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水电站主变压器烧毁事故的分析

2016-10-18丁津津李远松

电力安全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录波主变开关柜

俞 斌,张 理,高 博,丁津津,汪 玉,李远松

(1.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一起水电站主变压器烧毁事故的分析

俞 斌1,张 理2,高 博1,丁津津1,汪 玉1,李远松1

(1.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介绍了一起水电站主变压器和开关柜烧毁的事故。在缺乏事故资料和数据的情况下,从电网侧变电站保护装置的动作数据和故障录波报告出发,通过对现场起火情况查看和分析,推测了这起事故可能的诱发原因和发展过程,对水电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手段,防止该类严重事故再次发生。

主变压器;烧毁;直流系统;水电站

0 引言

2015-03-07,某水电站中1台110 kV变压器和2台6.3 kV开关柜起火烧毁,全站保护拒动,造成全站停电事故。因站内未配备相应故障录波器,所以只能从该站对侧变电站的保护动作行为及故障录波报告出发,运用仿真技术模拟事故的发生经过和保护动作行为,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和经过。

1 事故前运行方式

1.1 一次设备运行方式

某水电站的一次主接线如图1所示。该水电站包含5条出线,1号出线连接电网某变电站,2号出线连接该站上游另一个小水电,3,4,5号出线连接用户负荷。事故前2-7号发电机组运行,1号机组备用;小水电机组X1,X2备用,X3,X4检修;1,2,3,5号主变运行。

1.2 二次设备运行方式

(1) 全站变压器主保护为差动和重瓦斯保护,后备保护为复合电压过电流和过负荷保护。

(2) 发电机主保护包括差动保护和过电压保护,后备保护包括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和定子过负荷保护。

(3) 电网侧出线主保护为纵差保护,后备保护包括距离和零序相关保护。

所有保护均为微机保护单套配置,正常投入。

2 事故经过

2015-03-07T20:56,3,4,5号机组声音突然异常,控制室照明忽闪失电。因3台机组在同一个厂房,不确定是所有机组还是部分机组异常。

随后,6.3 kV母线8号开关柜失火,110 kV开关站爆炸,2号主变顶部着火。

全站立即组织实施救火及机组紧急停机措施,在3,4,5号机组停机过程中,7号机灭磁柜着火。

运行人员将剩余的2号和6号机组停机。至此,全站停电。

22:00,8号开关柜主要着火点扑灭。

2015-03-08T05:45,2号主变因未采取有效灭火措施,燃烧至自然熄灭。

3 现场检查情况

在对现场进行详细检查后发现,这次事故主要起火设备为110 kV 2号主变压器、6.3 kV 8号和10号开关柜,如图1中用虚线框标出部分。8号和10号开关柜同处一个开关小室且相邻放置。

(1) 110 kV 2号主变。2号主变烧损严重。其中B相高压套管烧损情况最为严重,套管瓷瓶爆裂,导电杆及接线柱弯折,钢芯铝绞引出线被烧断。C相高压套管瓷瓶爆裂,纸绝缘外露。低压套管全部破裂跌落,其中A相低压套管铜导电杆融化溅落。

(2) 8号和10号开关柜。8号开关柜烧毁严重,内部情况已经难以考证。现场检查时,8号开关柜残骸已被工作人员拆除,旁边的10号开关柜同样烧损严重。

图1 水电站一次主接线

(3) 2号主变保护屏。2号主变配有差动保护、非电量保护和后备保护。差动保护和非电量保护均设置在主保护控制屏。现场检查时发现,主保护液晶屏不亮,后方控制单元有明显放电烧黑痕迹。拆开2号主变保护屏检查发现,主保护控制板开关量检测端口放电烧损,端子2,5,10,15放电明显。这些端子对应信号关系为:端口2对应远方操作位置,端口5对应本体轻瓦斯,端口10对应本体重瓦斯,端口15对应24 V电源。同时,电源板24 V遥信电源模块存在过流烧损现象。

