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校园足球的构成性和质性问题研究

2016-10-21高海利徐叶彤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甘肃省足球运动

高海利,朱 杰,徐叶彤,周 明

(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甘肃省校园足球的构成性和质性问题研究

高海利,朱杰,徐叶彤,周明

(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 甘肃 天水741000)

以甘肃省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甘肃省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布点学校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访谈,分别从校园足球运动的四级体系、师资培养、竞赛体系、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在构成性和质性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并对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甘肃省;校园足球;构成性现状;质性现状

2015年3月15日,由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并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方案》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激烈讨论,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和振兴足球运动,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校园足球的发展被推到此次改革的最前沿。《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动成立大、中、小校园足球队,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探索将校园足球竞赛成绩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1]。通过校园足球运动的改革与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新型模式的建立,从而达到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的共同发展。

甘肃省地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之上,正值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重爬坡时期,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校园足球是我省足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省足球运动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我们从当前甘肃省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入手,亲赴校园足球开展的布点学校进行较为深入地访谈,探寻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期望能够为校园足球科学有序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甘肃省校园足球运动发展之——构成性现状

所谓“构成性现状”是指校园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构成因素,如:地区性数量、学校类别、竞赛类别、师资培训情况等。自2009年以来,甘肃省校园足球运动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截止2015年底,共有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211所,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数的2.46%(全国共计8 627所),每年组织地市级比赛1 500余场,省级校园足球总决赛已连续举办3届。

1.1东、中、西区域性省内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横向体系初具形态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甘肃省布点的全国特色足球学校共计211所。由于地域特色,全省基本上形成了东、中、西三大区域,即东部以陇南、天水、平凉、庆阳四个地级市为主,共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1所;中部以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甘南五个地州市为主,共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3所;西部译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五个地级市为主,共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7所[2](如图1所示)。总体发展状况与全省校园足球发展战略相一致,也同区域性人口密度以及学校分布数量相吻合,初步构建起了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的省内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横向体系。

图1 甘肃省各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表(单位:所)数据来源:《教育部关于公示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名单的通知》

1.2小、初、高三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纵向体系架构始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高中、初中、小学三类学校所占比例,基本上与教育部制定的高中、初中、小学1:3:6的比例基本相近[3],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金字塔型结构(见图2)。可是,甘肃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还没有高等院校的涉入。虽然甘肃省政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现在或曾经有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特殊政策和措施,但是关于承接此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体规划的高校部分尚属空白,尤其是省内重点大学并为向足球优秀人才伸出“橄榄枝”,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并未建成。

图2 甘肃省各类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占比例表数据来源:《教育部关于公示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名单的通知》

1.3校、市、省三级校园足球竞赛机制初具规模

足球运动竞赛是检验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标尺,更是激励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催化剂,其本身也是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的相关资料发现:自2013年开始,甘肃省已举办全省校园足球总决赛3届,分别设立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举办时间多为7月中下旬。地市级别的校园足球比赛参赛学校较多,赛程较长。以兰州市2013-2014年校园足球联赛为例:比赛时间多在周末进行,小学组比赛时间为2013年10月26日-2014年7月12日;初中组比赛时间为2013年11月2日-2014年6月28日;高中组比赛时间为2014年3月4日-2014年7月4日。每个组别采用的竞赛方法不尽相同,有组内单循环积分制(高中组),有分组循环积分而后组间淘汰制(初中组和小学组)。但是地级市之间校园足球比赛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别性较大[4]。部分地级市比赛的参赛球队较少,且流于形式。校级校园足球比赛质量,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与校领导的行政干预和重视程度有较大关系。校级校园足球比赛以同年级的班级间比赛为主,部分初、高中会有年级间的足球比赛。

1.4高水平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渐次性展开

校园足球师资队伍是校园足球开展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关系到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2015年9月,由国家教育部、留法基金委、中国大学生体协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的为期3个月的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活动正式启动。甘肃省在大、中、小学校选拔了6名校园足球教师赴法国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以足球训练理论和技术为主,法方利用周末时间安排学员观摩足球俱乐部的比赛和训练。在对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获知: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在足球教学和训练的理论技术方面收获较大,还在先进的足球文化、理念方面获益匪浅。

此外,在2015年暑假和2016年寒假期间,由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已经举办了3期,共培训校园足球教师610名。这些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青少年校园足球体育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了一批校园足球“种子教师”,为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强有的力智力支持。

2 甘肃省校园足球运动发展之——质性现状

所谓“质性现状”是指决定校园足球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的内在因素,如:校园足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校园足球师资的教学和训练能力;四级体系间的互动交流情况;校园足球组织管理水平和各部分协作情况等等。质性现状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实质,而非表层,也是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在。

2.1主旨不清,观念守旧

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园足球之前,搞清楚此项工作的主旨(目的),尤为重要。足球运动的发展。应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着眼。同样,校园足球的发展应该秉承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关照个体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足球运动育人、娱人的主旨[5]。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级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过程中,主旨不清,急功近利的行为严重,对校园足球运动轻视、忽视,漠不关心的传统意识形态依旧比较普遍。部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老师,依然固守着学生参与校园足球同文化课程学习相矛盾的观念,平素里“可以玩一下”,一旦临近期末或者比较重要的文化课程考试,便禁止学生参与各类足球运动。这是“唯分数至上,唯文化课程先行”的传统教育观念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此种守旧观念,根深蒂固,改变起来仍需较长时日。

