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罗马遗产: “玩命”的斗兽场

2016-10-18章夫

看历史 2016年9期
关键词:角斗士凯旋门斗兽场

章夫

古罗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斗兽场的分布图可见一斑: 古罗马最高执政官拥有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等。

倘若把欧洲比作一本精致的相册,那么意大利无疑就是其中那张最老的照片。

古老,甚至有些发黄,不过偶尔能嗅到阵阵清新的气息,浓而不腻,沉而有味——因为有古罗马,意大利有资格在欧洲傲视群雄。这一切,都可以把我们拉回到神圣的古罗马,拉回到文化的本源,拉回到人性洪荒的篝火旁……而最能直接体现这种“本源”的,当数古罗马遗址中的斗兽场了。

古罗马遗址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昨天和今天在这里对话,古罗马遗址群落被现代化建筑群包裹得严严实实。透过现代气息十足的建筑群,那片巨型残柱耸立的遗址特别打眼,远远地就可瞧见。好象没有那些残垣断壁作陪衬,今天的这些建筑群落就不完整一样,十分协调,十分友善,十分气派。

那片叫做古罗马遗址的所在甚是宏大——这里是古罗马的政治商业中心。据说它是在1930 年被考古学家发现,1940 年拆除了这个地区的房屋后开始发掘,76 年过去了,这片遗址仍处于发掘和修复状态之中。

遗址中心是广场,四周是元老院、法院、凯撒庙、商业中心,正面是一座巨大的凯旋门,它为庆祝古罗马占领北非领地而建。看着这片只有地基、石柱和瓦砾的宽阔遗址,我眼前立刻出现了历史剧《斯巴达克斯》里复杂的场景。

无可厚非,这是欧洲人类文明的一块基石,尽管繁华和声势均被岁月消褪,然而正因为有这基石, 欧洲才有今天新的文明。

离这里不远就是举世闻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与遗址亦庄亦谐,相得益彰。很大程度上讲,古罗马斗兽场就是古罗马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凯旋门与斗兽场看似两处相距一定距离,彼此独立的建筑,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公元315 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庆祝在城北米尔维奥桥击败暴君马克森提,特地下令修建一座凯旋门,距今1700 年过去了,这座凯旋门巍然屹立——它就是君士坦丁凯旋门。资料显示,这座三拱式的凯旋门高21 米,宽度超过25 米。中拱高而大, 侧拱矮而小,均以古罗马典型特征的哥林多式石柱作为框饰,同时还将以前古罗马纪念门上的雕像和浅浮雕装饰在门上,以体现其帝王之气特有的富丽堂皇与雍容华贵。

因为此,这座凯旋门成为古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之后的法国巴黎凯旋门,就是以此为蓝本加以构建的。

靠近拱门的路基上看到一个圆圈,随行的向导说,这里曾有一个名叫麦达苏丹特的锥形喷泉,建于公元1 世纪的。旧迹犹存,喷泉早已干涸。这里的一草一木大抵都可以闪回到千年以前,徜徉其间, 难免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君士坦丁凯旋门西侧,就是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准确地讲,应该说古罗马斗兽场的东侧,就是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因为古罗马斗兽场的历史要比君士坦丁凯旋门还要早243 年。

韦斯帕西恩

严格而言,古罗马斗兽场应该叫古罗马大竞技场。更为准确地说,应该叫做科洛赛姆大竞技场。只不过后来人们习惯叫斗兽场罢了。

史载,斗兽场建筑的地基,原是古罗马帝国有名的暴君尼禄皇帝金宫中的一个小湖。

公元64 年,因罗马城内发生大火,尼禄皇帝便嫁罪于基督徒,随后大规模迫害基督徒。公元68 年6 月9 日,尼禄在得知元老院已罢免他,并且宣布他为罗马人民公敌之后,自杀身亡。

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统治。直到公元69 年,古罗马帝国方真正进入弗拉维王朝时期。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 年)是弗拉维王朝的缔造者,刚刚征服耶路撒冷得胜回朝的他,为了避免前车之鉴,决定用斗兽场填平并埋葬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昔日帝王之所变成公共娱乐场所,这一伟大的决定得到了罗马人民的热烈支持。

