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台节奏的魅力

2016-10-18彭博

活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

彭博

[摘 要]戏剧是一种空间——时间的艺术。场面调度解决的是空间问题,而节奏则解决实践的问题。舞台节奏是戏剧艺术处理手段之一;也是激起观众产生与演出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和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基本组织内容,是综合艺术各部门因素和演员创作的形象的心理与情感上的表现。

“舞台节奏”是激起观众产生与演出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和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演员在处理舞台节奏时,要综观全局,统筹安排,把握好全局的脉络和层次,使其节奏层层推进,一浪推进一浪,从而使思想内容有机的进展。舞台节奏组织得当,可使演出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人格性格丰满,主题得以深化。

[关键词]舞台节奏;情绪情感;艺术魅力

舞台节奏,其特征首先在于它的创作材料主要是演员的表演艺术,人物的内在节奏,表现在整体舞台节奏之中,并起到主要的作用。舞台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每一种艺术元素都具有它自身的节奏特点,这些节奏特点,必须在统一的演出目的下,协调于演出的完整过程之中。

节奏是一切运动的组织原则。节奏,这就是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这就是十分有目的地把任何一个过程,根据花费最少的力量而达到最大效果的原则,组成统一整体的一种规律性。

节奏,也是“速度”的另一种表现方式。速度的快与慢,正是节奏最明显的特点。这样掌握节奏,也就是掌握“速度”,因为速度我们更容易理解它。

不论在剧作的分析中,以及在排练中,特别在演出中节奏都是至关重要的,确实,节奏是创造的基础。如果不能够为整体演出找到统一的节奏,也就不能够和其他扮演者共同创造出一个协调的整体。为了认识表演创作中的节奏并真正在创作实践中掌握节奏这至关重要的元素,我们还要继续学习研究和深化讨论。

一、舞台节奏的全在性

艺术中的节奏,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表演时舞台语言和舞台动作的节奏感,既要符合生活逻辑,又要符合舞台创作规律,看起来很自由,实际上逻辑性也是非常严格的,稍一出格或不符合舞台美学的要求,观众马上就会感到不说服。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这就是所谓表演的“分寸感”也就是“节奏感”。那么,我们演员创作的节奏感要始终一句剧情变化、变幻,处理节奏不能忘记其完整性。

在表演排练和演出中,我不断地认识了节奏并不是单一的存在的,它就像是一个大括号,把所有的内容包裹在里面。舞台的节奏并不是靠一两个演员创造的,而是舞台上所有演员共同营造的。总之,节奏的整体性更重要。

二、处理舞台节奏的基本方法

(一)运用“内心到外部”与“外部到内心”增强节奏感

内部心里节奏是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的强弱、快慢、长短和张弛;外部节奏则表现在形体与语言上的强弱、快慢、长短和张弛上。外部节奏是内部节奏的外在表现,然而它们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雷雨》中,鲁妈与周朴园30年后重逢,并且相互认出对方之后,他们的内心感慨万千,情感涌动的幅度很大,在内部节奏上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在外部节奏上,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方式,甚至鲁妈撕毁周朴园给她的那张使她感到屈辱的支票时,尽管是有力的,但却不是激烈的。这种“内紧外松”、“紧打慢唱”的节奏处理恰恰准确地表现出了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与人物性格。

表演的外部节奏一般是有心理节奏的变化而产生的,然而在表演上,演员有时却可以利用外部节奏的变化来引起心理节奏的变化。其实,表演的外部速度与心理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则并不一致。有时人物的心理节奏非常急促,非常紧张,但是行动的速度却并不一定急速。处理速度与节奏时,并不是速度快慢的问题,而是表现在速度与节奏的变化上。戏曲界讲究的“逢强必弱,逢快必慢,逢高必底,逢张必弛”。正体现了表演中掌握速度与节奏的辩证法。没有弱,就显不出强;没有低,就显不出高。

所以说,处理舞台节奏的方法,一定要内心与外部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二)音乐—节奏最好的搭档

音乐是寻找到剧作的基本节奏的最佳途径,在我们的表演课堂上,经常运用音乐为“诱饵”,帮助我们寻找剧本中角色的基调与节奏。表演的素质训练,排练大戏的人物塑造,我们都是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元素。

