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身山水间 笔端现神韵
——记山水画家王寅

2016-10-19周月庆

国画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王寅笔墨画作

周月庆

投身山水间 笔端现神韵
——记山水画家王寅

周月庆

秋水无言山有色

走进津门山水画家王寅的画室,墙上一幅幅气势磅礴、恢宏壮美的山水画让人顿感湖光山色扑面而来,年近七旬的王寅正在墙上绘制着最新的作品。和大部分画家伏案作画不同,王寅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墙上完成的,他说这样作画不仅有助于一气呵成,还能统观全局。王寅笔下的山水画气韵生动,充满阳刚之气,只有长期深入大自然、投身山水间的画家才能用灵巧的艺术笔墨创造出如此的精品。

作画灵感源于真山真水

从幼年时期就酷爱丹青的王寅对山水画有着执着的深情,他深知临摹古人画作只能单纯地提高笔墨技法,若要画出令观者产生强烈震撼感、心胸为之开阔的精品山水画,必须深入大自然,体悟自然之理以及人生之理,用真山真水给予的灵感创造出意境之作。

于是,王寅多次带着画笔前往泰山、黄山、峨眉山、张家界、大小三峡、九寨沟采风写生,用自己的审美眼光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描摹自己内心的青山绿水。王寅说:“有了一定的山水画基础后,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灵感,自然对一草一石、一花一树的结构和姿态都能够有深刻理解,再进行创作便能画出大自然的神韵。”他在每幅山水画中都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无论山峰、白云、瀑布、溪流,都是有感而画,个人面貌愈发鲜明。

面对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风景,王寅在创作中又是如何进行取舍的呢?“画作的构图是对画家水平的锻炼,首先要掌握所有的绘画基础知识和构图方法,然后再根据多次真山真水的写生经验人为地安排出更具美感的构图。无论大画还是小作,都要做到有章法,画面的明暗、虚实、繁简都须取势得体,这就是‘六法’中所说的‘经营位置’。”

笔墨技法是山水画灵魂

研习中国山水画五十多年的王寅善于用忽浓忽淡、忽干忽湿、忽急忽缓、忽张忽弛的笔墨来描绘自然山川的神奇变化,“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和使用。画国画,笔墨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段。笔道苍润刚柔的变化和颜色浓淡干湿的层次,既可以体现山水的外在面貌以及空间、层次、质感、氛围等,又可用笔墨构成山川神奇的变化,或奔放,或苍茫,以体现画家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从而使人感受到画作的韵味和画家的艺术个性。”

在王寅的画作中,无论是峰峦沟壑、大江飞瀑,还是春树夏草、小屋石桥,都是用传统笔墨规规矩矩地皴、擦、点、染,每一幅作品都是水与墨相互交融,形成丰富的层次关系,寓精微于博大,别有一番艺术韵味。

虽然王寅已年近七旬,但是他的思想并不保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山水画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有所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没有传统和笔墨的基础,创新只是空谈。另外,还要在此基础上接触大自然,从山水间寻找创作灵感。”

打基础从传统技法练起

对于年轻的书画学艺者,王寅建议他们必须从传统开始学习:“没有传统做基础,创作从何而来?就像盖楼打地基一样,地基打不好就有塌陷的可能,所以基础很重要。不管你画人物、花鸟还是山水,不从基础练习笔墨功夫,一上来就学泼墨、写意,画到一定程度会发现自己的功夫不到位,到时还得从基础练起。”

王寅说,自己五十多年前学画初期的主要功课就是打基础,练习传统技法;中期才开始临摹大家画作以及写生,把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创作成画;后期开始从传统中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绘画创作没有顶峰,任何时期都要创新。”王寅说。

溪山幽居图

峡江行

观瀑图

云深谷翠

王寅,1946年生,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当代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理事,大运河书画院理事,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部分作品被馆藏并收录入各种画册,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曾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

猜你喜欢

王寅笔墨画作
王寅
笔墨童年
学生画作欣赏
在策马扬鞭自奋啼的年代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笔墨厨神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笔墨厨神
王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