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越界中漫步
——王其钧的建筑绘画

2016-10-20陈星代福来由采访对象提供

珠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民居国画

文|陈星 代福来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越界中漫步
——王其钧的建筑绘画

文|陈星 代福来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事实上生活中并没有这些实景,这些画面都是我想象中的场景,因此可以说是梦中水乡。”王其钧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既出版过近十本有关建筑美学的专著,其创作的连环画、国画,又相继参加过全国美展。他的经历是由一个艺术实践者,走向一个艺术文人的研究之路。在建筑与绘画里的跨界,是艺术实践中极少人涉足的领域,但绝不是给美术的人讲建筑,给建筑的人讲美术,而是相反的互渗。

江上添画50x110cm

连墙接檩皆似画74x53cm

王其钧家境普通,16岁时还是一名青年矿工,但他自幼爱好画画,属于一名业余的绘画爱好者。一个偶然的机会,矿上需要一个人来画毛主席像,因此他才有机会离开生产第一线,不做劳工,而专职画画。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其后在读书期间又被一位加拿大外教所留意,邀请他到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工作。于是1993年王其钧作为访问学者(当时他正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远渡重洋,举家迁至加拿大生活。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人出国还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国内人看不到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作品。到了加拿大后,王其钧在多伦多大学工作期间,带学生去美国写生,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参观名建筑。闲暇时间学习语言,没有刻意花时间去参加西方当代流行的艺术活动,除了作为插图画家给英文的出版公司画插图,更多地把时间花在了阅读原文版的书籍、撰写书稿以及看画展上,因此不仅练就了流利的语言,还为出版专著图书奠定了极强的基础。

早期王其钧主要画连环画,后来开始学国画、练书法。出国后又用钢笔水彩画插图,画油画,甚至还买了空气压缩机,配置了一套喷笔画插图。他自己出版的书籍,无论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大多都是他自己绘制或求完透视、完成初稿后,指导自己的学生上色完成的。

王其钧的绘画手法,旨在并不去实践或者追求一种核心的技巧,而是在视觉效果上不断去重申一种个人模式。他自己不在意各个学界的看法,有人可能认为我就是一个跨界的票友,但即使做票友,也可以做到很精彩。然而在他看来,无论国画、油画,哪一种绘画方式在表现上都有其受限的地方。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经历让他眼界广阔,国内并不流行的丙烯画、丝网画、喷笔画、拼贴画在国外却是绘画的常用语汇,因此他用油画颜料来画画,也是为了突破国画的水墨所不能表现的地方,追求另一种使人认知的视觉感。

行走在理性与浪漫之间

上世纪90年代初,王其钧参与并主持了中央电视台12集的电视系列片《中国民居趣谈》,他发现在建筑与绘画之间有一些学术领域是无人涉及的空白。这些领域既不是建筑学的主体,也不是美术学的主体,因此没有许多主流学者的竞争。这诱使王其钧开始了国内民居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这正和国外当时后现代主义寻找文脉、传统的建筑理论相契合。

艺术是有感而发的,有时间的话就画油画,创作一些在视觉上有感染力的作品。累了他就画国画、写书法,外出做田野调查,顺便休息,这样就可以将写生与民间建筑研究合为一体。有时写一点理论文章,撰写一点大部头的学术书籍。但是人行走在理性与浪漫之间,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感受。

江南水乡民居丰富的造型、灵活的空间、错落有致的排列和宜人的尺度,本身就具有感人的氛围。王其钧画的水乡大都是重新组合过的,因此在视觉上就更加富有冲击力,即便是画“女性”题材,也加入了建筑的元素。

溯源王其钧老师民居建筑绘画作品,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一直都没有脱离他早年创作连环画的经验,即用传统白描的表现形式来描绘民居。白描画《梦中水乡》以民居为中心,仅仅用笔触的疏密就使江南庭院的柔美展现无遗。它所呈现出来的不止是雨中水乡所独有的沉静安详和霏霏雨丝的温柔缠绵,更有中国古代文人在诗词歌赋里反复吟唱的乡愁情殇。

在这幅画作中,无彩的白描以线传情,那若隐若现的雨点,像雾,像烟,像丝。在这烟雨迷蒙的掩映下,水中悠然的扁舟,小桥上撑伞的路人,无不触动人心底的情愫。喜欢江南的雨多半是要把这雨和江南的粉墙黛瓦、竹影轻摇联系起来。如烟的雨中,这一切早已融为水墨成就为一幅梦中朦胧的画卷。出身于江苏的王其钧,自幼浸润在江南朦胧的烟雨情怀中,对于江南水乡的濛濛细雨、粉墙黛瓦、竹椅轻摇已融入其骨髓之中。

文革中,王其钧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他们在苏州乡下写生,一待就是一个学期。江南独有的氤氲气氛,清清雨丝和暖暖温阳也常在记忆中徘徊。或许是出于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情愫, 在国画院工作期间,王其钧老师就开始用国画的技法来表现民居,他的国画《老屋秋雨》被选入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中国建筑画展”。之后,王其钧老师便大量地运用油画来创作江南的水乡民居。油画这种国际绘画语言,能通过强烈的视觉形象感染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上:疏影横斜水清浅74x53cm

下:心中的景50x100cm

舟桥各入影74x53cm

民居的结构与美学

在王其钧的油画民居中,平房楼房相参,山墙互为相依,小巷、水道和岸边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临河近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这一切看似不经意,却循章随法。

要画好民居,首先要理解民居,除了理解民居的意境、形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民居的建筑结构。因此,王其钧笔下表现的民居,从大的建筑组合看,极其生动而富有变化;从小的细部结构来分析,每一处都营造合理、结构清晰,从而让美术界的人看上去是画,建筑界的人看上去,就像是现场调研得到的现状测绘图,甚至于可以用于复建的设计图。

王其钧说:“画民居,表面的意韵可以通过采风得到,但难处在于将其深处的美学价值表现出来。所以我从建筑学的角度,将江南水乡民居的构成元素加以分析,总结出江南水乡民居的营造内的美学要素。假如我们将江南水乡民居的空间作为模数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立方体模数,江南民居是立面的矩形网格,填充进各种构成要素后,我们会将其看作是一种图形。”

这时我才恍然所悟,为什么王其钧老师画的江南民居画境是他创作出来的,而不完全是实地写生或是实景再现。这种画面的创作能力,完全是循着王其钧自己所掌握的建筑学的知识进行“设计”才创作出来的。

王其钧告诉我,他创作的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油画,除了沿河立面在符合构图美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组合外,民居简洁的侧立面和民居其它部分所形成的疏密关系的对比,也为江南水乡民居画境的构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建筑的外部造型分析,这种疏密关系主要是由白色的实墙和灰色的屋面以及复杂的沿河立面的对比而形成的。民居的侧立面都是大面积的实墙,很少开窗子,简洁、静寂。

社会不断进步,东西方之间不断地交融,艺术上产生互渗,新的艺术形式源源不断地涌现。外在的表现形式无论如何都会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但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上的截然不同,造成艺术作品也会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切条理清晰的结构所呈现出的画作,其背后的轨迹都是有迹可循的,王其钧学画初始,就是从西洋的透视、解剖开始学起的,就像我们今天穿的虽然是现代服装,但是人还是中国人一样。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民居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国画欣赏
家在江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