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分析
2016-10-19卢乐赟程衍旺
卢乐赟 程衍旺
【摘要】河流的生态治理,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河水清澈,长年不断流,成为一道风景,治理的成败关系到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河道治理最重要的是要满足防洪要求,而生态则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主题,在满足防洪和生态的前提下,有条件时景观也综合考虑。生态河道治理的设计和施工主要是从因地制宜的观念出发,根据河道现状的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生态河流;设计;施工
引言
目前,我国的河道在开发利用以及整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水利设计重点过度的集中在河道的安全层面上,不太注重设计之中的环境保护,更是不注重河道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修复,甚至极少关注这方面的相关技术;相关部门在,“多、快、省”的口号下,必然会使河道的建设不完善,有时会缺少审美与艺术价值;设计的建筑物功能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协调性、自然性。
1、生态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1.1 生态河道的建设要按照国家与地方的相关法规、条例、法律及相关规范标准,顺从
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1.2 系统保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应把它看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来进行考虑,将其与社会建设融入一起,按照合理利用、系统保护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1.3 保证城市的防洪安全
河道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行洪安全,满足防洪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相关规定,保护水资源,遵循防洪的总体安排,实施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禁止在湖泊、河道的管理范围内建设影响防洪的一切构筑物、建筑物或者高秆作物和种植林木。
1.4 注重自然的形态
自然的河道基本上是蜿蜒曲折,所以在进行生态河道的建设时要合适的进行拓宽改造,以维护其自身的自然线形。与此同时,断面也应保持其不规则的形状,从而使河流的形态富于变化,为动植物营造一个丰富的水生环境。尽可能的避免人工处理,降低硬质材料的使用,多使用生态材料以及工艺,例如运用生态的护坡材料。其次,生态河道的建设还应当体现出自然的特色,制造一种宜人的原生态自然景观。
1.5 坚持生态平衡与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任何一条自然河流都是在自然界的长期作用下所形成,具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它生态系统中孕育着丰富的生物物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
1.6 坚持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河道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来进行合理的商业开发,运用生物资源、水资源来服务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时开发出合理的休闲旅游项目以及科普与科研教育活动。同时,按照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对周边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限制,把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1.7 保护人类的历史遗迹、继承历史文化
人类因水而不断发展,很多古迹也因水而存在,所以在进行河道建设中,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址或者古迹,同时保留河道其自身特有的个性。这是由于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生活方式以及符号等,极易唤起市民的共鸣,以及对过去文化的认同感。水文化能折射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所以相关的工作者要对河道水文化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对此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来进行总结,并运用现代的一些设计手法进行河道的建设之中,使生态河道的建设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2、某某地区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2.1 某河道概况
某河道地处浙江省淳安县东北部山区,全长约62km,流向由北向南,是淳安县重要的河道,具有泄洪、纳污、排涝、灌溉等功能。因为该河道长期的疏于治理,再加上当地的农民向河道乱丢垃圾,周围的企业污水、污泥也不加处理直排河道,农业用水面临着污染,一些在建工程的施工也严重的影响了防洪、泄涝,造成河床的抬高、水质的污染、行洪的阻塞,使河道水环境的相关功能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该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功能势在必行。
2.2 设计的思路
工程设计时要满足防洪的相关要求、并注重生态以及景观的艺术性。经过以此防洪工程的建设,来改善其自身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今后该河旅游景观的建设留有余地,在不远的该地区有可能会被建设成为一条美丽的景观走廊。由此可知,治理河道无论是从防洪、生态还是从改善景观、灌溉农田等的方面来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防洪工程的建设首先要保证防洪的安全。河道的宽度大于设计值时保持原有的宽度,宽度小于設计的宽度时拓宽到所设计的宽度,处理好河道的行洪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漫滩和河槽不但要满足设计时洪水的防洪要求,还要保留足够的植被空间和浅滩宽度,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来提供栖息地,既能够充分的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还能有宜于地表和地下水之间的联通。
2.3 生态护坡的改造
生态河道规划设计与施工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进行生态护坡的改造,在进行生态护坡的改造时应满足河道的河堤稳定、功能的要求,同时满足经济性;尽可能的降低刚性结构,提高视觉中的“软效果”,美化工程的环境;进行水文的相关分析,确定水位的变幅范围,与植物的调查结果相结合,选择适合不同区域和部位的植物,因地制宜。在设计与施工之中,对于坡缓或者腹地较大的河段,要保持其自然的状态,与植物种相植配合,以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芦苇、水杨以及柳树等植物,利用它们发达的根系来稳固堤岸,另外其枝叶也较柔韧,能顺应水流,可提高抗洪护堤的功能。对于较陡的坡岸或者冲蚀较严重的河段,不仅需要种植植被,还需要运用天然的石材、木材来护底,以提高堤岸的抗洪、抗冲刷能力。例如:在坡脚运用浆砌石块、木桩或石笼等来护底,其上面筑有适当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对防洪要求相对较高、而腹地相较小的河段,当需要建设重力式的挡土墙时,需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2.4 植物配置的设计
生态河道规划设计与施工成为生态化的关键是进行植物配置的设计,在某地区河道的施工是为了确保水面植物景观疏密相间,不影响水体岸边的其它景物的观赏,不宜在满河道进行种植。一般情况下达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面绿化即可满足要求。备选的植物:荷花、黃葛蒲、水生薄荷、菱白、慈姑、美人蕉、水葱、田蓟、芦苇、雨久花、泽泻、睡莲等。可依照植物的价格,在当地的生长情况、形成的景观效果来进行选择。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逐渐认识到对自身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利工作者们也逐渐对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进行系统的反思。通过工程的措施、生物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某河道的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改变了社会对过去的河道的治理理念,以后人们还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更加可行的河道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34,(1):125-128.
[2]陈兴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浅议[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3):226-231.
[3]吴树鸿,杨海军等.深圳市西沥水库生态河道的构建技术与原理[J].东北水利水电, 2005,(6):42-43.
[4]季永兴,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45-247.
[5]杨海军,李永祥.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王顺中,李浩麟. 瓯江口拦门沙航道回淤分析[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03) .
[7]黄琼珠. 浅析堤防工程的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J]. 水利技术监督, 2008, (03) .
[8]郭元裕,覃强荣,左仲谋. 多片海涂围垦最优决策方法研究[J]. 水利学报, 1986,(08) .
[9]蔡正,莫敖全. 崇明东滩围垦工程实施方案介绍[J]. 上海水利, 199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