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研究
2016-10-19高正亮胡光娇
高正亮 胡光娇
"""[摘 要]自编大学生入党动机问卷,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入党动机可以分为理想信念、实用功利两个因子。受调查大学生的入党意愿较高,入党动机在价值信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实用功利上的得分。分析发现,是否为学生干部对入党动机无显著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对理想信念维度影响显著,即家庭成员里有党员的价值信念得分更高,对实用功利无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国共产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23
1 问题提出
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要入党,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正确的入党动机对于个人成长、对于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体现为入党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1]如果入党的目标不正确,即使入了党,也难免会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不仅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而且毁了个人的发展。那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的现状如何,有必要进行调查和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编制
通过对30名大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收集问卷条目,开放式问题为:“你为什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访谈结束后,尽快将归类整理出的访谈信息进行条目化,即抽取受访者回答的核心意义,把句子完整化、书面化、简洁化,并合并同类条目。最终得到20个条目,采用5点量表,进行测量,保留条目如:“我想入党是因为很多人都这么想”“我入党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奉献”“入党对我来讲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2.2 调查对象
在苏州两所高校分别抽取4个班级,共332人进行调查。调查时遵循心理测量学的操作规范,最后收回问卷330份,经过整理,共得到有效数据310人,57男,253女,年龄在18~22岁。
3 数据分析
问卷搜集结束后进行废卷检核,录入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分析,斜交旋转。
3.1 问卷因子分析
首先做项目鉴别度分析,删除鉴别度较低的条目。为了考察问卷中的所有项目是否适合因素分析,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和Kaiser Meyer Olkin度量,结果Bartlett球形检验值4961.567,KMO度量等于0.911,通过分析,可以认为本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是可行的。因素分析中,删除低负载(载荷小于0.5)和双负载(在两个因素上的载荷之差小于0.13)的题目,剩余10题。各项目在两因子上的载荷见表1。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对两个因子F1、F2进行命名。一类如“我想入党是因为我很仰慕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这样的题目,将其命名为“理想信念型”。另一类如“入党后我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且升迁更快”这样的题目,将其命名为“实用功利型”。
3.2 数据分析
3.2.1 入党意愿分析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入党意愿调查,进行描述统计,见表2,根据结果,“想入党”的人群占了绝大多数,为总人数的67.7%。
3.2.2 两种价值观的t检验对入党动机的两个维度的分数进行均值比较,t检验的结果显示,差异显著,受调查大学生在价值信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实用功利上的得分。
3.2.3 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否为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的两个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入党动机的两个因子“价值信念”和“实用功利”在是否为学生干部这个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2.4 家庭成员有无党员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家庭成员里是否有党员对入党动机是否存在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成员有无党员对价值信念有影响,而对实用功利无影响。家庭成员里有党员的入党动机中的价值信念得分更高。
4 结果和讨论
4.1 自编入党调查问卷情况
自编入党动机调查问卷,因子分析保留两个因子,通过对两个因子所属项目内涵的分析概括,将两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理想信念型” 和“实用功利型”。
4.2 入党动机的总体状况通过调查发现,“想入党”的人群占了绝大多数,为总人数的67.7%,因此从入党意愿上讲,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学生占了绝大多数。通过对入党动机的两个维度的均分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发现,受调查大学生在价值信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实用功利上的得分,说明大学生在入党动机的构成方面,总体还是比较正确的,当然,也存在功利化的现象。
4.3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因素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否为学生党员对入党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入党动机的两个因子“价值信念”和“实用功利”在是否为学生干部这个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家庭成员里是否有党员对入党动机是否存在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成员有无党员对价值信念有影响,而对实用功利无影响。家庭成员里有党员的入党动机中的价值信念得分更高。
5 结 论
大学生中“想入党”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说明入党对大学生还是有很大吸引力。在入党动机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总体还是比较端正的,但也存在功利化的现象。当前,在价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范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对大学生的入党激情更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引导,加强大学生的入党教育。[2]另外,家庭成员有无党员对入党动机中的价值信念有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烨,徐名颂.当前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8,20(3):576-579.
[2]郭秀兰.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3):150-151.
[摘 要]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设,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全面构建亲民、便民、惠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必要对成都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12
1 引 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中国已经掀起了一股全民体育健身的热潮。
2009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体育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2009〕23号)的职责调整中提到要“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的职责,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体制改革”。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研的对象
以成都市5城区: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锦江区、成华区,及周边区市县社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成华区建设路街区为实地考察对象。
2.2 调研的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②访谈法。③实地考察法。调研期间笔者对成华区建设路街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实证材料。
3 “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概念
部分学者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一种活动。闵健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ZW(]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2.[ZW)]肖林鹏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ZW(]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ZW)]
4 国外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状况
4.1 美国
1979 年,美国连续推出“健康公民”计划,“为大众提供较为充足的硬件设施是美国政府主要的体育管理职责”;[ZW(]周兰君.美国大众体育管理方式管窥[J].体育学刊,2010,17(9):45-49.[ZW)]在“健康公民 2000 年”计划中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公共体育设施;在“健康公民2020年”计划中体育活动是42个分项目之一,共有15个子项目,无疑会积极地推动美国国民健康计划的开展。
4.2 英国
1975年,英国发布的《体育和娱乐》白皮书确定了体育和娱乐在福利国家的合法地位;20世纪80 年代由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将公共体育服务从体育设施建设转移到提高公众的体育参与程度上。
4.3 日本
1961 年,日本即颁布了《体育振兴法》,推动了日本体育的发展;1968年,日本开始制订体育发展的中长期计划;1971年,保健知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普及及振兴体育的基本策略》;2000年,在日本又颁布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
5 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 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状
成都市的体育服务组织构建相对完整,主要由组织管理网络以及人员管理网络组成。成都市体育局是成都市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职能部门,是整个公共体育网络的核心。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布以来,成都市注重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致力于向民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十一五”规划期间,实施“全民战略、金牌战略、品牌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相比于2009年成都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7平方米,现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01平方米,全省体育人口每年新增40万人,共新增逾200万人。同时,“十二五”期间建设社区全民健身广场300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200个,30%的行政村有公共体育设施,21个市(州)分别建设一个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85%的市(州)具备承办省级综合运动会的能力。
5.2 成都市成华区建设路街区现状分析
5.2.1 成都市成华区建设路街区简介
建设路街区于1965年正式定名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管辖电子科大、培华路、建设中路、圣灯寺4个社区,面积3.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万人,流动人口6.4万人左右。其中建设路处于成华区的核心地段,全长近2000米,自猛追湾横跨一环路和沙河至二环路,是建设路辖区最主要的商业街道。
5.2.2 体育设施情况
经实地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游泳池(馆)7个;网球场1个;足球场1个;台球馆3个;健身房4个;羽毛球馆2个;公共健身设施15处。在建设路街区居民占总体育面积为336412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约为33642/6.2w=0.543,低于全国人均体育面积1.46平方米。
5.2.3 建设路街区人均体育面积较低原因分析
整个成华区的体育人均面积是高于全国的,而建设路街区作为经济中心却低于全国水平,一方面是由于成华区的体育场馆分布不均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本次调查建设路街区人均体育面积仅以街区内的对外开放的场馆设施为对象,辖区内的中小学与高校内的场馆对外开放频率低均不在调查数据之内;但其主要原因仍然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较低,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充分利用意识不高。
5.3 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快速发展,但仍有不足:一是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和质量差距较大;三是城、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四是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社团没有充分发挥公共体育服务的作用;五是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