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调之城的咏叹调

2016-10-20李仕由采访对象提供

珠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华发高雅演艺

文|李仕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慢调之城的咏叹调

文|李仕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布达佩斯和维也纳这种艺术小城里,人们已经把音乐和戏剧当成一场游戏,一场随处可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游戏,即使在酷热难耐的夏天,即使在郊区的丛林和温泉里,仍然随处可见伴着音乐起舞的人们,即使是街角一家破旧的咖啡店,都会飘出不同音色的咏叹调。大街上大小歌剧院的门前更是人头攒动,大型歌剧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迷、建筑迷,而小型歌剧院则坐满了那些对主流文化不屑一顾的艺术家,在这里欣赏艺术,就像喝一杯碳酸饮料一样,有不被阶级所限制的自由和随意。

令人惊喜的是,你会在珠海这座小城,发现极其相似的艺术气质,人们喜欢呆在咖啡厅和海边,也并不那么热衷于严肃地谈论政治,这座城市里的艺术特色虽然不太鲜明,但却始终保持闲适,这会让人们在对待高雅艺术时没有丝毫压力。傍晚后的海风缠绵而柔软,为数不多的剧院各司其职,咏叹调和掌声,尖叫和笑闹,都弥漫在这座城入夜的气质里。酒吧和小酒馆里也挤满了人,有些放着嘈杂的电音,有些却放着一咏三叹的歌剧,年轻的、年长的、失业的、拼命工作的、有家的、流浪的、欢喜的、狂躁的……全都在珠海这座小城里。

在剧院上演的歌舞落幕后,各种音乐从不同的门窗飘到街上,和人们的谈话声交织在一起, 此时已经分不清剧场和街道的界限,也分不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这个闲适的城市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改变,却隐藏着所有人的寻觅。

高雅艺术并非高高在上

在位于市区的办公大楼里,珠海城建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强正在批复文件,距离大剧院首演时间已经很近了,前期准备工作严谨而繁琐,他不仅要做出各种政策性的决定,还需要核算各项运营成本。保利——这家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央企,已形成演出与剧院管理、艺术品经营与拍卖、影院投资三项主业并举的文化产业格局,不仅将流失百年的圆明园兽首引致全国四十余城市巡展,还投资了许多影视大片和旅游记录片,如《行者》等等。其中的剧院板块,保利直接经营管理的剧院在全国有五十家之多,每年多达6千余场的专业演出覆盖全国的保利院线,在艺术演出和管理方面上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这家央企有其自身设定的社会责任和要求,因而将备受瞩目“日月贝”的管理权交予保利大剧院,是珠海市政府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陈建强认为珠海保利大剧院非常特殊,不仅是第一座海上大剧院,还是一座属于珠海所有市民的公共建筑,但许多人对大剧院的认知有些不准确。“高雅艺术是不分阶层的,并不是只属于精英人士、有专业鉴赏能力的人群,歌剧、芭蕾、音乐剧也从不是某些阶层的专利,大剧院属于所有人,不应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这里并不是一小部分人的聚集处,而是为所有市民提供精神享受的场所。”

珠海这座城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崛起,成为珠三角地区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拥有温文尔雅的气质,这座城的人尤其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野狸岛是根植于珠海市民心中极其舒适的公园小岛,珠海大剧院的落成不仅会带来许多视听享受,还会提升这座城里人们的幸福感,不远的距离、优美的环境、平实的票价、全年无休永不关门的开放场所,人们甚至可以预想到它即将迎来的盛况,也能渐渐感受到它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然而就像每个城市都会遇到的荆棘一样,珠海这座城对艺术的态度同样有不足之处,也许是多年间没有大型的剧院,也许是消费观念的桎梏,人们极少亲自购票及办理年卡,也并非像对待郊游、电影、运动那么认可,更未将其作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高雅艺术是常人不可企及的,人们对它望而却步,因此错失了许多欣赏美的机会。他们认为自己不懂得欣赏高雅艺术,不懂得交响乐、芭蕾和歌剧、音乐剧,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城市硬件不完善,有些剧院的票价十分昂贵,若能解决票价和场所问题,高雅艺术对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市民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

