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对数函数理论
2016-10-20卢大庆
卢大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88-06endprint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 《农村初高中衔接英语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课题编号14045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80-04
《农村初高中衔接英语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是由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英语组承担的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项目(课题编号1404526)。2014年11月15日在张家口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召开的全市课题开题会上,得到了课题研究专家刘凤军老师对本课题的指导,采纳专家建议将课题名称修改为《挖掘补充英语课程资源,做好学困生初高中衔接的研究》。经过课题组2年的研究,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英语学科初高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要求都有不同的要求,初升高英语学习有了很大的台阶,学困生更是感觉高中英语学习困难;
2.现行全国统编高一英语新人教版教材虽然较旧版教材明显注意到了初高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但高难度、大容量和高考的高标准,使高中教师在教法上很少采用交际法、认知法,仅仅通过大量的记忆背诵、多讲多练等手段进行教学,以获得高升学率,忽视了学习的循序渐进,令学困生在高一就产生思维障碍和理解困难;
3.以学困生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教学实际,以学生学习的角度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课程资源建设,通过对英语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补充,使学困生从高一就能找到信心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挖掘和补充英语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改进学困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水平。
2.积极挖掘和补充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要,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多元性课程资源能拓宽教与学的渠道,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机关联,掌握学困生产生原因,建立有效学习机制,不断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真正让学困生学有所获,切实提高学困生英语水平。
三、理论依据
1.输入假设理论:Stephen Krashen在20世纪70和80年代提出并发展了二语习得输入理论,其中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理论是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保证学生可理解的信息输入,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的培养。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3.人本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Maslow)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是人的需要.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对初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明确初高中衔接英语课程资源的内容和挖掘补充途径。
2.在充分研究现行人教版高一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从学困生和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挖掘英语衔接课程资源,补充有利于高一学困生英语学习的词汇、语法和阅读课程资源,并建立相关英语课程资源库,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课题组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来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精选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研究,促进学困生的英语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英语学业成绩的基本目标,从而逐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英语教学的各方面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4.研究、探讨师生互动、开发学困生潜能的语法、词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针对学困生的英语衔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下的英语课程资源评价、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学习课题相关理论,在理论指导下针对我校的初三和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现状及课堂教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我校初中现行冀教版教材和高中现行的新人教版的高一课本教材进行分析研究,调查分析当前我校英语课程资源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2.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对我校英语学困生资源意识、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困难进行实证性的考察,分析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以个案转化的方式进行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困境转化。
3.依托《考纲》及《学业水平测试大纲》和教材,研究开发针对学困生的初高中衔接英语语法、词汇、阅读资源,建立针对学困生的教学体系,尊重学困生实际,实行衔接教学实验并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改进和完善。
4.多元化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利用广播、影视、录音、录像、教具和实物、报刊杂志等,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中合理使用和整理,使得好的资源补充到教学中创造出教学效益,做好记录、反馈和测评工作。
5.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定的课程资源评价表对所选的课程资源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力保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了了解研究效果,在研究的初期和结束时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照分析。
6.在初高中衔接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利用和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过程中,重点在课堂实践和个案追踪层面上研究涉及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活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等方面的有效化设计和实施,以形成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理念、策略和途径。教师对教育、教学、课程,特别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从理论到实践多方论证研究成果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调查问卷法。研究前期,问卷了解教师和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用了什么资源,缺什么资源,以便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开发课程资源。研究后期,对学困生进行再次问卷调查了解研究效果,了解学生对教材及教学方式的意见。
3.访谈法。研究中期,对学生进行随机访谈,观察研究效果,并对研究做出合理调整。研究后期,对学生再次进行随机访谈了解研究效果。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5.课堂观察法。主要采用采用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观察研究后形成观察研究报告或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报告等。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撰写文集。
7.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七、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2014.1-2014.7)部署任务:召开课题组成员大会,布置课题的研究任务,课题组教师深入分析现行初三和高一英语教材,将教材内容按主题进行科学分类。在教师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讨。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源,归入相应的类别,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课题组教师深入分析英语教材,将教材内容按主题进行科学分类。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源,归入相应的类别,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2014.7-2015.7)
(一)学生状况调查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采集高一新生英语学习基本信息,了解高一学生的学习基础,主要情况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早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除了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知识,课外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课前不预习,课后少复习,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只是被动应付,学得很苦,很累,但效果甚微,因此成绩一般。
(二)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极度薄弱的基础制约着学困生英语学习的进步
(1)音标完全过关的没有一个,绝大部分都未掌握到五分之一!
