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的厚度

2016-10-20郑宪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广播操松江班长

郑宪

大学同学相会。

读师范大学第一年是1979年,简称“七九级”;1983年毕业,被唤作“八三届”。级是入學日,届为毕业时。从1979年起到2016年共37年(论届是33年)——岁月叠加起深不可视的厚度。我瞅你一眼又一眼的,相拥一处的,拍照的,擦红眼眶的,互递老照片的,互看当年励志留言笔记的。还说一个画画很棒的同学(当天有事未到),毕业前夕为全班每个同学画了有标志性特点的漫画头像,有人便吃惊,问句此起彼伏:怎么我没看到?画的像在哪里?

当年42位男女同学中的23位,集结到松江新城,笑语欢声。我们这一届读中文的同学间,原来总感觉不太亲,走动少。什么原因?文人天生的相轻和骨子里的散漫?几十年前求学期间残存的点滴恩怨?想毕业那年还是“国家分配”,学生坐等校方的派发,掌握“生杀大权”的校方领导、老师在学生眼中一夜变身无情,分到好地方阿弥陀佛弹冠相庆,分到穷乡僻壤教书育人,则有人豁达、有人戳火,极端者起誓和有关老师同学老死不相往来……30多年过去,流水滴滴声声漫过也好,一个转头倏忽过去也罢,过往的恩怨还有人记得?再说起,已淡然,甚至,也有另一番情感回味。

请大家到松江的同学这样叙述:33年前,学校两位负责分配的老师带他和另一个毕业学生到松江。彼时松江是广袤的田园,荒凉,路遥,但去的两个中学,很不错的风景,论人文,从文化地理意蕴上的“先有松江府再有上海城”一说,也深具吸引。同意分配吗?终于点头。两位负责分配的老师长舒口气,开心,遂从口袋里摸出钱,请这两位服从分配的学生吃馆子。菜,随便挑,贵的好吃的全上来。大学四年,老师第一次请学生吃,学生感激,受宠若惊。人生新路就此铺展:33年间,他就在松江教学、恋爱、结婚、生子,以后转型搞企业,家庭美满衍生到第三代。感恩,真心的。今天,这桌庞大而丰盛的菜肴,一边有同学说要AA,该同学闻之道:谁AA,以后不要到松江。

青葱年华相遇,一生缘分注定。我们班当时分三个组,男女搭配,但男女同学交流大多轻言细语,儒雅文绉,恋爱则须搞“地下活动”。现在想来,是那个正开放又没放开的环境造就。“文革”后考入的前几届大学生,年龄上下相差10岁左右,有代沟没沟壑;大学老师讲课已思想放飞,学生年龄再大在当时则也不能谈情说爱。梦想无限高远,低眉处处不满。有一事说来有趣:当时早起要做广播操。晨6时许,一个个睡眼懵懂的学生起床,到宿舍楼前高低不平的空地,广播操音乐欢乐响起,不快乐的我们则有被赶鸭上架的不甘。那是纪律的约束、制度的体现——你不起床做操,要被打上负面分数。将做操视为行动受“捆绑”的我,当时作如此“愤青”表达:懒得做,别人做,我睡觉。那天,在早操音乐中我悠悠假寐,被子忽然被掀翻,开始一只手后来两只手,要把我从床上拽起。是谁?浓眉黑脸年长的“高班长”。我怒不可遏,青春躁动,言语粗劣,只差没挥拳动手,事后冷战面对。过了很久,才知道“高班长”那天拽床,只是想开我一个玩笑。几年后我们各自东西,其他同学让人怦然心动的几句话入我耳中:只做过一年班长的“高班长”,虽是上海人,虽可毕业留沪,却不弃他在淮南农村插队时相识相爱的当地女子,要求分回淮南……33年后的今天,我想寻“高班长”,在松江餐桌上,掏心窝地彼此倾诉,或表达一言半语迟到很长的歉疚。

“高班长”却没来。有人说,几年前他来过上海,为女儿就读上海落住上海联络,此后,便如纸鹞断线,音讯杳尽。

30多年后,要当年同学齐整到眼前,不能够,不现实。有人已定居在千万里的国外,有人要事羁绊彩虹难降,也有人,这辈子已不可能再遇见——比如,我们共同的一个女同学,因疾一年前早逝。当年,在俯视下来可见到假山真水的学校东部三楼教室,这个曾经善目白肤的女生总安静地听课、提问、微笑,还经常右手架支铅笔或钢笔,托腮坐于课桌前,想一想,写一写,再抬眼转望一下蓝天白云的窗外。毕业后,她术业有成,转赴国外发展……当年我们有很多交集吗?几乎没有。那是一个个人奋进的岁月,一段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少的日子,因知识极端匮乏后的急起恶补,为几年后分配的好前途而蒙头戮力冲杀。几乎是无一语的深度交流。甚至,她的声音,因为总是那么安静沉缓,至今便无法辨清其粗细高低。去世消息传来,头顶轰开一枚响雷,惊愕,沉重,歉疚,感慨,却已是追赶不回的枉然。

岁月的厚度,让你痛。

30多年前的师大毕业生,岁月风吹云卷,不免命运渐变或突变。或是著作丰盈的教授、校长,或为名播远近的总编辑、评论家,或大幅越界成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也有当上人民检察官的。当然有人,依然执着地坚守着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之位,依然有人,清贫着,日常着,平淡着……酒酣耳热,摩肩搂背,谁在乎那些眼花缭乱的“名分”和不变的“身份”?谁在乎30多年间,每个人改变自己命运、转变自己心情背后,一个个或精彩或不精彩或自豪或无奈或欢乐或苦痛的故事?

有人诵之: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而至。

岁月不居,不居岁月,岂止五十,岂是忽焉?同学,学已不同。

一声同学,一生同学,就是简简单单无涉利害、完全放松、相亲相爱的同学……

猜你喜欢

广播操松江班长
广播操比赛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引领小学广播操教学
听着广播做运动:日本人如何爱上广播操
班长的烦恼
骑马到松江
淄师学人
———王松江
人字门在松江银河泵闸工程中的应用
本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