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要防产业趋同

2016-10-20童飞

农家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干部群众粮油调整

童飞

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是当前各地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之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地方在精准扶贫项目选择上,明显存在“产业趋同”现象。

产业趋同,通俗地讲就是在某一时段、某一区域内,许多人选择了类似的项目、共同的产业。其好处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迅速做大。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就是容易导致同一产品在一个区域内严重过剩。如果不能迅速打开外地市场,将产品批量销往外地,很容易导致产品在局部地区严重供过于求,进而造成价格出现“断崖式”下滑,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需要引起关注与警惕。

造成产业趋同的原因,与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产业出现的认识偏差有关,与一些地方出台的扶持奖励政策更是有直接关系。发展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具体项目选择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要根据每一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当地环境最为适宜、市场竞争最有优势、产品销售最有把握、群众认可度最高的产业,还要根据每个农户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项目,确定合适的规模,不能搞“一刀切”。但有的干部群众片面地认为,发展产业就是要压缩粮油,改种价值更高、赚钱更快的经济作物,或者发展规模养殖业。殊不知“稳粮油”是“调结构”的基础,盲目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或扩大养殖规模,一旦产品过剩,其效益有时还不如种植粮油作物。因此,不能将“调整”等同于“增收”,调整要调到“点子上”,不能为了“调整”而“调整”。一些地方为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出台了许多鼓励调整结构、发展产业的奖扶政策,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对发展的产业与规模,做出了诸多规定,如必须发展某一产业、必须达到多大规模,才能给予奖励和扶持。一些企业、大户和贫困农户,为了享受优惠政策,争得奖励扶持,常常背离了科学、偏离了既定的发展方向,按照政策导向选择了共同的产业,并且盲目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可以说,“政策因素”对“产业趋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解决精准扶贫中的“产业趋同”问题,一要深入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项目一定要“精准”;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发展产业上不能搞“一刀切”;三要完善奖扶政策,将奖励扶持的重点,放在农民致富条件能力、建设上,放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上,放在真正有效益的项目上,而不是限定的几个产业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精准扶贫工作项目选择更加科学,避免走入“前面发展、后面卖难”的误区。

猜你喜欢

干部群众粮油调整
工位大调整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解决基层理论武装“入心”的几个难题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五位干部群众谈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