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捕捉会议新闻点的“慧眼”
2016-10-18宋洋
宋洋
[关键词]会议新闻点;重要性;方法
会议新闻就是会议上发生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通常可以理解成是报道会议的新闻。会议新闻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方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的新闻栏目中,会议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宣传报道方式科技化、多样化、灵活化的今天,会议报道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方针的坚决贯彻、执行。但是由于一些新闻媒体的新闻意识不强,导致了新闻报道的格式千篇一律,不同程度存在着“多、长、呆、空”的问题,严重地缺乏创新思维,这样就不能够提起人们观看会议新闻的兴趣,影响了传播效果。
如何在万千“会眼”中练就一双晶莹剔透的“慧眼”?如何在会议采访中看得深远?对于一名记者,尤其是一名时政记者来说,这是一门必修课。然而挖掘会议新闻点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要做好会议报道,其思维的转变方式十分重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创新思维。
一、换位思维,贴近群众
如今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群众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新闻报道,也不能去深刻体会新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含义,人们往往更加喜爱直接获取那些立竿见影的信息。受众不会在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个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开了什么会,他们在乎的是,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要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站在受众的视角去审视每一条新闻,也就是要将会议新闻的报道进行换位思考。在采访中设身处地地考虑群众的感受,考虑广大群众最想知道的新闻是什么,并且把其作为前提来追踪报道线索以及报道所需题材。新闻稿中只要突出这项内容即可,其余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省略掉。切记会议类报道最忌讳大段领导发言的生搬硬套,容易写的生涩枯燥。报道在传递会议的主旨的同时,可以引用部分精彩的,受众感兴趣的直接或间接引语。还可以对现场听众进行采访,增加新闻报道的广阔程度。
二、逆向思维,标新立异
会议新闻的报道往往都是程序化的态势,写久了容易模式化、僵化,形式上不创新,就好像旧瓶装新酒,即使新闻内容再好,也不能获得观众欢迎。如何从千篇一律中的报道模式中脱离出来,使新闻报道能够独树一帜,成为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新形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议新闻报道的逆向思维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新闻记者无须直接报道会议的内容,而是采用一种逆向包抄的方法,从会议消息的约束脱离出来,根据会议背后中最优新闻价值的事件或者某一个闪光点进行报道,这样就会给群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电视消息《听证会上的惊天一“抛”》(黑龙江电视台2009年12月8日),这是一条完全由新闻现场构成的主题重大的独家报道。这条消息从听证会上唯一持反对意见的代表为了争取发言机会而采取出人意料的办法入手,反映了民生的重大问题,主题深刻。2009年,国内的燃气、电、供热、自来水等生活必需品的调价听证会密集登场,“涨”声一片,公众普遍表示难以承受。临近岁末,哈尔滨市又宣布要将自来水价格上调33%,市民普遍认为涨幅过大。但听证会上32名代表中有31名一边倒地同意涨价,听证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听涨会”。听证代表刘天晓,多次举手想要表达反对意见未果。记者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当刘天晓由于得不到发言的机会,愤怒地将桌上的矿泉水瓶抛向主席台时,记者及时地拍摄到了全过程。现场有十几家媒体采访,记者凭借对新闻的敏感,独家捕捉到了这个具有新闻价值但又转瞬即逝的珍贵瞬间。此条消息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观众表示,报道虽短,却非常震撼,并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们的心声。与此同时,由于现场报道的独家性,此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而有关价格调整是听证会还是“听涨会”等问题,也成为当时公众热议的焦点。它传递的“深层信息”,完全符合现代观众对新闻事件穷根究底的心理需求。
三、发散思维,“节外生枝”
发散性思维是以一个新闻事实为中心,以中心为主题把思维向周围扩散,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全面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一般会议的报道,新闻记者通过发展思维,进行全面的思考,可以选出一个或几个有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报道。其对会议报道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都不做要求,只要求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对一些新闻报道的侧面,而且深受读者关注的新闻信息加以报道。
《扬子晚报》记者应邀参加一个全省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会议开到中午12时20分才散会,正当记者为没有什么写头而发愁时,看见工作人员拎来一大堆盒饭,与会的副省长、银行行长接过去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立即眼睛一亮,写出了《省长行长吃盒饭》的消息:“签起贷款来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省级银行行长们,昨天在开联席会议时的工作午餐是简单的盒饭,与他们共进午餐的还有副省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等。”这样的会议新闻读起来,确实有一股清风扑面的感觉。
会议新闻是我国众多媒体报道新闻的重要内容,如果想要在众多的新闻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让群众对其更加感兴趣,就一定要编写出一些有新闻价值、关注度高的新闻报道,所以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记者要努力培养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这不只是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它是一种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新观念。它更是认识会议新闻事物的“透视镜”,是好新闻作品的“催化剂”。相信记者具备这种创新思维,将会孕育出更多闪耀时代之光的会议新闻彪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