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猪市
2016-10-20陈加齐朱增勇
陈加齐 朱增勇
本轮猪周期的特点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受生产成本、养殖效益、养殖效率、生产结构、疫情、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而生猪消费则与宏观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人口结构、消费习惯、消费季节性等因素有关。从后备母猪到商品代育肥猪出栏需要大约12个月,供需形势的变化影响了能繁母猪存栏,进而导致生猪存栏和出栏变化,引起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变化。按照农业部集贸市场生猪月度价格测算,上轮周期从2009年6月猪价触底回升开始,到2014年4月达到价格低点结束,持续59个月,较上一轮周期的36个月明显延长。本轮猪周期自2014年5月份开始至2016年6月份已经26个月,6月份猪肉价格创历史新高。
本轮猪周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等规模以上养殖比重显著提高。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刺激下,生猪养殖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正在由以散户养殖为主向以规模化养殖为主转变,猪肉供给格局深刻调整。2008、2011年两次猪价大涨的刺激下,许多房地产、煤炭、建筑等行业老板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他们拥有雄厚的资本,新建了很多高标准规模养殖场,这些养殖场管理水平高,存出栏数量大。周期越长,散户退出的比例就越大。2006年-2008年和2009年-2014年,年出栏3000头上的规模化比重分别由6.8%、14.0%提高至11.8%和19.1%,分别增5.0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由3.1%、6.0%提高至4.9%和9.1%,分别增1.8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养户比重分别由57.0%、38.7%降至44.1%和29.2%,减12.6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二是效益低迷下产能缩减与环保政策叠加致产能大幅下降。2014年1月份开始猪粮比价连续72周低于6:1,效益低迷导致养殖户淘汰能繁母猪。2015年环保政策实施力度加大,10个省份划定禁养区,影响2000万头生猪出栏量,能繁母猪存栏在养殖效益回升情况下依然下降。截至2016年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33个月同比下降,能繁母猪去产能受叠加因素影响拉长。未来生猪产销区格局更加明显,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生猪产能下降,而华北、东北地区等主产区生猪供应优势越来越明显。三是养殖成本增加,行业门槛提高。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包括圈舍等固定资本以及饲料、人工、防疫、水电等日常维护费用,近年来都在快速增长。玉米的价格从2009年的每公斤1.7元涨到目前的2.5元,养殖工人月工资从1000元涨到3000元,每头猪的防疫费由以前不足10元涨至约50元,而且随着政府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养殖场建设改造费用明显增加。四是肉类消费环境变化。受“八项规定”等措施挤出“消费泡沫”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肉类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变化。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有研究表明,GDP减速2个百分点,猪肉消费增速减缓1.12个百分点,按猪肉消费量5500万吨估算,猪肉消费增量将减少62万吨。其次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为10%,明显高于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有研究表明,在食物消费结构稳定的情况下,老龄人口日均膳食热量摄入比15-64岁人口平均低15%。2014年的供应过剩导致养殖效益低迷,积极性下降,12个月以后又出现了供需偏紧局面。五是猪肉进口量大幅增加。2006年-2008年,除2008年由于猪肉价格上涨,进口量大幅增加,猪肉净进口外,其余年份猪肉进口量较小。2009年以后猪肉净进口成为常态,并且进口量持续增加,尽管2013年和2014年国内猪价低迷,进口量仍然达到58万吨和56万吨,2015年更达到创纪录的78万吨。成本上涨推动国内外价格扩大,价差的拉大是进口量快速增加的主因,国内外猪肉市场的联动性也较上一个周期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猪肉出口国开始开拓中国市场。
上半年肉价持续上涨后回落
截至2016年7月第2周,生猪产品价格连续5周回落。猪肉价格在连续14周上涨后回落,而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则分别在连续15周和27周上涨后回落。
根据农业部集贸市场监测点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价格延续2015年年末涨势。2016年1月份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7.66元,4月份突破每公斤30元的关口,6月份涨至每公斤31.29元,创历史新高,环比涨1.0%,同比涨35.3%。从周价格来看,猪肉价格自3月第2周开始连续14周上涨,6月第2周涨至每公斤31.56元,6月第3周开始回落,7月第2周回落至每公斤30.31元,环比跌0.7%,同比涨18.7%。2016年1月第1周至6月第1周,猪肉价格累计上涨16.2%,最近5周累计跌幅为4.0%。从不同省市来看,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山东、河南、湖南、陕西、海南等省市跌幅较高,7月第2周价格较本省市猪肉价格高点累计跌幅在5%以上,广东、内蒙古、云南等省猪肉价格仅小幅回落,跌幅在1%以上。
生猪价格同样延续2015年年末涨势,连续6个月上涨后,6月份有所回落。2016年1月份全国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7.62元,5月份突破每公斤20元关口,创20.45元/公斤历史新高,6月份为每公斤20.41元,环比跌0.2%,同比涨38.7%。从周价格来看,生猪价格在3月第1周开始连续15周上涨,4月第4周突破每公斤20元的关口,6月第2周涨至每公斤20.80元,第3周开始回落,7月第2周为每公斤19.13元,环比跌0.8%,同比涨14.8%,累计跌8.0%。2016年1月第1周至6月第2周,生猪价格累计上涨21.3%。从不同省份来看,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生猪价格较高点累计下跌超过10%,其中华北地区跌幅普遍较高,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猪价跌幅较小,在10%以内。