说干就干。工人就是耶路撒冷战场上带回的10 万奴隶,他命儿子提图斯具体指挥这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工程历时8 年,公元80 年正式落成。

这既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政绩工程。因而既俘获了民心,又彰显了政绩。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罗马斗兽场堪称韦斯帕西恩时期的“凯旋门”。

斗兽场工程竣工之际,韦斯帕西恩下令举行了为期100 天的庆祝典礼。让他的将士和百姓尽情享受胜利喜悦。

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记载,这100 天时间里,5000 头猛兽与3000 名奴隶、战俘、罪犯轮番上场“表演”,这种人与兽、兽与兽、人与人的

血腥大厮杀,直到这5000 头猛兽和3000 条人命拼尽最后一口气,流干最后一滴血。

无怪乎有这样的形容,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

有这样一组数字来展示斗兽场之大:占地面积约2 万平方米的斗兽场,可容纳近九万人同时观看表演。最大直径188 米,小直径156 米,围墙高57 米, 圆周长527 米。这些水泥和砖石构成的环形竞技场, 仅仅用石料就达10 万立方米,全部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

古罗马斗兽场显现出的巍峨、雄浑,至今让人赞叹不已。外观上看,斗兽场呈正圆形;俯瞰时, 斗兽场又是椭圆形的。这样的圆形阶梯状设计,给后来的歌剧院、体育场提供了范本。

斗兽场

斗兽场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置身其间,足够震撼你的灵魂。

这真是一个堪称迷宫般的建筑,斗兽场内部结构共有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这样的三种柱式十分眼熟,我在雅典的遗址上看到过。

80 个圆拱看得你眼花,是它们托起了斗兽场的前三层。到第四层,建筑风格为之一变,小窗和壁柱装饰成为主角。

古罗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斗兽场的分布图可见一斑:古罗马最高执政官拥有特殊的“包厢”; 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 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等。

四周一层层看台,一直排列到顶。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 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最上层有50 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 个拱形成了80 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 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直到找到自己的位子。另有160 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 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如果碰到混乱和失控,场内的人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快速疏散。

这样精巧的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有机的结合, 不要说千年前,就是放在今天都是极其先进的。先进的还不止于此,由于竞技区要比第一圈看台低5 米,所以场中还可以灌水成湖。据说公元248 年, 庆祝罗马建成1000 年时,斗兽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并做了微缩战船,在1 ~ 1.5 米深水中再现海战的场景。不得不赞叹的是,这样的海战对大型设施的要求, 至今难以找到有此独特功能的现代体育设施。

难怪不少专家断言,作为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斗兽场已成为古罗马的象征,它对于古罗马, 其象征意义有如长城之于中国,金字塔之于埃及。

映入我眼帘的,圆场底层中心,是角斗士与猛兽搏斗场地,地面早已破坏,露出了关野兽和关角斗奴隶的地窖。一眼望去,斗兽场墙体早已是满目疮痍,大大小小一个接一个的孔,我以为是战争留下的纪念,向导连称“NO”。说这墙体本来是大理石的,古罗马变成一片废墟后,罗马人便揭去了墙表面的大理石,以作建筑用。那些大大小小的眼, 便是最初镶嵌大理石时的铆钉孔。

圈形的高耸的围墙大部分坍塌,残缺不全, 如同一只凶兽牙齿七零八落豁豁牙牙的嘴;场内的看台也大都坍塌了,依然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国王贵妃和普通看客的尊卑台阶;囚禁奴隶关锁野兽的地下洞穴也塌了,兽和人放逐出来的通道壕沟也壅塞不畅了……历史把鲜红的血和苦涩的泪已经风干风化,历史演进中,人类的耻辱也被风吹日蚀得只余一张空干的破皮了。

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场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汇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

本来怀揣期许与好奇,但直到进入斗兽场,我突然有一种不适之感。透过这一堆堆废墟,我仿佛遥望到古罗马的辉煌史。斗兽场在无声地告诉我们, 罗马世界非常不平等。奴隶与自由人之间,外国人与罗马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罗马帝国本身就像一幅由城邦国家拼成的马赛克,他们相当独立,地位各异,但全部受制于罗马的威权之下。