(4) 7号机组灭磁柜。经现场检查,发现7号机组灭磁柜存在起火现象,为励磁回路熔断器熔断引燃所致。

4 保护装置动作情况

4.1 站内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分析

从事故现场情况来看,主要着火设备已经严重烧毁,受损设备较多,起始故障点无法直接找到。事故发生后,水电站内所有保护处于失电状态。恢复供电后,检查主变保护屏及其他保护时发现,整个事故过程中二次保护均未动作,无相关开入开出报警信号记录,保护装置均没有保存下来的动作报告。同时,全站未配备故障录波装置,变压器保护录波功能也未投入,因此也没有站内故障录波图。仅有站内记录显示,2015-03-07T21:34:58蓄电池交流失电报警。站内相关故障数据的缺失,进一步增加了事故分析工作的难度。

4.2 相邻线路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由于水电站内保护未动作,事故发生后,与该水电站相连的1号出线对侧某变电站线路后备保护动作,将电网与该水电站故障点相隔离。

由于变电站线路保护装置未对时,但故障录波器对时准确,以下分析采用故障录波器起动时间作为绝对时间,并将保护动作时间进行修正。因此,以变电站故障录波器第1次起动的时间,即2015-03-07T20:59:00:792为保护启动的时刻。

(1) 0 ms。线路B,C两相电压部分降低,相位基本一致,且无零序电压3U0;线路B,C两相电流相位基本相反,同时无零序电流3I0。从上述电气量变化特征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段内1号出线发生了B,C两相相间短路故障。

(2) 304 ms。线路保护相间距离II段出口,于343 ms跳开线路开关。

(3) 4 600 ms。线路保护重合闸出口,于5 571 ms开关合上。

(4) 5 630 ms。相间距离II段保护出口,从录波图上表明,1号出线的故障已经转换为AB相相间短路故障。

至此,电网侧切除了该水电站内故障点。

5 故障关键点分析

本次水电站事故后果极为严重,但是缺乏事故发生的相关数据,事故原因较难分析。在查看现场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推测与仿真分析互相印证,对事故情况做出以下推断。

5.1 事故起始点的判断

根据现场烧毁情况来看,事故起始点有以下2种可能。

(1) 事故首先发生在主变高压侧。由相邻变电站录波图可以看出,事故初期为B,C两相相间短路,但水电站主变保护未动作,由相邻线路后备保护动作。而故障电流一直存在,从而导致10号开关柜起火,进而引燃与其相邻的8号开关柜。

(2) 事故首先发生在主变低压侧10号开关柜或8号开关柜。假设低压侧首先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由于低压侧为非接地系统,故障相中的电流仅是对地电容电流,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为原来的3倍,单相接地故障不足以引起保护装置动作。若发展为低压侧两相短路故障,但如低压侧发生两相短路,其故障波形与电网侧故障录波器的波形不符。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事故起始点应该在高压侧,即第1种情况。也就是高压侧首先发生BC相间短路,相邻线路后备保护动作并重合后,事故发展为AB相间短路。

5.2 水电站内保护装置拒动原因

在主变高压侧发生BC相间短路后,主变主、后备保护,以及发电机主、后备保护均未动作,且恢复供电后水电站内保护装置相关变位报告等也都没有记录。由电网侧变电站线路保护动作及重合时间可知,整个事故持续时间较长,且水电站内所有保护均未动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事故发生时,所有保护装置已经处于失电状态,无法对故障做出反应。

系统直流屏交流失电报警时间为当晚21:34:58,即故障后约0.5 h,与最后人工切除站内交流电源时间较为吻合,且事后排查时并未发现直流空开跳闸。结合主变保护控制板开关量检测端口和电源板24 V遥信电源模块烧损现象,推断事故发生后,交流高压串入直流系统,造成直流短路。由于蓄电池及直流线路老化,造成内部压降过大,到达保护装置的端电压过度降低,全站保护失电,所有保护均无法动作,开关未成功分闸,只能依靠相邻线路保护动作,这与事故后发现蓄电池电压明显过低相符。

