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禄寿:猴子在古代文人笔墨中的吉祥寓意
2016-10-19石玥
石玥
猴,聪明伶俐,有趣滑稽,十二生肖之一。中国人早在三千年前就把猴子录进象形文字。《山海经》和《吕氏春秋》上称其为“猿”;《楚词》里尚有“猕猴”记载;古典名著《西遊记》更是让世人熟知了“美猴王”的威力。然而在绘画领域中,猴子却“姗姗来迟”。
国人画猴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在事事追求吉祥的中国文人笔墨中,猴子的出现其实非常普遍,与加官进爵、延年益寿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猴”与“侯”同音,所以古代画手有把猴子与蜜蜂和马画在一起,取“马上封侯”之谐音与吉意。除此之外,枫树也与“封”同音,也与猴子画在一起表示封侯之意。猿猴也是长寿的象征,寓意延年增寿,因此也与青松、仙鹤常常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中。
猴子实则是较为难画,如今,可以追寻的有宋代的易元吉擅画猿猴,形象写实源自写生,系工笔风格。南宋著名水墨画家僧法常(牧溪)也善画猴,现有不少作品存于日本,但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对于猿猴题材绘画的发展有所影响。
这张是由宋代画家易元吉所绘的巨幅作品《枇杷猿戏图》。画里的两只黑猿分据苍劲大树的枝干上,一只稳定地蹲坐在粗壮的主干,另一只则攀附于悬垂的枝丫,长臂高举,重心下降,配合垂坠的枝条,让人觉得它似乎像荡秋千般,随时可能会摆向画面之外。挂在树上的那只,回头与气定神闲的一只相望,仿佛有种调皮含笑又殷殷关切的神情。画家在捕捉动态的片刻之际,也没有忽略去刻画黑猿近乎于人的情感互动。从艺术呈现的层面来看,《枇杷猿戏图》里各个物象的质感表现都很精细。黑猿身上毛茸茸的外表,让人很想触摸;枇杷树干虬结扭曲、粗糙苍老;枝条却又柔韧可屈,树叶则斑驳点点,无不体现出宋代画家对自然的观察入微,写实功力深厚。
一株枇杷(张大千认为应该是槲树),根干扭曲,自右方横斜而出,又一枝自左上角盘空窜出,再由右上悬垂下来。如此枝干,笔不相连,意却相牵,但觉画外有画,这是本幅画家别出心裁的布置法,黑猿二只,一挂枝而下,一据干而坐。挂树的一只,两手紧握,重心下垂,摇飏回荡,好似小孩游玩秋千,一方面又回头观望。
另一只黑猿,悠闲中凝神相看,两相关注,情又相牵。不但得物之态,更尽物之情。画家臻至此境界,当然非第一流高手莫办。两只黑猿,浑身毛绒绒、黑黝黝,如可触摸,这归功画家用墨的沉着,用笔的健劲,把猿身上的质感、量感都表达出来。此外石头的坚硬,枇杷树干的斑剥,树叶的转折,无不曲尽神态。《枇杷猿戏图》设色亦是精练之极,允为宋画中大幅无款的精品。
宋人作画,基本上是写实,透过写生,“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但也不全然胶着于物象,是经过一番人性的陶融而来的。体物传神,可说是宋人的长处。历来画猿,必然以宋代易元吉为圣手,按《宣和画谱》载,藏有易元吉《枇杷猿戏图》,或即此画。因年代已久,画边缘重裱切去,所以款及宣和诸印不见。相传易氏为画动物,捕捉其神情动态,一方面于家中屋后,凿池栽树,养殖各种动物,以供取为蓝本,另一方面,深入山中,观察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态,研析对此,下笔自非凭空杜撰者所能企及。
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从成祖北巡、征讨。建元宣德,在位十年(1425-1435),朝号宣宗。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二年,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议,停止用兵交。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为政以宽的措施,史称“仁宣之治”。卒葬于景陵。
