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鲁国故城生态水系修复工程规划探讨
2016-10-19李雅萍吴敬峰
李雅萍 吴敬峰
【摘要】曲阜市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泗河与沂河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鉴于鲁故城古水系基本淤费,区域水系不连通,导致泗河水无法进城,城内出现无“活水”的困境。为支撑鲁国故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生态补水、径流拦蓄、河道湿地净化、水生陆生植物配置、河岸生态景观设计等多重举措对鲁故城生态水系进行修复,恢复“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长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态水系修复;工程规划
2009年,济宁市申报了《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并获得国务院批准。这个项目是中华文化标志城首批项目,也是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2011年“曲阜片区”大遗址成功纳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中“六片四线一圈”战略格局,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之一。
通过引泗河水入城,建设环鲁故城生态水系修复工程,恢复鲁故城环城水系,是曲阜魯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曲阜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举措。
1、规划编制背景
继2011年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一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之一后,2012年12月5日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推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框架协议》。协议中提出文化部将曲阜及周边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特别地区对待,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以文化引领、融合、催生经济转型发展,共同建设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
为了抓住有利契机,曲阜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曲阜市生态水系建设,率先启动鲁国故城生态水系修复工程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拦蓄调引、利用珍贵的泗河水资源补充鲁故城生态需水,支撑鲁故城生态水系建设。
1.1 中华文化标志城内涵
“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以曲阜、邹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以寿丘少昊陵、“四孔”“四孟”等古文物、古遗址为载体,保护整合提升炎黄之丘、少昊之墟、商奄之都、邹鲁之地、孔孟之乡绵延不绝密集层叠的文化遗存,使之更加具有中华文化标志意义和德化、教育、纪念、展示功能的独特的精神文化空间。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区域概括为“两城、两轴、三区”。其中的“两城”指曲阜和邹城。“三区”是指曲阜历史文化保护区、邹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九龙山生态文化保护区。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属于“三区”中的曲阜历史文化保护区。
1.2 鲁国故城概况
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建都时间达873年。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东省博物馆经过全面勘查和发掘后,揭示了故城的概貌。2011年鲁国故城被列为23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之一。
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地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处于泗河与沂河之间,延恩东路东侧。西临颜庙,北临周公庙,东临古城村。隶属曲阜市鲁城街道办事处。
1.3 鲁国故城水系演变
鲁国故城古位于泗水与沂水之间,古故城四周开挖古河道,平日可引泗水灌溉,汛期可将涝水排入沂河,系沂水支流。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故城水系除西北侧洙水尚存,其余基本淤废。故城水系已发挥不了引水、防洪、排涝的功能,亟待修复。
1.4 鲁国故城水系修复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态环境改善依赖于水系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充足的水量和洁净的水体是保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需要,有了水,景区才有灵气。有了水,才有生物栖息,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鲁国故城北临泗河、南临小沂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泗水调引拦蓄,向鲁国故城和小沂河补源,恢复鲁国故城的环城水系,对改善景区周边及城市的生态环境,曲阜片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曲阜市创建文化标志城、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规划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