(2)四分之三左右的学生都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因此,从来不背单词的大有人在,听写成绩非常低。
(3)真正掌握词组的人不多,能够活学活用的更少。
(4)学习句型更没有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任务,死记硬背不成,干脆放弃。
(5)语法功底极差,因而影响文章整体理解,影响做题,低分接踵而至。
(6)听力、写作成绩非常糟糕,始终不得要领,成绩徘徊。
(7)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得分极少,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方法制约着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们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成功学习方法可言,再加上初高中学习方法迥然。以语法、词汇学习为例,初中以讲解、归纳后记忆、操练和运用为主要形式;而高中则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从语言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进行运用。此外,因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富于指导性,学生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因此,学生如仍沿用初中学法而不进行预习、复习、总结、拓展等自主规划或调整,只会使初高中间的落差越来越大。学困生更是不知所措。
3.高中课程要求不同于初中课程
一般地说,初中课程也重视能力的培养,但更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初中学困生经过努力,英语成绩提高几十分的现象累见不鲜,高中英语重在语言综合能力的考察。学生们经常发现,高中考试试卷与高中课程似乎却风马牛不相及。不少学生在课本上花了很大力气,考试成绩有时不升反降,因而十分迷茫。
4.初高中题型不尽相同
这几年,尽管初高中题目越来越靠拢,但题型、赋分、要求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5.初高中英语教师教法不同
初高中教师教法有差异;学识不同,表现的手法也不相同;育人环境不同,也影响着不同教师的心态。不少高中新生发现:现在的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大不一样了——节奏快,词汇量大,课堂容量大。
6.偏远地区的农村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
目前影响自主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有生源因素和情商智力因素.偏远地区县城的学生生源较差,学生普遍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同时,农村学生父母及周边人群文化素养较低,对英语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进入高中,较高的语言环境和言语技能要求使学生进入了语言障碍区,他们开始讨厌这门语言。因此,如何通过阅读资源的开发来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利用评价手段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成为我们高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三)资源开发阶段:
(1)按照课程资源研究语法、词汇和阅读的的分类,课题组针对我校大面积的学困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发与主题相关的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报刊、文学作品、英文广告、英文说明书、英语墙报、广播英语、网络资源、影视节目、动画卡通、英文歌曲、英语工具书和多媒体光盘等),归入相应的类别,资源挖掘遵循以下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
在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②优先性原则
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在充分考虑课程资源成本的前提下,遵循教育规律,结合英语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英语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③真实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处理好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真实且源于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生活,学会生活,选择生活,创造生活。因此,开发的英语课程资源必须真实。
④实用性原则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经济实用性原则,体现“成本”最小化,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所选用的课程资源要易于寻找、便于准备、使用和控制。所选用的课程资源还要能够清晰、完整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表现力,对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开展教学阶段: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教学活动,优选和充分利用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开展相关英语教学活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见附件)
(3)评价分析阶段
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分析研究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英语教学是以大量的课程资源为依托,课程资源也由于参与了教学过程而显示出了它的价值。教师们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感悟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获得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因此,对英语课程资源的评价应主要从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利用价值的大小和教学效益的高低进行评价。在研究中,我对挖掘补充的英语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做了反馈记录,通过使用情况的反馈记录,测评英语课程资源使用的效益。为了更好地评价英语课程资源,将英语课程资源评价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制定了课程资源量化评价表,使课程资源能进一步科学、合理,真正服务于教学,并能对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补充。
(4)以英语阅读课为主。
同一节课,课题组教师重点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观察,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形成案例,通过案例研讨及对英语词汇、语法、阅读教学方面的反思来分析课程资源的有效性。
(5)课堂教学实践形成典型案例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2015.7-2016.11) 分析、整理、撰写、总结成果,形成校本教材。负责人:赵莉萍老师撰写、总结成果等。结题阶段也是测评、评价、分析阶段:课题组教师针对教学效果对补充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分析研究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新成校本资源。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 学生通过参与收集和整理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并参与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实验,不但形成了课程意识能及时收集整理有用的英语阅读材料,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阅读的技巧,如利用图式理论完成阅读材料的训练等。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阅读技巧,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英语单词的数量、猜词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促进了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课题研究的水平:
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片段进行记录、整理和反思,对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进行了二次创新,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进行了总结,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教育教学、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
教师们经历了捕捉课堂上课程资源在多向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资料及方式,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学困习的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该课程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取得基础性研究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成绩得到提高。传统的可以研究,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需要,短时间收集一些材料应付差事。本课题的研究是立足于本职工作需要,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又反馈于教学,促进了研究团队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过去的课题研究是建立在下载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和微博上的一些文章的学习和研究上,本课题研究是通过大学图书馆下载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的硕博论文,进行课题组培训,这就使得教师编制问卷和收集英语阅读素材时有了依据,能够通过文献学习较为准确地定位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要求。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水平得到提升。
(二)实践成果
1.课题组老师分别进行了“有效课程资源”的阅读、词汇、语法课堂案例试验教学。老师们在试验中进行大量记录、整理、反思,形成了有效的课题研究案例。
对阅读课程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试验,形成了①关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几点探索的典型案例②探究课文阅读策略与交际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的典型案例。③立足英语阅读教材,挖掘写作素材的案例。对语法课程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形成了 ①意义情境中的语法教学的典型案例②“口诀法”掌握语法规则的典型案例③游戏学习语法的典型案例。对词汇课程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形成了①英语口语词汇训练的课堂设计的典型案例②浅论词汇搭配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典型案例③英语词根法记忆词汇的典型案例。对有效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个典型案例。对有效课程资源与学困生转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