2.2师资紧缺,行业混乱

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校园足球发展师资的缺乏。这里所讲的“缺乏”,并非单指数量上的紧缺,还有“质”上的紧缺。所谓“质”上的紧缺是指校园足球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甚至有非体育专业教师教授足球课程、带队训练的现象存在。虽然,大部分校园足球布点学校的足球教师经历了国家、省市组织的短期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但是只凭短期培训,校园足球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就会显著提高吗?校园足球教师原有体育专业知识,足球专项技术能力,对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水平的高低有决定性影响。此外,部分校园足球教师提出:各级各类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内容、方法十分混乱,没有统一且衔接的教学、训练内容体系,“一人一法,千人千法”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教学训练内容重复,难以承接延续。

2.3层级僵化,互通不畅

2015年10月8日,由甘肃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广电局、体育局、共青团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考虑片区中小学对口直升问题,积极探索高中学校招收足球优秀学生的办法,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建立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6]。然而,我们在解读该文件和实际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首先,“片区中小学对口直升问题”。文件中所讲的“片区”是有限制性的。一则,并非所有片区内都有高中、初中、小学三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如果层级间有断层,下一层级的优秀足球苗子便没有了去处。越往高一层级的特色足球学校入学门槛越高,并非所有优秀足球苗子都能够顺利升入上一层级学校。部分上一层级足球特色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学质量,达不到下一层级学生及家长的要求,他们不愿选择此类学校就读。二则,“片区”限制是壁垒,难以实现优秀足球苗子的广泛流转。

其次,“探索高中学校招收足球优秀学生办法”的问题。目前,甘肃省并未制定出能够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推行的初中升高中足球优秀学生的招生办法。虽然,部分学校,如兰州三十三中、兰州外国语高中等学校有相关招生办法,但是,其招生办法并未在全省推行,仅限于兰州市。“足球优秀学生”的招生过程,难以突破省内区域性限制,使得本就不太完善的纵向校园足球体系,被分割为条块化。此外,省内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高中学校,虽然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但是其并没有招收足球优秀学生的相关政策。整个现状,使得甘肃省校园足球高中这一层级发展极不通畅。可是,校园足球高中这一层级又至关重要,其决定了足球优秀学生成年后的社会分流和大学升学等重要问题。

最后,“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相关问题。校园足球运动高校这一层级与高中这一层级所面临的问题有相近之处,但招生范围更广泛,现在主要有省内、国内的生源,日后还有可能有国际生源。全国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招生办法、标准亟待统一,如此,才能够为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选拔出足球优秀学生,也才有可能造就其国际化发展的可能性。目前,甘肃省招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只有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三所地方性大学,每年总计招生人数30人左右。除此之外,甘肃省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三个专业招收部分足球专项学生。两种渠道加之起来,便是甘肃省校园足球高校这一层级的足球优秀学生培养现状。

总之,从《方案》出台到目前为止的这段时间里,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已经明确,可是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均衡,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效果差异性很大。就甘肃省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而言,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和竞赛体系还未建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校园足球的主管部门,难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在等国家的政策和方案,自己不敢干也不愿干,表现出“等、靠、要”的守旧行政行为色彩。

2.4区域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并未建成

比赛是激励校园足球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德、英、美、日、韩等足球发达国家,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就会有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大、中、小足球比赛。参与比赛的不仅有学生运动员,还有其家长、朋友。比赛过程中,家长会在现场为孩子加油、助威,鼓励孩子在足球比赛中奋勇拼抢,积极合作,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参与到比赛中,从而加强了亲子互动,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睦,社会问题也减少了。在美国,校园足球的志愿者主要来源于家长,由家长任足球教练,带领孩子踢球,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参加当地的足球俱乐部及联赛。这样的活动,“言传身教”,社会志愿者精神也得到了传承。在广泛、基层的足球俱乐部级联赛的发展基础之上,上述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7]。

可是,在访谈的过程中,部分校园足球教师一致认为:虽然,现在甘肃省各地区都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布点,但是,布点学校分布较为分散,不易于日常区域性足球联赛的组织,交通、时间成本过高。校园足球的开展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一区位,并没有回归社会,社会力量极少介入。另外,大多数学生家长由于担心孩子运动过程中受伤和耽误文化课程学习,不鼓励学生参加足球比赛,更不会亲临比赛现场观看比赛给学生以鼓励。因此,实际意义上的区域性校园足球联赛很难推进,更难以成体系。唯有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年度性地域性校园足球比赛——一般在每年6、7月份举行,多被冠以“市长杯”等行政色彩,很难达到以赛促练,以赛验练的目的。

