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
2016-10-19赵晋玮丁贤为邹美凤赫英娟马子媛
赵晋玮,丁贤为,邹美凤,赫英娟,马子媛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
赵晋玮,丁贤为,邹美凤,赫英娟,马子媛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目的: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作初步扫描,探讨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抽取牡丹江医学院400名学生,对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对占有型的爱情态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型和现实型则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感情状况对浪漫型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游戏型则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自尊水平越高,学生的爱情态度越倾向于占有型,反之则倾向于同伴型或现实型;父母感情状况越好,其爱情观越倾向于浪漫型,反之倾向于游戏型。
大学生;爱情观;父母感情;自尊水平
恋爱、结婚是个体成年早期的重要内容,埃里克森认为,人在 18~25 岁时对性的觉醒已达到基本成熟、稳定。[1]大学生正处于这一阶段,调查中有恋爱经历的占64.8%,研究表明爱情态度是影响爱情关系的重要因素[2],为防止课业繁重的医学生走向恋爱误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爱情观显得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牡丹江医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共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低自尊290人,占90.34%,高自尊31人,占9.66%;在父母感情状况中,非常恩爱128人,占39.88%,比较恩爱109人,占33.95%,一般66人,占20.56%,比较紧张14人,占4.36%,很紧张4人,占1.25%。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编问卷,主要用于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父母感情状况等。
1.2.2爱情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Love Attitude Scale一Revised,LAS-R)
该量表有六个维度,每维度7题,共42题。其中,各分量表的信度介于0.706~0.818[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要求被试描述对爱情的态度和信念,量表采用Likert式5点等级计分,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均为正向计分。
1.2.3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信度在0.77~0.88。[2]量表共10题,采用4点记分法,1为非常不符合,4为非常符合。其中,3、5、9、10题需反向计分。采用理论中数25分来划分自尊的高低。[3]
1.3资料收集方法
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统一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80.2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和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 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自尊水平与爱情态度的F检验
根据表1,低自尊学生在同伴型和现实型显著高于高自尊的,在占有型显著低于高自尊的。
表1 自尊水平与爱情态度的F检验
注:*,P<0.05;**,P<0.01。
2.2父母感情状况与爱情态度的F检验
由表2可知,只有浪漫型和游戏型在不同的父母感情状况间差异显著。事后检验发现,父母感情越好的学生越浪漫,越差的越倾向于游戏型。
3 讨 论
3.1自尊水平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
自尊也称自尊心,国际学者J.D.Brown[4]、S.Coopersmith[5],国内学者朱智贤[6]、顾明远[7]、林崇德[8]、黄希庭[9]、张玲[10]等都纷纷为“自尊”下过定义。综合比较,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与情感之间有密切联系。[11]本研究发现,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在爱情态度上倾向于占有型,自尊水平低的倾向于同伴型或现实型。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本次调查采用的是Rosenberg的自尊量表,该量表存在价值和能力两因子[12],高自尊相较于低自尊被试更希望能在爱情关系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具有更强的控制欲,同时研究学者Astra和Sing[13]还指出,高自尊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较主动、自信,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故而更倾向于占有型,而不是与恋人保持安全距离。②低自尊的大学生相对来说缺乏安全感,人际信任水平低[14],故而更倾向于将配偶的价值最小化,不愿承认对方对自己的安慰和支持[15],只有在长时间的相处或者物质保障下才能获得安全感,所以在爱情态度上更倾向于同伴型或现实型。
表2 父母感情状况与爱情态度的F检验
注:*,P<0.05;**,P<0.01。
3.2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
唐利平、黄希庭认为父母的婚姻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子女对父母婚姻关系的认知是影响个体恋爱观形成的重要因素。[16]本研究调查发现,父母感情越好,大学生的爱情观越倾向于浪漫型,反之则倾向于游戏型。家庭是影响个体最大的微系统,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其行为方式在子女的角色行为发展和人际关系发展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17],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表现在孩子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当个体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会将其在父母互动中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交往过程中,于是就会出现父母感情好的被试,更容易处理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也更相信爱情,倾向于浪漫型,而父母感情差的被试则对爱情持怀疑态度,认为爱情可有可无,更多怀有猎奇心理,倾向于将爱情视为一场游戏。
综上所述,自尊水平与父母感情状况都可以对大学生的爱情态度产生影响。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甚至于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做起:首先,我们应该扩大此类研究结果的普及度,学校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其次,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感情的好坏、对爱的表达方式以及父母对爱情持有的态度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模仿能力,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树立榜样。最后,社会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社会应该在新闻媒体上开展一些关于爱情的专题讲座或播放具有指导意义的爱情影片,既能帮助家长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又能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建立。另外,文章研究得出的结论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针对不同之处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得到补充,使关于爱情态度的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
[1]耿晓伟,郑全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43-244.
[2]曹杏娥.大学生成人依恋、自尊与爱情态度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3]李巧玲.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研究,2011(32):183-184.
[4]J.D.Brown.Self-esteem and self-evaluation:Feeling is Believing[M].New Jersey:Have and Louda In JerrySults(Ed.):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M].1993:27-58.
[5]S.Coopersmith.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M].San Francisco:Freeman,W.h.freeman,1967.
[6]朱智贤.心理学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五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9]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0).
[10]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86-193.
[11]黄凯杰,李丹,赵倩.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4,29(161):32-37.
[12]Tafarodi R.W.Swann WBJr.Self-liking and Self-competence as Dimensions of Global Self-esteem:Initial Validation of Measure[J].Pers Assess,1995,65(2):322-342.
[13]Astra R.L,Singg S..The Role of Self-esteem INaffiliation[J].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 dioiplinaiy,Spplied,2000,134(1).
[14]刘冉.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12(28):20-23.
[15]叶映华,吴明证,姚乃琳.个体自尊与婚姻满意度关系的模型构建[J].应用心理学,2009,15(1):84-89.
[16]唐利平,黄希庭.择偶观的进化论取向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3):43-48.
[17]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3):298-304.
10.13939/j.cnki.zgsc.2016.35.115
牡丹江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44)。
赵晋玮(1995—),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牡丹江医学院本科在校学生;赫英娟(1978—),女,辽宁省岫岩人,硕士,讲师,牡丹江医学院心理教研室(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医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