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的市场价值及二胡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
2016-10-19薛欣欣
薛欣欣
摘 要:作为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源远流长。民乐里的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在传统民乐和新民乐中都有其固有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新民乐的市场价值及二胡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
关键词:传统民乐;新民乐;二胡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乐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一、传统民乐与新民乐
新民乐是在90年代末期才广泛流行开的语汇。它具有其本身较为确定的含义。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现代的乐器、艺术手段(比如说电声乐器、改革后的民族乐器、或者是与现代技术作了一定结合的传统乐器、现代的发声技巧等)来重新演绎原有的民乐经典作品。还有就是利用传统的乐器来演奏使用现当代作曲技巧创作的作品。
新民乐中,各个常规民族乐器个性强,时代的发展使得大众对于新乐欣赏的要求越来越高,口味各不相同,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活动和商业演出逐渐增多,为了满足大众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民乐由此产生。
二、二胡在民乐与新民乐中的地位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
二胡能演绎出阳春白雪,那么融入高科技更富表现张力的新民乐则可谓之下里巴人。由于新民乐的消费群体更广且更富有商业利益的潜在价值,因此二胡无论在传统民乐还是新民乐中均有其固有的地位与价值。
三、市场经济下的新民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快速上升期,民族乐队“通俗化”、“时尚化”现象所构成的独特文化景观,不断的涌现出诸如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彝人制造、冯晓泉、曾格格等多个民乐组合,以及红遍国内外的新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后来又出现女子水晶乐坊等组合。这种现象被人喻为是对中国传统民乐的“颠覆”举措,在音乐界引起了极大震动,争议颇多[1] 。著名民乐大师闵慧芬对于一些过于商业化的新民乐持否定态度。但是无论如何,对于大众而言,下里巴人显然要比阳春白雪更容易让人接受。对于商业演出而言,除了供观众欣赏,同时还要结合舞台效果及肢体动作等共同演绎,这样对于现场气氛也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
近年来,在探求中国民乐发展道路的新民乐浪潮中,新民乐不断地开始其国际化的历程。由于新民乐是民族乐器加入现代音乐流行元素,尤其是西洋化、现代化的音乐风格,使得其风靡国内外[2]。女子十二乐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女子十二乐坊是近几年来在国内乃至国际乐坛上走红的一个时尚的演出团体。其乐队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和独弦琴等。早在1997年,王晓京先生就开始思考如何对中国的民族音乐进行重新包装,从而扩大其欣赏群体,具备进军国际主流音乐市场的能力。在以后的实践中证明,王晓京获得了成功。乐团不仅在国内,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演出的成功和市场的良好反应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但是自其诞生以来,音乐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她的评头论足。然而,有些评论者在评判视角、评论方法等方面,与女子十二乐坊的实际存在着一定的错位[3]。毕竟其主要的目的是追求市场价值,而非一味的追求其艺术价值。因此在对这样的一个新民乐的表现形式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其社会定位,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合理的进行评价,而不是揪住一点不放。
基于法律层面进行分析,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新民乐的市场价值。新民乐的发展壮大,除了涉及到著作权,如曲目的编写、编排的著作权人的利益,还涉及到著作权的邻接权,如表演者的权利、音像制品的复制发行权、广播电视广播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可见既然是知识产权,对于其市场回报而言,除了商业演出,还有音像制品的发行获得收益、电视及电台的直播与转播,这些都需要著作权人和表演者的许可授权,并向著作权人和表演者支付报酬。同时由于新民乐的观众、听众,即所谓的非物质文化的消费者,这个群体是广大的,因此其市场价值可见一斑。除了上述相关市场价值,新民乐演奏者表演的成功、作曲家被社会的认知度的上升,也使得他们参与到广告等形象代言活动中。
时代的发展变迁,新民乐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表演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新民乐的市场价值还会不断的上升。
四、总结与展望
新民乐虽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但也不避免一些失败的发生。有些节奏为了迎合市场或潮流,改变得与曲调本身有时不协调,没有了韵味,听起来显得杂乱无章;有些经典曲目的改编更是失败,很是造作。当然,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因此,在新民乐的发展过程中,切不可急功近利,尤其不能一切向商业利益看齊,而是不断的探索发展,秉承民乐的固有传统价值。二胡在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发展中更应该保持其固有特色,切不可成为谋取市场利益的工具,否则只单纯满足了商业价值,而忽略了其艺术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少定性多观察多思考——由民族乐队“通俗化”、“时尚化”所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7,7.
[2]尹青珍.对新民乐"国际化"现象的思考[J].乐器,2005.4.
[3]汪海元.如何辩证看待“女子十二乐坊”——兼与孙焕英、余文博二君商榷[J].美与时代,2006,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