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11”刻画中国太空新坐标
2016-10-18刘扬
●本报赴酒泉特派记者 刘扬 ●本报驻外记者 李珍 青木 辛斌 ●本报记者 白云怡 ●魏辉 甄翔 柳玉鹏
“神舟十一号升空,开启中国时间最长载人飞行”“第六次载人航天启航,中国的太空长征继续前进”……北京时间17日早晨,随着搭载景海鹏与陈冬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外媒议论中国“太空雄心”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根据计划,飞船入轨后先进行两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此前进入太空的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中期驻留。这也是为下一步中国建立正式空间站奠定基础的重要一环。与美俄等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发展却是“大步流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中国预计于2022年建成空间站,而目前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可能是唯一在太空拥有空间站的国家。聚焦中国太空计划的同时,也有外媒老调重弹,炒作太空竞赛,甚至拿所谓太空军事化说事。个别杂音显然挡不住中国人迈向太空的咚咚脚步声。未来30多天,当我们仰望星空,两名中国航天员或许正在离地面393公里的太空回望地球,愿他们顺利、平安。
第六次载人航天创新纪录
“中国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开始自己的最长太空任务”,《纽约时报》17日称,中国周一早晨从戈壁滩发射载人航天器,这是中国雄心勃勃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次使命。电视画面显示,发射前两名航天员举手敬礼。15分钟后,可以看到他们戴着手套握手致意,显然发射获得成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计划于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对接。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在空间实验室中驻留30天。这将是中国航天员迄今在太空驻留最长的一次。这是中国第六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17日从位于戈壁沙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两名航天员将在太空逗留33天,其中30天在天宫二号进行与医学、物理和生物学相关的实验。2003年10月以来,中国已完成5次载人航天任务——上一次是在2013年,历时15天。报道称,天宫二号及其“前辈”天宫一号是中国最终目标——永久性空间站的雏形。该空间站预计于2022年进入轨道。一旦国际空间站2024年停止运行,中国可能是唯一拥有永久性太空存在的国家。
《环球时报》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这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一夜无眠的兴奋后,按照任务总指挥部安排,记者在17日凌晨4时之前来到发射中心的问天阁见证航天员出征仪式。6时左右到达距离火箭发射塔架大约1.5公里处的媒体拍摄区时,天色还是黑的,室外温度大概也就是零度左右,但现场所有人都非常兴奋。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看到火箭拖着红色尾焰腾空而起,在场所有人都禁不住欢呼起来。
《华盛顿邮报》称,中国载人航天迈出新的一步。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印度发来贺电,勉励航天科技人员“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美国“石英”网站17日称,中国网民对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感到振奋。在微博上,“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主题浏览超过1000万次。有人回顾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经历说:“当时全班同学坐在教室里看直播,时间过得飞快,现在都神舟十一号了。”
日本舆论对中国航天发射尤为关注。日本新闻网称,中国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成了17日上午日本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有媒体甚至作为“号外”发表。日本媒体报道认为,中国航天员30天的太空驻留,标志着中国已经向单独建设宇宙空间站迈出最坚实的一步。日本《每日新闻》称,中国志在成为同美俄比肩的“太空强国”。《朝日新闻》称,此次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可以说是中国朝着宇宙空间站建设进行的一场“预先演习”。
中期驻留显然是这次航天任务的一大看点。航天科技集团五院GNC分系统指挥罗谷清介绍说,未来中国空间站使用的载人飞船的外形与“神十一”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会以它为原型进行一些改进。“33天是不是目前中国航天员可以在轨驻留的极限?”对于《环球时报》提出的这一问题,罗谷清表示,从飞船设计、研制、建造和试验的角度,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都是以“一切为载人”这个原则,航天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飞船设计建造方面一定是留有一定余量的。