“玩命”的古罗马人

我从不喜欢赶热闹,我是在罗马旅游最为清淡的冬季造访的。

斗兽场没有淡季,就像它一建成就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一样,这里至今一年四季都有排着队进进出出的游客。与庞大的斗兽场比起来,人就象一粒粒尘埃。

穿过巨型石拱门廊进入场内,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那恢宏的血淋淋的场面。在这里一般不举行角斗士之间人与人的角斗,而让狮、虎、豹等猛兽与角斗士格斗。在石墙隔出的狭道里,人与兽“狭路相逢”,只能拼死相搏。

罗马帝国一个小城镇的人行道上,拼嵌着这样一句话:打猎、洗澡、游戏、找乐子——这就是人生。

这一写照生动地揭示了古罗马人“玩”的本质。他们玩的是心跳。或许尚武已经深入罗马人的骨髓

之中,他们的娱乐活动也都充满了血腥味。而最能体现这种血腥味的娱乐活动,非斗兽场莫属。

据说,那些真刀真枪生死搏斗的角斗士们,只要一上场就是在“玩命”。角斗结束时,只要观众高喊“米特”,比赛的组织者就会做出一个拇指朝下的手势,得胜者在看到这个手势之后,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败者杀死;如果观众高喊“伊乌古拉”, 组织者则会做出一个拇指朝上的手势,那个角斗场上的败者,方得以侥幸生存。

古罗马人就是在这种血淋淋的残杀中,获得娱乐的快感的。

在斗兽场诞生之前,古罗马就有专门训练角斗士的学校,学校的老板往往就是角斗士的主人。角斗士刚开始接受训练时,作为基本功,十八般兵刃样样都要学,直到训练结束时,才会专攻一门:那些身体灵活的角斗士会变成“网手”,他们的武器是一条网和一根三叉戟,比赛时不带任何护身,他们要设法用自己的网去网住对手或他们的武器,尔后再用三叉戟攻击。其他的角斗士则成为“盾手”, 所使用的武器,是一面盾牌和一柄利刃,比赛时可用盾牌护身。

角斗士进行比赛时,一般都是由一个“网手” 与一个“盾手”捉对厮杀。获胜者可得到主人的奖赏。那些武艺超凡的角斗士,往往因此可攒下一大笔钱, 他们还可以因此成为“明星”,有着大群的“追星族”。

考古学家在庞贝古城的城墙壁上,就发现了这样的关于追星的文字——

那个色雷斯式的“盾手”凯勒杜斯,让所有的女孩仰慕不已。

“网手”克列斯森赢得了所有女孩的心。

考古学家们据此断定,这应该是古罗马最初的角斗士形态。

尚武好斗的古罗马人,或许认为这样太不刺激了,于是便有了更加血腥的角斗形式——先是把一些准备处死的罪犯、战俘和触怒了主人的奴隶等, 送上角斗场,让他们捉对搏杀,以此来执行对他们的死刑判决。

人的欲望是在不断索取中走向贪婪的。之后, 为了寻求花样翻新的更加刺激,又有了人与兽搏斗, 兽与兽搏斗。据称,人与兽搏斗也分两类,一类纯粹是为了执行极刑,被判极刑者手无寸铁,与饥饿的猛兽,诸如狮子、豹子、老虎等搏斗,直到被咬死吃掉为止;另一类被称作“狩猎”,“猎手”可手执武器,但没有护身之物,如果“猎手”吉星高照, 可以生还,还可得到重奖,就像获胜的角斗士一样。至于兽与兽相斗,就是把一些凶猛的大兽,如狮子、豹子、大象、犀牛、狗熊等赶到一起,让它们相互撕咬、践踏,或者由弓箭手、标枪手站在高台上, 把它们当成射杀的靶子。

看着那些受伤野兽的绝望吼叫与奔窜,喜欢娱乐的罗马人在感官上得到了极大的刺激与满足。随着刺激的不断深入,人性,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扭曲和变态。