与电网隔离后,所有机组尚未停机,6,7号机组仍通过110 kV母线向2号主变流入短路电流。由于该变压器运行时间已久,老化严重,在大电流作用下产生高温,高压套管爆裂,使变压器油暴露在空气中,引发变压器失火,导致故障进一步扩展到主变低压侧。3,4,5号机组通过6.3 kV母线继续向低压侧故障点流入短路电流,在大电流作用下,10号开关柜起火烧毁,进而引燃相邻的8号开关柜。

5.3 事故发展过程推断

依据现有数据资料、事故后现场情况及上述分析,对故障发展过程推断如下。

(1) 主变运行年限较长,老化严重,在负荷较大时发生高压侧BC相间短路。

(2) 事故发生后,高压交流串入直流回路,导致直流系统短路,全站直流电压过低,进而全站保护失电。

(3) 主变差动、主变复压过流和发电机复压过流保护本应动作,但均由于保护装置失电而未能正常启动,故障无法切除。

(4) 由于站内保护装置无法切除故障,由电网侧变电站线路保护装置BC相间距离保护II段动作。随后重合于AB相间短路,电网侧变电站线路保护装置AB相间距离保护II段动作,永久跳闸。至此,全站脱网运行。

(5) 6,7号机组继续通过110 kV母线向2号主变流入短路电流,故障进一步扩展到主变低压侧,3,4,5号机组通过6.3 kV母线继续向低压侧故障点流入短路电流。在大电流作用下,10号开关柜起火烧毁,进而引燃相邻的8号开关柜。

6 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此事故暴露出该水电站在设备维护、装置配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措施。

6.1 加强设备试验管理

检查2号主变历史试验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试验记录简单且未形成专业报告;

(2) 试验项目不全,主变套管末屏绝缘试验、油化试验未开展;

(3) 试验结果异常,高压套管介损值相间、历史数据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4) 继电保护测试仪等检测仪器也多年未检验,仪器准确度和相关试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运行年限较长、老化严重的主变,应该按照规程加强检修试验工作;对无法继续运行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检验周期超期的仪器和设备及时送检。

6.2 配备故障录波装置

水电站未配备故障录波装置,主变保护录波功能也未投入。即使在直流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也无法获得故障时的录波图形。

应配备相应的故障录波装置,便于充分了解事故时刻的系统状态,为找出事故原因和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6.3 加强保护装置、时钟以及备用电源配置与管理

主变保护装置等端子排多处线头裸露,且站内所有保护及其他装置均未对时,保护装置采用单一电源供电,这都给保护系统运行带来极大风险。

应该规范对保护装置的布置与管理维护,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6.4 及时更换、改造老旧设备和线路

部分设备和二次回路投入时间早,运行时间较长,设备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应该根据有关规程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改造。

7 结束语

此次事故是由于站内保护拒动,引起主变等设备烧毁的,虽较为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为设备陈旧、维护试验不规范等,因此工作中应及时对陈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重视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加强运行检修人员技能培训。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2016-03-16。

俞 斌(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工作,email:ee.yubin@foxmail.com。

张 理(198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可靠性、规划工作。

高 博(198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工作。

丁津津(198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工作。

汪 玉(198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工作。

李远松(198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工作。

猜你喜欢

录波主变开关柜
故障录波装置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种综自变电站故障录波器技术改造方法研究
一种开关柜局部放电自动检测装置的研究
110kV江油变电站1#主变故障跳闸原因分析及对策
分析10kV金属封闭铠装式开关柜内部发热的原因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变电站主变事故油池设计施工新思考
SIMADYN D保护装置TRACE接入故障录波系统可行性研究
一种用于低压开关柜“S”形型材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Hadoop技术的批量录波数据高性能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