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初探

2016-10-17李瑞雪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

【摘 要】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大众化,外出旅游逐渐成为全民化意识。但随之而来的中国公民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日益暴露,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作为文明之邦的形象。本文从教育文化角度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文明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文明旅游;宣传学习;社会监督;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61-0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如破竹。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于2016年5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举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是中国旅游崛起的标志。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公民的种种不文明旅游行为也日益暴露,严重损害了中国几千年来文明之邦的美好形象,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公共场所犹如大家庭的聚居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互相尊重、保护公共环境卫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旅游具有异地性特征,公民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环境中来体验生活,享受旅行带来的乐趣,在旅游途中接触的主要是陌生人,这种陌生的人际关系只是短暂并具有偶然性的。因此,在这种“环境”中,部分旅游者就会“不拘小节、随心所欲”,加之自身自律意识薄弱、责任感不强、道德感弱化,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

人文环境是旅游的灵魂,是打造“美丽中国”的良好国际旅游形象。“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的‘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该网友在微博上称‘点菜时就问清楚了虾是不是38元一份,老板说是,结账时居然告诉我们38元一只。”“青岛大排档天价大虾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1]青岛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最佳旅游城市,出现“宰客”现象引发全社会的思考。经营者打着“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的招牌却违背了“善德”二字和诚信经营理念,青岛这座“旅游之城”的美誉毁于一旦,营造的旅游人文环境的良好开端付之东流。

二、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自古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高低与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美育、礼仪教育不足,是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显露出弊端,只注重智育教育导致片面的发展、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完整,成为公民旅游过程中出现不文明现象的根源。加之,公民普遍重视血缘地缘、轻视社会公共空间、不重视社会公共意识、缺乏社会公德教育,整个社会笼罩着熟人伦理为主的“私德”意识,形成了“中国式”的宗法制度,思想上也染上了家族主义的色彩,这就使得公民普遍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

英国哲学家洛克分析:“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是本来顽固的性格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2]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教育,还是一种素质、人格的教育。面对应试教育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缺失,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对德育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优秀传统文化的失落,现代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公民教育在学校课程中很难摆脱边缘化的命运。至于家庭和社会的公民教育,基本上也是如此。当前旅游过程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也多是这些因素结出的苦果。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不高,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不文明行为。

三、培育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对策

实现“和谐之美”努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培育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重要解决策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行、注重养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宣传途径,实行人民群众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教育内容,着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高度重视和认真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促进德育现代转型。积极推行德育美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积极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中国教育继承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观念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阶段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的培育关心甚少,这导致了缺乏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发挥示范效应,塑造公共精神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良好的公共精神的榜样,有利于公民重视自身的公共意识,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

参考文献:

[1]孟亚旭.青岛工商调查“大排档天价虾”[N].北京青年报,2015-10-06(05).

[2]年华.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4(08).

作者简介:

李瑞雪(1991-),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法学硕士,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
“关键时刻”理念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