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2016-10-21白万才
白万才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榆林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白万才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本文主要对经济新常态下榆林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
榆林;经济新常态;人力资源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深入的当下,榆林地区的发展迈入新阶段,对高校人力资源需求也日益增加。高校人力资源属于特殊性资源,最大实现该项资源的价值不单单取决于其既有的知识及能力,更在于良好的组织环境,使其才智技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上,应打破以往“常态”,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打造一支基于经济新常态的高素质、专业强的教师队伍。
1 榆林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1.1人力资源数量方面
“十二五”以来,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榆林地区基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教师队伍日益稳定,教师素质整体得到提高,人力资源结构也逐步优化,科研能力大幅提高,这也为打造一支素质硬、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但伴随高等院校办学规模扩大,专职教师数量增加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办学效益,见表1。
表1 2010和2015年榆林高校专职教师情况
1.2人力资源质量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榆林市高校教师学历大幅提高,特别是研究生学历,但从整体看,占比仍为30%左右。学历是对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师资水平,和现阶段高校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实际不相适应。
1.3人力资源结构方面
首先,从榆林高校教师在职务结构看,教授、副教授占比分别达到10%和30%,高级工程师占比为10%。可以看出,高校骨干力量还较为薄弱,学科带头人才明显不足。
其次,从学历结构看,当前榆林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近30%,整体水利水平提高,但本科学历比重仍有较大比重,因此必须推进高校教师再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学历。另外,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占比超过50%,人力资源储备充足;36~45岁占比仅仅是20%,受历史因素影响,出现断层。50岁以上占比最小,但高级职务人数多。
2 加强经济新常态下榆林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明确理念,转变职能
一方面,高校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制约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缺少高素质教研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应积极树立“人才为先、教师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是新常态下高校第一资源,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谁有丰富多样的人力资源,谁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不同人力资源,谁就可以在高校发展和竞争中有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院校管理职能。一是要尽快完善院校行政及后勤服务机制。在高校,行政、后勤方面的人员职责是为教研服务的,院校各职能部门在教师管理中,必须以尊重人才为前提,服务为目的,积极解决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稳定的工作环境;二是进一步改进高校管理模式,应把“尊重知识和人才”置于首位,不断改善教师生活和发展环境,创建一个政策宽松、学风优良、尊重人才、关系和谐的高校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力量。
2.2制定规划,强化管理
首先,应全面了解并掌握院校学人力资源状况,针对现阶段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实际及管理能力来探讨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需求,创建和高等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相应的动态性人才结构调控机制,制定灵活多样的措施,以应对改革和变化中高校人力资源需求,改进不合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以达到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制定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时,应基于合理配置、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原则,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教师、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此外,要将引进、培养及留住人才置于新常态下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首位,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做好高层人才培养、引进及管理方面的规划工作,不但要做好近期培养、引进多层次学科带头人,还应着眼长远发展,将大师级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视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目标,保证学科持续性优势。
3 结 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建设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办学水平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所以,在明确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现状基础上,明确相关理念,转变院校管理职能,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提升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楠.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管理[J].西部财会,2015(2).
[2]陈剑.人力资源管理新常态:基于业务的人才管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李小燕.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新常态[J].中外企业家,2016(16).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85
F323.6
A
1673-0194(2016)18-0125-01
2016-08-20
榆林市科技项目子课题(2015CXY-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