受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在2016年1月份止跌为升,开始持续上涨,3月份突破每公斤40元,5月份突破每公斤50元,6月份涨至每公斤52.39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环比涨2.7%,同比涨90.2%,推高生猪养殖成本,一头20公斤仔猪成本达到1000元左右,后市市场风险加大。从周价格来看,仔猪价格自上年12月第2周开始持续上涨,2016年1月第1周涨至每公斤30.81元,5月第2周突每公斤50元,6月第2周涨至每公斤52.92元的历史高点后,第3周开始回落,7月第2周回落至每公斤49.42元,环比跌1.4%,同比涨 61.4%,连续5周累计回落6.6%。2016年1月第1周至6月第2周,仔猪价格累计上涨87.8%。从不同省市看,辽宁、上海、江苏、福建、山东等省市仔猪价格累计跌幅较高,7月第2周价格较高点时回落10%以上,西北和西南地区仔猪价格跌幅较小。
生猪养殖效益创历史较高水平。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2016年上半年猪粮比价为9.5:1。猪粮比价从1月第1周8.13:1提高至6月第1周10.44:1,猪粮比价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玉米价格的下跌,对于自繁自养养殖户来说,上半年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肥猪盈利水平在600元以上,外购仔猪养殖户由于仔猪价格处于高位,上半年养殖利润在500元左右。
冻猪肉投放、消费不足、进口剧增、养殖户抛售等因素引起近期猪价回落
供需偏紧局面近期改善。2016年上半年,供给面的减少是推动我国猪肉、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力,近期进口量的大幅增加、消费需求受高价抑止、冻猪肉放储、育肥“大猪”都改变了当前的供需形势。根据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数据,我国生猪存栏量自2013年12月份连续31个月同比下滑。2016年1-6月份,我国生猪存栏量先减后增,同比减幅缩小。1-2月份,生猪存栏量延续2015年年末环比下滑趋势,3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环比回升,6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0.7%,同比减2.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企稳,6月份存栏同比减3.4%。根据农业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数据,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6月份累计屠宰生猪10014万头,同比减6.3%。从不同月份来看,除1月份春节前期屠宰量同比增6.3%外,其余月份均低于上年同期,且减幅呈现扩大趋势,2月份至5月份分别同比减7.4%、8.9%、10.3%、11.8%和9.6%。高猪价下3月份开始部分养殖户购买90公斤左右的育肥猪,投机育肥“牛猪”,这部分生猪5、6月份开始陆续上市,生猪出栏重提高,尽管生猪出栏量下降,但猪肉供应量降幅小于生猪出栏量。
冻猪肉投放影响市场预期。5月初,北京首次投放并降价销售北京市政府储备冻猪肉,每日投放5万公斤。此外,甘肃、陕西等地也已向市场投放储备冻猪肉。冻猪肉的投放尽管没有改变供需,但影响了销售商、屠宰场和养殖户的心理预期,为猪价降温。
猪肉和猪杂进口激增。在生猪产品进口方面,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生猪产品111.57万吨,同比增90.1%;其中猪肉进口量56.82万吨,同比增120.1%,已超过2014年全年进口量;其中1月份猪肉进口量9.70万吨,3月份为11.47万吨,5月份增加至16.36万吨,同比增202.1%,创历史单月最高水平高进口量和出栏重的增加都显著改善了当前的猪肉供应形势。 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较上年减少199.6万头,约合猪肉14.3万吨, 5月份我过猪肉进口量为16.4万吨,以此计算,进口量的增加弥补了规模屠宰场猪肉供给量的下降。同时,猪杂累计进口54.73万吨,同比增66.6%,大量进口也替代了一部分猪肉消费。
高温及高猪价抑止了猪肉消费。春节过后,我国猪肉消费进入淡季,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高猪价抑制部分猪肉消费影响。替代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也在一定程度挤压压缩了猪肉价格的上涨空间。鸡蛋价格从2月份第2周开始持续下跌,从10.53元/公斤跌至7月份第2周8.80元/公斤;活鸡价格从2月第2周19.75元/公斤跌至18.60元/公斤。猪肉价格的相对上涨和替代品价格的下跌将推动消费者在消费结构上的调整,减少猪肉消费需求,压缩猪肉价格上涨空间。
因此,进口激增、消费动力不足、超大猪、抛售行为等是引起近期我国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前期生猪市场向好,养殖户压栏行为严重,生猪出栏重增加,猪肉进口量剧增,都提高了当前的猪肉供应量,在猪肉价格高于2015年的情况下,猪肉消费低于2015年,这“一大一小”导致猪肉市供需形势变化,导致猪肉价格回调。猪肉价格的下跌和生猪价格的上涨压缩屠宰企业的屠宰利润,屠宰企业减少生猪收购量,在猪肉供需面改善的情况下,屠宰场的压价行为引起生猪价格下跌,并进一步引起养殖户的抛售行为,生猪供应偏多,推动生猪价格下跌。
下半年猪肉市场仍将保持强势
后市猪价还将会回升,但创新高几率不大。南方生猪主产地区近期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生猪生产和运输受到影响,加之处于消费低谷,短期内猪价还会有一定下跌空间。猪价将会以高位震荡为主,不同省市猪价将涨跌互现。未来生猪出栏量预期将提高,加之进口大幅增加、出栏活重提高以及消费受抑制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在小幅下跌后还将会回升并保持高位,但创新高的空间不大,国庆后将回落。此外,受存栏量并未出现显著增加影响,猪价下半年仍将会高位运行,不会出现大幅回落,养殖户仍将会保持较好收益。
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应该做好市场风险防控,及时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屠宰量和猪肉进口等信息,合理补栏,避免投机养殖行为,及时出栏锁定利润。政府部门应做好猪肉及猪杂进口调控,避免过度进口对国内猪价的打压,影响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