2.1 基本思路
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生态水系修复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大力打造曲阜文化标志城,重点修复鲁故城废弃古河道水系,重点围绕泗河和鲁故城河、蒋沟河的水系连通展开水系布局,以实现鲁国故城的水系生态高效调配,满足防洪、生态、景观等多种需求。
鲁国故城生态水系修复规划的具体思路是从泗河红旗闸枢纽分水闸开始引水,通过南干渠分别向鲁故城河、蒋沟河调水,最终实现鲁故城生态水系修复。以沿线南干渠及支沟、蒋沟河等河道防洪减灾和生态保护工程为基础,以改建沿线渠道建筑物、新建挡水堰等河道蓄水工程为调蓄枢纽,以河道调水补水工程为脉络,逐步形成水系连续、水量有保障的水系格局,实现集蓄水、防洪、生态于一体的水系,最终在鲁国故城打造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层次丰富的水景观。
2.2 规划目标
通过编制鲁国故城生态水系修复规划,进一步查清洙水河、南干渠、蒋沟河、鲁故城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水系规划,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恶化三大水问题。促进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充足的水量和洁净的水体保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规划目标为实现水系连通、保障生态景观需水、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及促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
2.3 总体布局
鲁国故城生态水系修复规划总体布局是,紧密依托曲阜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大框架,围绕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在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有故河道基础上,通过“水系连通工程、河道蓄水工程、河道调水补水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构建起“一河两支水连通、两带多景促生态”的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生态水系修复布局,集蓄水、防洪、生态于一体,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为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构建提供坚实水利保障。“一河”即泗河,通过红旗闸南总干渠引泗河水向鲁故城补源,奠定整个生态水系修复的水源基础;“两支”即南总干渠向鲁故城河和蒋沟河调水的两条调水线路,以调水线路作为水系规划的骨干中轴,构成水系的骨架;“两带”指以洙水河和蒋沟河建设为中心的沿河生态景观带;“多景”指调水线路上蒋沟河生态河道景区、洙水河生态河道景区。
3、生态水系修复工程规划
鲁国故城生态水系规划从生态、防洪、景观建设的角度综合考虑水系生态修复,通过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生态补水、径流拦蓄、河道湿地净化、水生陆生植物配置、河岸生态景观设计等多重措施,力争把鲁故城水系打造成“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河道连通工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建筑物工程、河岸生态景观工程、植物配置工程等,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
3.1 河道连通规划
规划对洙水河、鲁故城河、蒋沟河、红旗闸南干渠等进行连通和整合,主要采取修复、整治和新开挖三项措施。新开挖红旗闸南干渠到洙水河的输水暗涵,以实现水系连通的基本要求。对鲁故城河、蒋沟河进行清淤疏浚、河道拓宽。
3.2 河道生态修复及景观规划
生态修复重点是清除河道内源污染,采取生态护坡、坡面及堤岸绿化等,将河道治理和景观文化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统一设计。注重河道自然景观的营造,合理进行人工景观建设。
生态修复模式主要包括湿地建设和河道岸坡绿化工程。利用河道内的滩地、低洼地、河道汇流处以及深槽和浅滩等,设置生态湿地;在水中和湿地设水生植物带,在河道水陆交界处构建滨水植物带,河道水上岸坡以乔、灌、花、草结合,构造层次丰富的岸边绿化带。
规划流经乡镇的河段设置亲水平台;在鲁故城河段中部建设一处小型景观文化广场;洙水河设置两处雍水堰,堰顶布设人行汀步,形成良好的亲水景观。
3.3 建筑物规划
河道生态修复需要适宜的水面和水深,同时为了满足洙水河两岸的农田灌溉,规划在洙水河新建2座挡水堰,拦蓄径流形成水面,满足河道生态修复、景观及农业灌溉的需要;为了满足防洪、引水两种用途和功能,规划建设分水闸8座,汛期落闸防洪水倒漾,农业灌溉或生态补水时,开闸引水;为满足生产、交通需要,将南干渠沿线6座生产桥进行改建。
结语
鲁国故城生态水系修复工程实施后,通过调引泗水实现泗水与鲁故城河、泗水与蒋沟河连通,将泗水引入鲁故城,恢复故城内古代淤废的水系,重现鲁故城城水相依的美丽景色,对提高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区品位,减轻景区的防洪压力和涝灾威胁,推动曲阜市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
即时,曲阜水系将实现全线贯通,城区内护城河、洙水河、鲁故城河将摆脱多年来没有“活水”的困境,“锦鲤跃清波,岸柳绿两岸”的曲阜护城河风光将很快重现。
参考文献:
[1]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
作者简介:李雅萍,女,1980.06,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