剧院之于国家和地区,可能只是一个建筑符号,但对于生活在这座城的市民来说,却可以是家庭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习惯,在物质生活非常充沛的当下,精神世界的空虚令人们依旧感到不快乐,大剧院不仅仅是政府为这座城兴建的地标,更能给人们提供心灵深处的慰藉,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居住幸福感。艺术欣赏应该是生活里的必需品而不是点缀,这对于青少年尤为重要,他们是这座城未来的直接创造者、受益者,艺术的熏陶有助于他们提高审美、养成优良习惯、开拓眼界,更能从艺术的精髓中全面提升对待世界的眼光。

陈建强认为人们之所以惧怕高雅艺术,并不是他们没有欣赏能力,而是社会引导和培育不足所致,高雅艺术并没有任何门槛,经济富裕的精英人士未必懂得艺术,而普通百姓也能在真正的艺术里找到生活的乐趣。北京保利剧院管理公司经营珠海大剧院的首要工作,就是引导观众养成自行购票的习惯,大剧院全年票价平均每场不足两百人民币,有些公益演出的票价甚至只有几十块钱,他认为普通人同样乐于用艺术来调剂生活,只要价格可以负担,大剧院和电影院是类似的。

珠海大剧院整体造型宏伟却又极具特色,其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大小贝壳在海平面上流光璀璨、栩栩如生。大贝壳可容纳1550人,满足大型歌舞剧、音乐剧、芭蕾舞剧、话剧、交响乐、大型综合演出等需要,小贝壳则相应地承接室内乐、爵士乐、地方戏剧、先锋剧、实验剧、中型会议等。剧院的舞台机械由曾参与柏林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的德国昆克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建筑声学则是由马歇尔·戴声学公司设计,无需借助扩音设备,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得很清楚,真正契合国际一流艺术殿堂的水准。

珠海之于剧院,是相互需要的,而城市之于市民,却是共同生长的。珠海保利大剧院预计在12月31号与1月1号举行首演暨2017珠海新年音乐会,并以此作为珠海这座城市每年固定的新年音乐会和文化品牌。珠海大剧院将秉持一贯“高贵不贵、文化惠民”的理念,组织经营高雅艺术演出,让珠海大剧院真正成为对话世界、引领粤港澳的高雅艺术殿堂,形神兼备的城市文化地标,积淀并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剧院通过举办市民开放日、市民音乐会、艺术讲座等惠民活动,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高雅艺术,真正为珠海这座年轻的城市提升幸福感。剧院也将发掘本土优秀艺术院团,成为本土原创优秀剧目的孵化器。

然而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面临高雅艺术低门槛的冲击中,人们将会以何种姿态去迎接这一场所的到来?从珠海的图书馆和文化馆里不难看出,市民们对待公共文化设备非常珍惜,但大剧院带来的是崭新的演艺盛况,人们是否能快速地适应戏剧文化礼仪?在大剧院里,交谈、喧闹、静穆、适时的掌声都可以称之为艺术,更勿提公共设备的整洁和进入剧院需要遵循的条例,这些在欧洲艺术小城早已普及的剧院礼仪,珠海市民是否能较快地接受并适应?人们需要如何对对待一个城市里的的新兴产物,始终是一座城市人文底蕴无法绕开的部分。

热爱者从不介意自己买单

珠海相对周边城市而言,地理位置虽然优越,但面积与人口并不庞大,曾有人质疑这座城市是“文化的沙漠”,也有人对人们的艺术追求保持悲观。这一切在华发中演大剧院落成并首演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热衷于谈论即将上演的剧目,也愿意为艺术买单,演艺市场并未如人们之前所说的那般不温不火,而是充满了渴望和表现欲。对比还未投入使用的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显然早早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对于艺术的善意。从华发中演大剧院启幕当天始,珠海市民的视听俨然已从另外一个维度与世界接轨。

如果从空中俯视,华发中演大剧院犹如一架立在水中的波斯竖琴,能感受到鲜明的艺术特色。这座由英国罗麦庄马公司以及德国慕尼黑米勒贝姆公司等国际顶级团队担纲设计的剧院,一举填补了珠海没有国际级专业文艺演出场馆的空白。开幕当天上演的《图兰朵》,不仅是从意大利引进的原版歌剧,更是2014年普契尼艺术节的特制版本,无论服装道具,还是编排表演均创新于以往版本,在中国的首演、全球第三站演出,演员阵容多达154人。强大的演出阵容和深刻的品牌影响,造就了珠海有史以来最为隆重的古典演出盛事。

