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2016-10-18王文璇文昌俊张小萌
王文璇, 文昌俊, 张小萌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王文璇, 文昌俊, 张小萌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在国内外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数模型。模型由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展开,衍生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确定因子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体系、控制体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能力是影响质量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小企业; 制造质量; 质量竞争力
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将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作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基石,将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作为我国一项长期任务,要求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四个特点,即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该战略认为,发展中小企业需要着力于质量能力提升。质量竞争力是竞争主体赢得优势的能力。建立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从中分析出中小企业的优势能力,通过增强中小企业优势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内学者已对质量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对象多为大型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在市场上地位尴尬,企业内部结构与运营方式与大企业差异较大,缺乏资源。本文选取中小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其现状特点。
1 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评价要素
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是经过评选过程中不断优化而形成的较为完善的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的因素较为广泛,不局限于产品、服务和传统的质量控制,包含的评价要素有:领导作用,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信息、分析与知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1]。
我国学者温德成认为产品质量竞争力由根源层、支持层和表现层要素组成[2],其模型的构成要素涉及的范围从规划、设计、生产到销售,囊括整个生产流程(图1)。
图 1 产品质量竞争力要素结构示意图
从以上两种评价模型可看出,以往学者们建立的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均针对大型企业的特征而建立。为建立适合湖北省中小企业的质量竞争力模型,本项目组前往宜昌、黄石等地进行调研,获取了当地中小企业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带头示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中小企业看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再结合学者们建立的指标体系,湖北省中小企业的评价要素应包含以下方面: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基础工作、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此评价要素设立为二级指标,将一级指标设立为基础能力和提升能力。基础能力包含质量战略与文化、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基础工作;提升能力包含创新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创新能力本应为企业基础能力,但考虑到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普遍缺失,将其归入到提升能力中。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图 2 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
2 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不同,设计最终采用的指标存在差异,但指向性较为一致,因此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参照大型企业的指标体系,也可以借鉴质量奖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选取三级指标时采用了遍历法[3]。横向遍历从波多里奇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的指标要素着手,寻找影响质量竞争力的要素;纵向遍历将横向遍历筛选出的要素进行归类,形成三级要素。为避免指标过多和信息重叠,指标的选取原则是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
在对测评指标进行反复的筛选、合并、补充和优化后,本文基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最终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质量竞争力指标体系。
表1 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 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因子分析法通过降维,解决了因存在多重共线性无法得到正确结论的困难,并且在此过程中丢失信息最少[5]。本次质量竞争力调查涉及的指标较多,选用因子分析法能够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不影响处理结果;同时因子分析法也不需要人为地确定指标权重,相对于其他方法更具有客观性;加上因子分析法产生的因子通过特定的方法能够获得命名解释性,有助于对最终结果进行解释,找出主要影响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中f1,f2,…fn是公共因子,所组成的因子载荷矩阵可表达原始随机向量的信息。εk是特殊因子,只影响xk。上述因子分析模型可以表达为
x=μ+Af+ε
式中x,μ为随机向量均值,A为因子载荷矩阵,akn表示第n个因子对第k个指标的影响,f为公共因子向量,ε为特殊因子向量。
4 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质量竞争力评价实例
为准确了解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现状,以向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取其信息。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3份,其中通过邮件发放139份,通过访谈式调查获得14份,最终回收105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为68.62%。将问卷进行数值化处理后,实施因子分析。
4.1可行性分析
用因子分析法做数据处理时,需要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表2)。本文中KMO值为0.830,大于基础值0.6,说明各变量信息的重叠程度较高,做出的因子分析模型可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Sig值为0.00,小于0.05,拒绝了假设,说明各变量是独立的[6]。因此认为所得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 和 Bartlett的检验
4.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步骤是提取公因子-建立成份矩阵-因子旋转-因子得分-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最终结果见表3和表4。表3得到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Wi,其提取方法为主成份分析。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
从表4可以看出,公因子1可由“质量管理部门权限”、“领导参与质量工作情况”、“部门绩效考核与质量挂钩情况”、“标准执行等级”、“管理体系认证情况”这5项指标解释,且前4项指标的系数均在0.9以上,反映的是企业质量体系水平,可以命名为体系因子F1;公因子2由“质量管理人员占比”、“质量培训频率”、“产品检验制度”、“供应商来料控制等级”解释,前3项指标系数也较大,在0.9以上,反映企业质量控制情况,可以命名为控制因子F2;公因子3由“企业核心产品知识产权”、“曾获科技奖项”、“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情况”、“质量文化氛围”、“技术改进经费占比”解释,反映质量创新水平,可以命名为创新因子F3;公因子4则由“企业营销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解释,命名为信息化因子F4。
由4个主因子得出,在提升湖北省中小企业制造业质量水平时,应重点关注企业的管理体系、控制体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能力。
表4 旋转成份矩阵
由于4个公因子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总体水平,仅用一个公因子无法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本文将每个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综合因子得分(Score),综合因子得分就是质量竞争力的得分,得分越高,则企业质量竞争力越强。
方差贡献率是旋转后重新分配给四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S=∑WiFi
式中:S为综合因子得分,Wi为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经过运算,得到计算公式:
S=0.318F1+0.272F2+0.248F3+0.162F4
(1)
根据式(1)计算出的综合因子得分Score,将其按从大到小排序,排名前5个企业如表5所示(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 5 次迭代后收敛)。综合因子得分Score越高说明中小企业的质量竞争力越强。
表5 综合因子得分前五名企业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结合质量竞争力的特点和湖北省中小企业的现状,从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两方面展开,建立了适合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本文认为管理体系、控制体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能力是影响质量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要提升湖北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质量竞争力水平,应该从这四点着手。
[1]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温德成.产品质量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6):4-8.
[3]王翀羽.质量竞争力指数管理模型在包钢的应用[J].包钢科技.2012(5):83-86.
[4]王晓露.企业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J].煤炭经济研究,2007(7):23-26.
[5]李新蕊.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比较与应用[J].山东教育学院党报.2007(6):23-25.
[6]张秀,柳州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分析报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4):14-15.
[责任编校: 张众]
A Study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Es in Hubei Province
WANG Wenxuan, WEN Changjun, ZHANG Xiaomeng
(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68,China)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on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in China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manufacturing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M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model is based on basic capabilities and development of ability, which can be further examined from two and three level indexes. Determining factor analysis as a method of evaluation, the current study discovered that,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 system,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capabiliti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SMEs; quality improvement; QCI
2016-05-16
王文璇(1991-), 女, 湖北潜江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质量与统计技术
1003-4684(2016)04-0045-04
F27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