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土保持区划的初步探讨

2016-10-19钟天凤

水能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区划水土保持探讨

钟天凤

【摘要】从水土保护区划与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的关系出发,文章主要论述了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最后指出水土保持区划必须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相结合,以便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区划;探讨

1、概述

水土保持区划是指在进行水土流失实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水土流失空间、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各个区域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明确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分布规律,制定水土保持功能分区方案的过程。在进行区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问题。通过水土保持区划可以进行人类活动影响区域水土流失程度及趋势的预测,充分掌握水土流失的演变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影响的规律,并对各区域将来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水土保持区划与水土流失类型的分区是两个既有联系有有区别的概念,后者属于自然分区,而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综合行政分区。水土保持区划是在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的基础上,综合区域内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水土保持技术等进行流失分区,目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和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区划应与水土流失类型、水保功能、人类经济活动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等因素充分结合。

2、水土保持区划原则

在进行水土保持区划过程中,必须结合区域单元的分异规律充分考虑成因、发生发展与共轭关系,综合性与完整性关系,典型性和代表性关系等。

2.1 相似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

区域之间在自然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方面具有相似性,在進行水土保持区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之间自然社会条件及水土流失情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区域内水土保持功能定位与防治,做到区内差异性最小,而区间差异性最大。

2.2 综合性原则

水土保持区划中考虑造成水土流失的上层因素及其中的主导因素,从主导因素出发体现水土保持区划的本质和原则,综合考虑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类可能原因,

2.3 连续性原则

进行水土保持区划时必须坚持各个分区单位的完整连续性,即各个分区单位虽然在地域上相邻,但空间上不能出现重复。具体进行水土保持区划时,应将小范围进行取舍,以保证大范围非地带性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4 上下结合原则

在进行水土保持区划时坚持自上而下的演绎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归纳方法的结合,将自然环境、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属性充分结合,通过自上而下的演绎分析为水土保持区划提供宏观制度性框架,而通过自下而上的定量分析进行分区界限的划分与确定。

此外,在水土保持区划中还必须充分结合国内已有的有关地貌、土壤、植被、人口等方面的专题成果,考虑现行行政区划范围,及县级行政边界基本完整。

3、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

水土保持区划主要采取了定性的专家分析和其他各种多元统计分析与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根据区域特点与区划目的构建可续合理的水保区划方法。

3.1 主成分分析法

在区划指标较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该种方法,根据水土流失的发生机制,充分利用降维思想,将原来较多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逐渐降维分解为较少的主成分指标。过程如下:

3.2 聚类分析法

用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便可得到水土保持区划结果。

4、水土保持区划的分级

4.1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分区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地貌区划二级分区、气候区划及土壤侵蚀分类二级区域划分等因素进行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分区,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区域内地势地质构造等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一级区划的指标主要有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两类。

(1)主导指标

地势地质构造指标:海拔;水热指标:≥10℃积温、历年降水量平均值;水土流失成因。

(2)辅助指标

优势地面组成物质或岩性、地面干燥度。

4.2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二级分区

主要依据我国地貌区划二级分区、土壤侵蚀分类标准、气候区划、地势地貌单元等因素,进行全国水土保持二级区划的划分,花粉过程中必须保持地貌类型、侵蚀来信及水热条件等的基本一致性。

(1)主导指标

水土流失类型及强度;地势地貌组合及类型;植被类型为植被区带。

(2)辅助指标

水热指标≥10℃积温。

参考文献:

[1]赵岩等.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2013(3)

[2]孙保平等.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目的、任务与特点[J].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

猜你喜欢

区划水土保持探讨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泉驿区雷电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江苏枇杷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