自此,一场场艺术精品接连登陆华发中演大剧院,仅首演季的国内外优秀剧目就超过26台,彻底激活了珠海文化艺术消费市场,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气质。祖籍珠海唐家会同村的“中国三高”莫华伦回到故乡,和父老乡亲们畅谈古典文艺以及城市文化的发展,他这样评价华发中演大剧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2015年演出节目单汇聚了众多中外优秀节目,体现了其国际一流剧院的定位和目标,演出项目排期科学合理,种类齐全,兼顾高雅演出与流行节目,影响力巨大。”

珠海是一个文化产业起步很晚的城市,这就决定了人们还未养成消费文化的习惯;人口基数较少,则造成了热爱艺术群类的比重略低;在硬件设备不完善之前,少数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人只能去香港、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欣赏演出,这座城并不缺乏演艺土壤,也不缺乏能够欣赏美的眼睛,一切都只是需要时间让彼此更好地适应。

除了对城市文化消费习惯的培养,对城市文艺气质的提升,华发中演大剧院作为开路先锋不遗余力。两年以来,华发中演大剧院策划了一系列免费艺术知识普及讲座,邀请业内知名艺术家、评论家、作曲家等来到珠海,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举办艺术讲座、赏析会、大师班等。通过这些公益讲座,很多市民对歌剧、音乐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连续观看剧目超过十场的观众正在逐渐增加。

经过两年的经营和运作,奠定了华发中演大剧院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据华发中演大剧院董事梁涛介绍,最近的出票情况非常乐观,知名剧目上座率很高,经过两年的培育,目前剧院会员已过万,超过了预期目标。在艺术面前,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华发中演大剧院从源头上严格规范演出门票的流出,从而培育市民自主为艺术买单的习惯,培育这种习惯并不仅仅为了剧院的收益,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对艺术作品的珍视和付出。

即将来临的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德国德累斯顿爱乐乐团音乐会、陈佩斯话剧《戏台》、刘晓庆话剧《武则天》、沈伟舞蹈艺术作品《声希》《天梯》等演出,预订情况都非常积极。梁涛认为,珠海这座城从来都不缺艺术土壤,缺的只是逐渐成熟的时机,而华发中演大剧院抛砖引玉,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

打造珠澳艺术欣赏地

珠海与澳门一水之隔,两地人文艺术的互渗早成惯例,人们热衷于对比他们的相似和不同,并非为了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而是在对比中寻找到最适宜自己的选择方式。文化学者胡野秋认为,澳门的演艺市场因为早早地打开而非常蓬勃,但并没有像珠海这样大规模的高端剧院,若两地资源能实现互补,澳门借助珠海的场所,而珠海借助澳门的国外艺术家资源,则能创造艺术与经营双赢的局面。

孔卿是一名热爱走进剧院欣赏艺术的资深观众,她在澳门工作十一年,这期间也会时常回到珠海生活,对于两地的演艺状况有最直观的感受。她眼中的澳门演艺市场,是随着威尼斯人度假村、新濠影汇、银河百老汇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性文化娱乐场馆的建立才逐渐活跃起来的。可能是财力雄厚的原因,演出剧目非常丰富,赖声川的《宝岛一村》、《青蛇》等,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都座无虚席,非常轰动。

澳门棋人娱乐的创始人谢复生先生说:“澳门演艺界的艺人大部分像普通职员一样,只领取固定的薪水,他们无法像内地或香港艺人那样接拍广告来增加收入,整体心态比较稳定平和。而澳门由于人口较少,文化市场份额很小,政府时常邀请国外的艺术团体来澳门演出,大幅度地给市民赠票,此时若恰逢本土演艺公司也邀请国外艺术团体来演出,大部分观众会选择观去看免费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演艺公司的生存。”因此虽然政府着重于演艺的公益性,但本土的演艺公司却并不认可这一做法,他们希望政府与市场保持距离,或者用更合适的方式来保持平衡。

孔卿对音乐剧情有独钟,她在这个闲适的城市里寻觅咏叹调,比如《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等,她希望不用飞到法国就能看红磨坊,想不用去维也纳就能听新年音乐会,澳门的演绎虽然繁荣,但硬件设施并不能与珠海的大型歌剧院媲美,因此她希望珠海能弥补澳门的缺失,营造一个更完善的艺术欣赏地,那将迎来珠澳演艺市场不可预料的辉煌。

猜你喜欢

华发高雅演艺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岁暮感怀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华发公益大事记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芦花(2)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