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高度近视家系报道与遗传方式分析
2016-10-20彭凤兰夏菁
彭凤兰 夏菁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遗传性高度近视家系报道与遗传方式分析
彭凤兰 夏菁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是指屈光度>-6.00D,并伴有眼部组织尤其是眼底视网膜一系列变性病理变化的这一类屈光不正。目前其病因不明,研究显示除与环境、营养等因素有关外,与遗传因素也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高度近视的遗传异质性很强,涉及多个基因位点,可能符合的遗传模式涵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本文收集了两例典型家系,对其遗传方式进行报道与分析。
高度近视 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不完全外显
近视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能看清近物的症状。近视在全世界人群都有发生,女性比男性更常见(约2:1)[1]。高度近视,指近视度数大于-6.00D的屈光不正,这类病人常出现眼轴的延长,随着眼轴的延长,并带来眼底的病理变化,包括视网膜和脉络膜呈萎缩变薄以及视乳头变形。高度近视起病较早,10岁之前发病,进行性发展至30岁左右甚至更晚[2]。如果高度近视患者20岁以后眼轴仍进行性延长,屈光度超过-12.00D,并出现黄斑变性、出血、裂孔,造成病人矫正视力低于1.0,这类病人称之为进行性高度近视,也叫病理性近视,是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其遗传异质性很强,涉及多个基因位点,高度近视可能的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3],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常见。现将本课题组成员在高度近视家系调查中得到的两个家系报告与分析如下:
1 先证者临床资料
家系1:先证者(I2),女,64岁,主诉自幼双眼近视,随年龄增长近视度数逐渐增加,一直配戴框架眼镜矫正,喜极近距离视物,视物易疲劳,无明显眼痛、眼红、夜盲、视物变形等症状,既往体健。一般情况正常,无长期用药史。主觉验光:OD-20.00/-2.00X90(0.03);OS加镜无助。角膜曲率计:OD 45.25/44.75;OS 42.62/45.00。眼部B超:双眼玻璃体中度混浊液化,双眼后巩膜葡萄肿。
眼压:OD 15.7mmHg;OS 17mmHg。IOL-master:眼轴OD 27.05mm;OS 27.41mm。
前房深度正常。眼部检查: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界尚清,C/D=0.4,颞侧见2PD大小近视弧,豹纹状眼底,周边视网膜呈囊样变性,未见明显视网膜裂孔,黄斑中心凹反光无。
家系2:此家系来源湖南省桃源县,调查总人数38人,先证者(Ⅳ8),男,11岁,主诉视远模糊5年左右,喜眯眼、近距离视物,无其他眼部不适。一般情况可,家族史:父亲高度近视。裸眼视力:OD 4.0;OS 4.0。主觉验光:OD-5.50(0.6);OS -4.50(0.8)。眼部B超:双眼玻璃体轻度液化。眼压:OD 15mmHg;OS 15mmHg。IOL-master:眼轴OD 25 mm;OS 24.61mm。前房深度正常。眼部检查: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界清,C/D=0.3,颞侧见0.5PD大小近视弧,豹纹状眼底,周边视网膜平伏,未见明显视网膜裂孔,黄斑中心凹反光无。
2 临床诊断
双眼高度近视、双眼弱视。
3 家系调查
对家系中每一位成员,临床医生对其详细询问并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并排除圆锥角膜、球形晶体等非轴性高度近视,排除患有Marfan综合征、Stickier综合征等与近视眼相关的已知遗传病,再进行确诊。家系1来源于湖南省株洲市,调查总人数为15人,6人诊断为高度近视,其中男性患者3人,女性患者3人。另外Ⅱ4、Ⅲ3、Ⅲ5双眼屈光度为-4.50D~-5.50D之间,且Ⅲ3、Ⅲ5年龄均未满11岁。家系2来源湖南省桃源县,调查总人数共38人,12人确诊为高度近视,9人为男性患者,3人为女性患者。如图1、图2所示。
4 讨论
家系1:患者的双亲中都有一方为患者, 子女中每代均有患病者, 在此家系三代中连续传递, 故推测其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又因为男女患者比例接近于1:1,男性患者的子女出现了男患者、女性患者的子女既有男性患者也有女性患者,因此排除了X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家系1的遗传方式推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家系2:此系谱中,男患者:女患者=3:1,性别比例与1:1相差较远,故首先推测或排除性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是一种全男性遗传方式,此系谱首当其冲排除;X连锁遗传方式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故也被排除。X连锁隐性遗传方式虽然有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的特点,但是如果是X连锁隐性遗传,那么女性患者的父亲也一定是患者,家系2中Ⅳ3、Ⅳ7、Ⅳ123名女患者的父亲均为正常人,因此也排除了X连锁隐性遗传。虽然出现连续三代都有患者,但在直系三代之内出现了隔代遗传的现象,也就是双亲没有患病的情况下,子女出现了患者。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不完全外显所导致。
目前报道表明,ZNF644[4]、SLC39A5[5]、P4HA2[6]等基因的变异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高度近视,对于我们收集的这些家系,我们可以考虑先通过对上述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来明确其致病原因。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能明确遗传因素的高度近视仍然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可能需要应用连锁分析、外显子组测序等策略才有可能最终明确这些家系的遗传病因。
[1]彭凤兰,刘慕君.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0):45-48.
[2]JONES D, LUENSMANN D.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high myopia[J].Eye Contact Lens.2012;38(3):188-96.
[3]Guggenheim J A,Kirov 13l Hodson S A.The heritability of high myopia:a reanalysis of Goldschmidt's data[J].J Med Genet,2000,37(3):227-23l.
[4]SHI Y, LI Y, ZHANG D, et al.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ZNF644 mutations in high myopia[J]. PLoS Genet. 2011;7(6):e1002084.
[5]GUO H, JIN X, ZHU T, et al. SLC39A5 mutations interfering with the BMP/TGF-beta pathway in non-syndromic high myopia[J].J Med Genet. 2014; 51(8): 518-25.
[6]GUO H, TONG P, LIU Y, et al. Mutations of P4HA2 encoding prolyl 4-hydroxylase 2 are associated with nonsyndromic high myopia[J]. Genet Med. 2015;17(4):300-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3C1079)、长沙市科技局指导性科技项目(编号:K15ZD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