美国CBS新闻网将目光投向第三次进入太空,并将在此次任务中迎来50岁生日的景海鹏。报道称,景海鹏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执行过“神七”和“神九”任务,此前已在太空待过15天半时间。他在发射前的记者会上表示,奥运会四年一届,“我感觉我得向王义夫学习,人家都参加了九届奥运会。”
中国的太空跨越
关注神舟十一号升空的同时,不少外媒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俄罗斯“消息”网17日称,中国很晚才加入世界航天竞争中,1970年发射首颗卫星,2003年实现首次载人飞行,此前中国共发射5艘载人飞船,将12人次的航天员送入太空,从而让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未来中国将加快自己的航天计划。德国《焦点》周刊称,中国太空计划开始充满困难和坎坷。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成功进入太空。从此,中国太空力量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载人飞行,到现在的太空对接,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实现大跨越。
英国广播公司17日用一组“太空数字”描述中国航天的进步:22亿美元,中国每年太空项目开支;181,中国在太空的卫星数量;11,飞到过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人数。《纽约时报》称,过去10年,中国增加了航天领域的投入,希望追赶美国和俄罗斯。2013年,中国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并计划在2018年再次发射月球探测器。2020年,中国预计将把一架无人驾驶探测车送上火星。
《华盛顿邮报》称,中国的一个终极目标是2025年左右实现航天员登月。半个世纪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2013年中国玉兔号月球车登月,这是近40年来首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育林表示,神舟十一号是新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试验任务即将完成。随着下一步空间站的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将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一年可能会发射几次飞船,送航天员、工程师乃至游客进入太空。
“航天可以说是超级大国的标配。”一名中国空间问题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突破,公众对于航天的理解也更高了。人们逐渐认识到,航天及空间技术对国计民生有很多好处,而且确实能够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神舟十一号作为我国第二艘应用性飞船,标志着我们的天地往返载人航天技术进入到比较成熟的实用性阶段。
“太空,中国的新形象”,德国财经网称,中国的发射次数不断增加,每次都有巨大进步,却很少出现事故,这是因为中国航天计划强调稳定发展的理念。“神舟:中国在航天竞争中能否赶上俄罗斯?”俄联邦新闻网17日以此为题称,俄罗斯“文化”电视频道科学分析师亚历山大·加尔金认为,中国暂时还没有超过俄罗斯,但中国正在默默追赶,中国政府对航天领域给予高度关注和巨额投入。“因此,用不了几年,在这一领域我们就会从老大哥变成小弟弟。”
美媒拿“太空竞赛”说事
对于中国的进步,有外媒硬往“太空竞赛”甚至“太空军事化”的方向解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7日题为“中国加强太空计划挑战美国”的文章称,四度飞往太空、一度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的美国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警告称,中国正在“崛起,而美国面临在未来落后的真正危险”。尽管落后美国太空计划几十年,中国现在正迎头赶上,中国专家称为“后发优势”——利用最新技术实现太空飞跃。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在中国发射神舟飞船之际,法新社发表报道,警告太空技术竞争将导致太空力量对立,太空军事化的威胁不是不存在,太空军备竞赛正在酝酿新一波冲击。文章称,太空的军备竞赛正在悄悄地进行,竞争的速度却在加快。日本《朝日新闻》挑拨称,外界对中国航天事业转为军事目的的担忧看法很多,比如火箭、宇宙飞船的引导技术可以用于导弹开发。
在分析人士看来,日本的担忧源自一贯的对华敌意;美国的警惕则是它心虚的表现,拒绝合作的正是美国自己。CNN称,为应对国际空间站停止运行,欧洲航天员据说已未雨绸缪,在学习中文。但除非美国政策有变,美国航天员不太可能参与其中。出于国家安全关切,美国国会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就航天计划进行接触。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王兆魁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航天项目一是和平利用太空,二是独立自主发展,不存在所谓竞赛的问题。而且目前美国在航天领域处在顶级水平,中国只能算是先进水平,距离美国还有相当差距。王兆魁同时说:“中国已跻身世界仅有的三个能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且在卫星数量、载人项目数量等多个领域达到先进水平。中国载人航天和探月等项目都是和平利用太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