致力于构建“1+2+3”合作新格局,促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国同太平洋建交岛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中国的推动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获多国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亦稳步推进。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倡议与设想付诸实施,有力推动了南南关系总体向前发展。

(四)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表明了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的立场,主张国际社会应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致力于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一是坚持政治解决冲突的方向;二是坚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三是坚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引导作用。②“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新华社上海2014年5月19日电。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各类国际组织会议,不仅为引导国际体系变革方向起到独特作用,还提升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疾病防治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做出积极贡献。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核、巴以、阿富汗、朝核、南苏丹等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为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进一步完善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亚信上海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场主场多边外交,为深化国际区域合作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周期间,习近平同志呼吁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倡议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与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2016年9月,在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峰会是本年度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所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习近平主席出席多场活动并数度发表重要讲话,倡导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为绘制创新、改革、发展蓝图,引领世界经济向前迈进做出重要的中国贡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六、刚柔相济的外交风格

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既具坚定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并始终坚持二者有机的辩证统一,从而形成了刚柔相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格。

(一)坦荡恢宏、中国气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助力,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①“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2014年11月29日电。第一,维护和平。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仅通过既有的和平环境发展自己,还积极进取,主动经略与塑造有利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中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特别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第二,推进合作。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着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拓展优势互补和全方位互惠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公共产品,共创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国际合作格局。第三,促进和谐。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立己达人、兼济天下。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人类各种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致力于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包容互鉴、兼收并蓄、和谐共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二)纵横捭阖、经略致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概,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强国称霸的案例,蓄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对此,习近平同志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地予以回应,“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①“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5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15/c_1110712488.htm。针对某些域外国家以强权政治破坏地区稳定和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习近平同志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严正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②“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2013年4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9/c_127632707.htm。习近平同志妥善处理了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既和风细雨地推进友好互利合作,又在原则问题上敢于针锋相对,敢于斗争较量,强调“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1版。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习近平同志自信从容,运筹帷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坚持底线思维不动摇,坚持维稳与维权的统一,同时创新性地运用“后发制人”战略和“大手笔”的举措,有力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权益,有效保持了地区局势的稳定。

(三)刚柔相济、上善若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具体实践中还展现出灵活的外交艺术。习近平同志对外宣讲中国的和平政策,时常辅以精辟入里的哲学思辨。“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④“习近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新华网,2013年4月7日,http://news.xinhuanet. com/fortune/2013-04/07/c_115289929.htm。习近平同志善于旁征博引中华文化经典,为展现合作共赢理念,引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⑤“习近平: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新华社巴黎2014年3月29日电。为说明义利观,引用“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⑥“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新华网,2014年7月4日。习近平同志善于深入浅出地阐述思想,在谈及国家发展道路时,他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①“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新华社莫斯科2013年3月23日电。在分析中美关系时,指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②“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网,2014年7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7/09/ c_1111530987.htm。为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益处,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③“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的演讲”,新华网,2014年8月22日,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14-08/22/c_1112195359.htm。习近平同志还注重兼收并蓄,引用外国人文典故,如“大船必能远航”,④“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新华社莫斯科2013年3月23日电。“河有源泉水才深”,⑤“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2013年3月25日电。“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⑥“习近平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作主旨讲话”,中新网,2014年5月21日,http://www. chinanews.com/gn/2014/05-21/6196012.shtml。等,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引起听者共鸣。习近平同志心胸豁达、风格坦诚、谦和大度,给人以强烈的亲和力与信任感。无论是公开演讲还是私下攀谈,无论是给外国元首祝贺生日还是在绿茵场上小秀球技,他的人格魅力成为广结善缘的催化剂。习近平同志在一次演讲时谈及他的访问足迹已遍及澳大利亚,突然话锋一转笑问东道主可否颁发“证书”,其睿智与幽默不仅顿促主宾交融,更使大国“软实力”得到生动展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习近平同志所提出并领导实践的外交战略思想,已历史性地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担当,放眼世界的民族梦想,登高望远的战略视野,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点面结合的综合布局,刚柔相济的外交风格。虽然征程必然会有重重艰难险阻,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航船方向明确,海图清晰,必将以持久的战略定力,从容自信地不断破浪前行。

【完稿日期:2016-8-24】

【责任编辑:李 静】

苏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D820

A

0452 8832(2016)5期0001-17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和平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大国气象
博弈·和平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期盼和平
外交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