此幅《戏猿图》生动地描绘了猿的三口之家,母猿爱怜地抱幼猿在怀,调皮的幼猿左手搂着母亲的脖子,右臂伸向父亲。而雄猿正攀援在隔溪的树上,摘了一串果子,引逗小猿。画面左上有宣宗自题款识:“宣德丁未御笔戏写”。丁未当是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宣宗二十九岁。画上并钤有“广运之宝”“御府图书”二印。另有清乾隆、嘉庆、宣统鉴藏印。 宣宗善画,尤喜画猿,有精湛的艺术功力。三猿不仅体态各异,神情生动,且皮毛也由于墨色浓淡枯涩的巧妙运用而显出不同的质感。
闲中生事,天性使然。
《蜂猴图》画面右上部,一只猴子从树杈上探出身子,手拿细枝,去捅一个马蜂窝。画面就定格在树枝将要捅到蜂窝的一瞬间。不见它有丝毫害怕,还得意地呲牙,好奇顽皮的天性跃然纸上。
《蜂猴图》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瞬间。溪水潺潺,修竹野花杂生,猴子却没事找事去捅马蜂窝,也增加了不少情趣。
《蜂猴图》绘于1742年,沈铨六十一岁,是他的代表作。观看他的众多作品,让人难忘的一点是:表现吉祥寓意的主题,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将猿猴与蜂绘于一图,谐音“封侯”,加官进爵、禄位高升。母猴、小猴一起出现,也有“代代封侯”“辈辈封侯”之意。
晋《抱朴子》曰:“狝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变为攫,寿千岁。”猿猴也是长寿的象征,寓意延年增寿。
上世纪以来,中国画重上复兴之途,动物画又现生机,画家中兼涉画猴的逐渐出现,如齐白石、徐悲鸿、王梦白,岭南派画家高奇峰、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等都在这方面有重要贡献。
张大千是爱猿之人,曾画过多幅以猿为主题的画作。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黑猿转世,另一方面他是以猿为友。大千画猿很善于临仿宋代易元吉的作品,易元吉为画猿曾入深山百余里,观察猿的一举一动,“心传目击,悉着毫端”,大千当不输于此,他经常豢养猿猴作伴,最多时曾有饲养十余只的记录,朝夕相处,使他熟悉猿的各种习性。此作章法,是将黑猿置于一棵遒曲苍劲的青松上,黑猿左臂紧握直立的松树干,右臂自然垂下,身躯佝偻,双腿蜷缩在树干上,充分表现出长臂猿的体态特征。黑猿的五官刻画十分精细,先以细笔勾勒,加以淡墨层层晕染,又巧妙地用白粉渲染面部,厚而不腻,薄而不失其色,结构准确,生动自然。毛皮以浓墨写成,凸显出毛绒绒、厚重的质感。树干、松针的用笔苍老洒脱,与黑猿的细写形成对比。整幅构图巧妙,猿猴形神兼备,又寄寓长寿之意,堪为佳作。
張大千出生有黑猿转世之传说,“猿”字古写为“蝯”,去“虫”,即得“爰”,故以此取名。他爱猿性通灵,纵使移家多次,仍有豢养,最多曾畜有十余头。他懂猿之生态习性,笔下动物题材屡引入画,制作仅有的版画时,亦选其为题材之一。他自谓技巧乃“取易元吉法”,仅请讬古人之辞,宝出自日常的观察、写生,故能摄其真态,穷尽其趣致活泼的天性。
张大千认为《枇杷猿戏图》应该是易元吉的“至精本也”,但图中枇杷实际上是槲树,故画名应称为《槲树双猿图》。张大千作为中国著名画家,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等,无所不能,且“包众体之长”。由于受其兄张善子的影响,大千画走兽飞禽颇见功底。此图双猿生动灵活,以干笔皴擦,后逐层染墨,槲树叶以石青石绿染之,阴阳向背层次分明,树干双钩点苔,尤显劲健。从此画看来,大千总能在工细中见疏秀与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