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住宿为何叫下榻
2016-10-18文/佚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0期
●文/佚 名
贵宾住宿为何叫下榻
●文/佚名
大伙都知道,下榻就是住宿,可为什么用这个词儿呢?这得从东汉的时候说起。
那时有个当官的,叫陈蕃。这人挺神的,年轻的时候住在一所房子里,房子里搞得乱七八糟,他也不收拾。后来有人问他,你怎么也不拾掇拾掇。他说了一句特牛的话,大意是大丈夫要扫就扫天下,扫屋子干吗?后来有人据此演绎出不同的观点,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人当官时名声还不错,就是脾气怪,犟得很。他升官时,送他的人们连城门都不出,大概也是知道他脾气犟,不敢惹他。
陈蕃在南昌做官的时候,因为这个脾气,基本谁也不接待,唯独一个人例外。这人叫徐孺。为什么例外呢?咱们来看看《后汉书》,书里评价徐孺时用了四个字,叫作“恭俭义让”。过去人们心中的道德楷模,应该具备五方面,即“温良恭俭让”,就是温和、善良、谦恭、节俭、忍让。这徐孺占了三条,还多了个“义”,可见人们对他很赞赏。大概就是因为他人品好,才被陈蕃高看一眼。
那时候,陈蕃的家里有一张榻。这个榻还不是床,而是铺在地上、能坐能躺的一种家具,很多是用竹子做的。平时,陈蕃就把这榻挂起来,也不用,独独徐孺来的时候,陈蕃要把榻取下来,和徐孺坐在上面聊天,以显示特别重视。
这事儿后来成了典故,被写进了史书。到唐朝时,诗人王勃写过一篇特有名的文章《滕王阁序》,其中有这么一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说南昌出人物啊,像徐孺那样的,都能让陈蕃把榻取下来特别优待。于是“下榻”这个词儿就有了这么一层意思:礼尊贤士,表示特别敬重。
(摘自《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