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产或迎春天
2016-10-20郑农大
郑农大
在种植效益下降、面积连年减少的情况下,今年大豆生产迎来了转机:国家出台政策,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发展食用高蛋白大豆。
市场形势:米积压较多,大豆严重短缺
今年3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从宏观上阐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表示要调减玉米、增加大豆。
为什么要增加大豆生产?第一,大豆是我国城乡居民植物蛋白消费的重要来源。第二,大豆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重要替代作物。当前,我国玉米积压较多,大豆严重短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改种大豆等作物,既能化解玉米过剩库存,又增加产需缺口较大的大豆供应。第三,大豆是种地养地结合的重要倒茬作物。大豆是豆科作物,具有根瘤共生固氮作用。推行大豆与玉米轮作倒茬,可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出台文件:产需缺口大,鼓励错位发展
近年来,受进口大豆冲击影响,国内大豆生产出现下滑,产需缺口扩大。据统计,去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仅为9756万亩,比2005年减少4630万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大豆进口量达到8169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大豆生产,其目的不是追求大豆自给,也不是与进口大豆抗衡,而是形成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业内人士分析,一是扩大面积,力争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比去年增加4000万亩。二是提高单产,力争到2020年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千克,比去年提高15千克。三是提高品质,力争到2020年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2个百分点,榨油大豆含油率提高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改种大豆,有账可算
国家从宏观上调控农作物种植结构。作为一名农民,种什么作物,种多少,要算经济账,考虑是否合算。
去年种植玉米,按照亩产600千克,销售价格每千克1.6元计算,每亩收入960元。与大豆可以固氮(种植时可以少施氮肥)、抗逆性强(得病少、耐旱)相比,种植玉米时肥料、农药的成本投入,以及天旱时浇水的投入,几乎是种植大豆的两倍,赚钱自然要降低不少。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建议,今年可以部分改为小麦、大豆轮作。这样调整种植结构,效益会有所提高。在改种大豆时,要选择高产优质抗逆的品种,并掌握高产栽培技术。比如,选用高产、蛋白脂肪双高、多抗、耐逆、广适的新品种“齐黄34”,并采用配套的“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