历经千年的圆形斗兽场,在古罗马时期,上至达官贵族,下到普通民众,都乐于到那里去观看奴隶们的斗兽表演。在罗马帝国的国王和达官贵族们看来,只有这样的表演,只有这样的征服,才足够刺激,才足以体现帝国的无比强大。

废墟是课本

边走边看,发现距斗兽场千米开外有一个角斗士学校——“斯库拉角斗士学校”。向导说是专门培训现代角斗士的,拥有近百名学生。校长是一位名叫亚科莫尼的50 岁男人。此人非常热爱意大利的历史,早在1994 年,他发起成立了“罗马历史研究协会”。但他后来觉得,与其埋头在卷宗中寻章摘句,还不如亲自投身到历史中去体验。正巧美国影片《角斗士》上映,受其影响,亚科莫尼筹集资金,开办了罗马第一个现代角斗士学校。

《角斗士》的主角是斯巴达克斯,他率领奴隶大起义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这位天才的起义领袖原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色雷斯人,据说在一次反抗罗马人的战斗中不幸被俘,后来被卖到了意大利半岛当奴隶。由于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结果被一所角斗士学校的老板买了下来,从此他便开始了悲惨的角斗生涯。

在古罗马,奴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庄、作坊、矿山……奴隶艰苦劳作的身影无处不在。不仅如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大量使用奴隶:私人家庭、服务行业……都充斥着奴隶。

公元前73 年,不甘被命运摆布的斯巴达克斯策划并领导了奴隶起义运动,这次起义有十多万奴隶响应,持续时间有两年之久。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古罗马当局镇压下去,斯巴达克斯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

这次奴隶起义给了罗马奴隶制沉重的打击,马克思曾赞誉斯巴达克斯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

事易时移。与你死我活的古代角斗士不同的是, 现代罗马角斗士最大的伤也顶多不过是擦破一点皮,因为他们使用的全部都是木制武器。今天,“角斗”已经衍化成为一种有氧健身运动,可以有效地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加强心肺功能和反应灵敏度,与现代健身的理念不谋而合。

旨在表演与复古的角斗士学校人气很旺,引来了大量驻足观看的各色人等。让人意外的是,“斯库拉角斗士学校”的诞生,在意大利上下引起颇多争议,是怕回到那个“斗兽”的年月?是怕触动那根脆弱的“伟大的古罗马”神经?我不得而知, 但这种不同声音本身至少表明了某种程度的担心和态度。

亚科莫尼的观点似乎道出了个中本质:“我们崇尚勇武,但并不喜欢残废或死亡。”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从古罗马的废墟中,我读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

斗兽场旁,我看到许多介绍罗马的小册子,封面上都写着:“罗马——永恒之城”。它的教堂、它的艺术,让人感到灵魂的净化;可它的斗兽场, 甚至它的城徽——一头狼用奶喂养着的两个小孩, 却使人感到人的肉欲和兽性。

放眼一望,一片沧桑——埃米利亚殿堂、马森齐奥殿堂、蒂奥斯库雷神庙、维纳斯女神庙、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和平神庙……我又启动了那尘封的记忆。是金戈铁马的狼烟推倒了文化的载体, 是乾坤逆转的风沙摧垮了前朝的欣欣向荣,还是显赫一时的昔日经典耐不住岁月的寂寞而早逝?

雕花的基座失去了承载的石柱,自然也减轻了年华的负重,浮在颓败的荆棘中;大理石地面反射不出庙堂的雄浑与华美,磨去了明镜可鉴的光亮, 难免沙土的半遮半掩;凯旋柱再也衬托不了将军的威武,茕茕孓立,空留斑驳一身,无人喝彩……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废墟的留存,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废墟很美,它昭示着沧桑、惨烈、凝重,震撼心灵、涤荡脑海。

猜你喜欢

角斗士凯旋门斗兽场
冠云峰、凯旋门
浑身雪白的士兵
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
宏伟建筑里的残忍表演
罗马惊魂
罗马角斗场上的最后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