2.5组织管理错位,部门协调不利

我国现行校园足球管理体制——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财政、广电、体育等事业部门协同展开工作。诚然,校园足球隶属学校,学校理应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从而得出教育行政部门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这一逻辑推理性的“组织程序”。可是,足球运动本质上属于一种事业性体育活动。2009年,我国便推行了校园足球运动,有一套较系统的组织、工作系统。“新校园足球”政策颁布实施之后,组织管理体系发生较大改变,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校园足球运动发展,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行政性管理体系,对校园足球给予行政管理。如此一来,在校园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行政命令因素较重,事业操作性因素淡化,加之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紧张,从而使得当前工作负担重,整体工作开展被动性极大。

校园足球,从工作内容和本质上而言,属专业性体育事业活动,重操作性,其活动开展主要依靠两类组织体系运作:其一,官方体育事业性组织;其二,民间体育社团组织。两类组织,皆具备对足球运动较高的专业性操作能力,且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驱动力。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官员等皆属专业性工作人员。近些年来,体育事业迎来体育社会治理、民间性体育社团组织等方面不断发展的重要机遇,此类发展是顺应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向的结果。如果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仍旧以“行政命令”主导,必然会导致组织管理的错位,甚至有可能走上与国家主流发展轨迹相悖之路的潜在危险。

3 对策与建议

3.1以育人为主旨,破除守旧观念

从根本上抓住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价值所在,回归育人主旨。使得青少年学生在参与校园足球的过程中,既能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又能够亲历快乐奋斗的体验过程,在竞争、友谊、公平、团结的足球运动氛围中,学会尊重生命,尊重对手,团结协作。校园足球只有落脚于育人的目的,才可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和广泛的发展空间。此外,家长、学校领导、老师应冲破传统守旧的体育观念和教育观念,深层次理解生命和谐发展的真谛,从身体、心智、道德等多个维度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淡化急功近利的功利性价值取向,以培养身心俱佳的完整人为根本诉求。

3.2打破区域性壁垒,畅通层级体系

校园足球运动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体系,既是优秀足球苗子的培养体系,也是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应打破行政划分的区域性发展壁垒,防止四级体系被分割成条块化,让优秀足球苗子能够在层级内和层级间充分、畅通流转。但是,上述流转过程,必须配以科学、合理的优秀运动员苗子选拔和培养标准,协调好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并将其常态化推行,纳入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3科学规范化管理,多领域跨界协作

校园足球运动以育人为根本,行发展足球运动之实。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开展的持久性工作。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足球运动的庞大、持久性,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将校园足球运动纳入地方性、国家性长期发展规划之中,长效的推行之,理顺隶属关系,从实际操作方面入手,减少行政命令干预,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走体育社会治理之路,大力发展各类足球社团组织,使其成为校园足球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和组织部门。跳出校园足球只能在“校园内”开展的区位性认识误区,从校园足球运动的主体上着眼,正确处理校内、校外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衔接关系。协同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各相关领域的合作关系,从实际出发,权责明确,防止相互推诿。

3.4建立合理、长效的评价机制

对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状况,要实施动态化、长效监督与评价。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监督与评价应当依托于第三方进行。校园足球运动的监督与评价,应找准“第三方”,依靠第三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着眼,还需要具有阶段性、发展性的特征。因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是不断的变化,且地区性差别较大,所以校园足球评价机制要考虑多重因素。评价结果,应客观及时地反馈给各级组织管理部门,以利于校园足球运动更好地发展。

[1]国务院.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3-16.

[2]教育部.关于公示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s7059/201507/.

[3]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s7059/20150722/.

[4]兰州市体育局.2013-201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兰州赛区)秩序册[Z].2013.

[5]侯学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78-83.

[6]甘肃省教育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sedu.gov.cn/Article/Article_31548.aspx.

[7]彭国强,舒盛芳.德国足球崛起的历程及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1):92-98.

[8]梁斌.英国校园足球启示:网络路径整合及多元资源配置[J].山东体育科技,2014(2):105-108.

[9]刘米娜.“足球梦”与“中国梦”[J].体育与科学,2015(7):1-5,13.

[10]张兴梅,秦勇.“校园足球”常态化与制度化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8-11.

[11]孙科.中国足球改革诠释[J].体育与科学,2015(5):16-19,24.

[12]毛振明,席连正,等.对校园足球的“八路突破”的理解与深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1):5-10.

[13]毛振明,刘天彪,等.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3):58-62.

Gansu province campus football development from the dimension of constitutive status and quality

GAO Hai-li, ZHU Jie, XU Ye-Tong, ZHOU Ming

(SchoolofP.E.,TianshuiNormalUniversity,Tianshui741001,Gansu,China)

This research, by taking campus footbal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Gansu province as subject, has conducted relatively systematic interviews with schools that develop football and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from the dimension of constitutive status and quality in terms of the four-level system of football on campus: teachers training, competition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s for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chool football, it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tball on campus.

Gansu province; campus football; constitutive status; quality

2016-04-18

2015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YB083);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编号:TSA1525)。

高海利(1981-),男,河北遵化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G843

A

1009-9840(2016)04-0080-05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甘肃省足球运动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基于GIS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席晓辉作品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与提升暨普通高中体育课标培训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