(三)营造节奏的艺术手段

正因为节奏是渗透在演出艺术的各个方面,因此铸成节奏的艺术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摘录上海戏剧学院叶涛与张马力教授在《话剧表演艺术概论》中有关节奏起伏层次手法的部分论述参考:

1.抓重点。节奏既然是力度、幅度、速度的有规律的运动,必然是有其重点,就像音乐中每个小节的强拍、每一乐段中的主题乐句、整个乐曲中的高点。按剧情发展的流程,细心地抓住一个个的重点,提纲挈领,节奏的层次起伏就分明了。当我们高手到重点,抓住强的地方,弱的地方也就自然地感受到了,强与弱的区别也就被抓住了。全剧情的高潮,每一幕、场中的次高潮就是大重点,而每一幕、场中也还有其小重点,分量不同,作用也就不同,层次的细致差别也就能够感受到了。

2.抓停顿。戏剧演出时没有台词而只有行动时,一般都叫作“停顿”,并非一动不动地坐着才叫停顿。因此停顿不是静止,不是无动于衷。恰恰相反,正因为停顿时正是“演员—角色”内心激荡而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情绪表现更为强烈、清晰,就像乐曲中的休止符,声断意不断。在停顿时戏会更充实耐看,更有表现力。这是内心独白直接通过动作和表情鲜明地表现在外,使观众更能集中注意于角色的内心的活动,窥测角色的心理状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辉煌的闪光的停顿称作“明星停顿”。停顿是节奏抑扬顿挫中的顿挫法,它一般地是由演员和导演共同创造的。

3.抓对比。艺术创作少不了对比法。戏剧中的动和静、抑和扬都是一种节奏的对比。在激情迸发之前,先让他压下去,充分积累后再爆发,这种力量更强。在悲来到之前尽可能的喜,也会产生对比的效果,在对比中互相衬托,互相烘染,节奏与情绪色彩就会更丰富些,更为强烈些,也就更有感染力。性格的对比,也表现为一种节奏的对比。演员可以充分地利用种种节奏的对比的有利条件,来强化自己的表演和情绪的表达。

4.抓过场戏。过场戏一般是戏剧中“无话则短”之处。但是有时为了交代,有时为了连接,有时为了爆发前一时宁静等等,需要而不能不保留在剧本和演出之中。这种过场戏应该削弱、冲淡,演员抓过场戏也绝非为了强调它。我们常看到有些演员不顾自己在过场戏中的表演应当被削弱和冲淡,反而拼命把戏做足,这就必然的影响整出戏的层次起伏;如果自己扮演的角色强化了过场戏,就必然相对地弱化、淡化了重点戏、高潮戏。处处用力必然造成平直无趣。既要有渲染强调,也要有削弱冲淡,合理搭配才能使整出戏的节奏的层次起伏为观众所感受,造成良好的剧场效。

(四)演员的整体节奏感

演员与导演通过排练,共同商定一个节奏总谱是很有必要的。总体上由导演掌握,每个角色的节奏应由演员来分别掌握。演员要把握好节奏总谱下的演出节奏,演员务必要设立自己的角色总谱,使表演富于层次起伏感。表演者的激情起伏变化。或大悲大喜,或复杂许多,动作与台词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刚柔强弱,断链疏密,甚至语气语调和韵律的变化,动作搭配和步调,不可以随意为之。都必须用“总谱”予以规定。

总之,戏剧节奏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去营造的。正所谓,没有舞台节奏的戏剧不是好的喜剧,不会掌握节奏的演员不是好的演员。

一部成功的话剧,必然有其成功协调额舞台节奏。好的舞台节奏不仅可以使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到演员的情绪、情感;还可以把观众引入到戏剧中,生活在戏剧中。这样戏剧就不只是戏剧,而是让观众通过戏剧,对生活有了一个新的体会、新的尝试。

总之,一个好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不仅要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和丰富的情感,更要有掌握舞台节奏的能力,让观众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舞台节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感受得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排练和演出中,逐步积累经验。

戏剧因节奏而精彩,只有掌握节奏才能真的步入戏剧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导演学基础教程》 鲍黔明.

[2]《戏剧导演》张仲年.

[3]《演员创作素质训练》 中央戏剧学院 叶长海.

[4]《表演教学手册》林洪洞.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培养路径浅析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舞台灯光设计的功能与魅力
舞台音响的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