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好声音
2016-10-18
在这个涌动着反智情绪的社会中,读书无用论总是轻易地受到众多赞扬,读书人的悲凉处境总是被带着嘲讽的态度围观,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说实话,我也被无数次问过,你读北大出来能干什么?不还得跟我一样工作挣钱吗?读那么多书不还得嫁为人妇吗,有什么用?对此,我想说的是:哪怕我们做着同一份工作,我不会同你一样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得失;哪怕我们都将归于家庭的琐碎,我知道琐碎之中也有诗意与温情;哪怕我们都将面对生活的苟且,我会为我的子女在嘈杂中开辟一道安静的缝隙。
——语出中国青年报文章《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作者王昱
我看到,当年对平凡之物的赞美,变成了对崇高之物的嘲笑,最后变成对卑贱之物的偏好。
——朋友圈里流传一篇文章,是知名媒体人、诗人徐沪生在复旦哲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题目叫《独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读过上百本经典》,其中引用了他早年的这几句诗。他说:“今天,这种偏好还很流行,甚至变本加厉了。”同样,网络泡沫,映照着我们这个过度喧嚣的时代,以及喧嚣中的那一抹虚空,甚至会放大这种“对卑贱之物的偏好”。但就像网上那些流行的“鸡汤文”,永远不能代替经典给予我们灵魂的慰藉一样,网络喧嚣也无法撼动我们的社会价值底线。
天空既在我们的头上又在我们的脚下。
——《瓦尔登湖》里的这句话颇具哲理。清华大学邱勇校长为今年录取的大学新生送上的书,就是这本《瓦尔登湖》。置身一个浮躁复杂的社会中,青年们要谨记宁静致远,学会“知止”。任何人的自我实现,都需要独立的思考、冷静的克制和枯燥的坚持。而这些,都需要你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竭尽全力去构建一个完整又不断深入的精神世界,做“自己王国的国王”。浮躁,不会把你带向远方,这种精神的历练、与自己的对话,是成长的“必修课”。而这,正是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所要极力传递的。
年幼的孩子被灌输宏大的理想,却未曾想见未来的自己,将会在人生的十字街头,迷茫地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他们中的大多数注定会成为无名的一代,但没有人被告知这其实是一种常态,为此他们急躁、徘徊、挣扎、无力,在潮起潮落中无所适从,他们会是中国“迷惘的一代”吗?这或许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俞诗逸论平庸
编辑/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