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购物受热捧,蓝海还是虚假繁荣?
2016-10-19JOJO
JOJO
继淘宝推出BUY+之后,京东不甘示弱,宣布在9月推出VR购物产品。同时,海外市场的亚马逊也表示正在开发VR购物。看上去陷入存量市场的电商平台们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然而目前将VR带入网购的使用场景,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
战火初现,但技术不够
VR技术如今有多火热,也许大家都看在眼里。各大厂商都想围绕着这一刚面世不久的技术做文章。除了争先恐后入局的各大游戏厂商和智能硬件公司,如今电商巨头们也在VR领域内剑拔弩张。先是阿里巴巴在今年3月推出淘宝“Buy+”计划,今年7月的淘宝造物节上,阿里VR实验室也现场展示了“Buy+”购物模式。接着同为电商巨头的京东也于近日高调放出自己的VR/AR战略,宣布与多家下游VR厂商合作,成立全球电商领域首个VR/AR产业推进联盟。放眼海外,亚马逊也效仿阿里巴巴,着手开发基于PS VR、Oculus Rift和HTC VIVE等头显的VR购物模式。
几家巨头开始押注VR购物,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的电商企业加入这个刚刚开始的战局。而目前看来,将VR技术应用到购物场景前,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阿里巴巴的“Buy+”展示时使用的设备为HTC VIVE,以VIVE为例,要达到使用该头显的PC起步配置为i5-4590处理器加GTX 970显卡。除开PC的硬件配置,包含头显、控制器和定位器在内的整套VR设备的价格目前也高达7 000元人民币左右,较高的门槛使得能够体验到阿里巴巴VR购物的用户并不多,阿里巴巴在其中的回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要开发VR购物就要持续为各种商品建模,如果给淘宝里数以亿计的商品一一进行建模,这其中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难以想象,如果将成本分摊给各个淘宝卖家,卖家们在目前回报较低的情况下也难以应允。
另一个大问题,则是VR购物只能应用到服装、家居和家装等商品品类上。此外,对于服装类商品,目前的VR技术还不足以让虚拟试穿的效果做到高度接近实物试穿,不同尺码以及针对不同身材的上身效果都难以做到高度还原现实,因此虚拟试衣间仅仅是个噱头而已。同时对纺织品类的商品,目前的VR技术无法表现出触感这一十分重要的商品属性。
知难而上,意欲何为?
正如之前所说,VR购物目前还只能停留在极客的玩具阶段,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还需更多新技术的跟进。VR技术目前也存在着限制过多和眩晕的问题,那么,这些电商巨头们在技术不成熟的前提下,仍然选择拥抱这一领域,想必也是做足了准备。除了“蹭一蹭”VR这一热点之外,可能还有更多的想法。
阿里巴巴在今年早些时候,领投了美国的MR(混合现实)技术公司Magic Leap的C轮融资,可见其对VR相关产业的热情。而Magic Leap在今年七月的淘宝造物节也来到中国为阿里巴巴站台,两者的合作关系不言而喻,阿里巴巴也许将来也会借助Magic Leap的技术将VR购物上升到MR购物这一新的高度,在购物这一使用场景下,MR技术基于现实,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更少的场地限制。阿里巴巴也许此次是打算抢先与Magic Leap进行对接,在VR购物落地的基础上提前与前者进行合作,形成技术壁垒,未来通过开发独家的MR购物场景尽早确立在这一新技术下的优势地位。
阿里巴巴欲在技术上占先机,而京东则着重发展市场。京东近日宣布联合英特尔、HTC以及暴风魔镜等30多家上下游企业成立电商领域的首个VR/AR产业联盟,并且将开发的VR购物应用“VR购物星系”开放给第三方厂商,通过吸引VR厂商的加入,达到在迅速切入用户群体的目的。
VR购物,是不是蓝海?
巨头们动作频频,但对于消费市场,用户还尚未见到真正上线的VR购物应用产品,美好的应用场景还只出现在企业端所展示的demo里。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企业早早地筹划VR购物的计划,可能是通过持续的跟进,等待技术成熟的时机。近日,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VR产业潜力巨大,但是在应用领域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国家正在酝酿相应的鼓励政策。此外,资本市场也一直看好VR领域的发展前景。在大环境的推动下,VR技术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一两年内出现大的进化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VR相关技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质变,VR购物这一新的购物场景能够给用户提供很好的使用体验,也许能对电商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电商巨头们在早期就选择跳入这一市场也不无道理。只是作为新兴技术的先行者,目前电商企业们的VR购物也有一种干货不足,噱头先行的意思。VR产业正在经历第一次的沉寂,对于其未来,我们还是应该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