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结合的思考
2016-10-17杨睿
【摘 要】随着独立学院教育转型化发展,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原本就处于边缘的传统文化教育再次淡漠化。因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独立学院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认识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育;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44-02
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和制度虽然是舶来品,但其核心精神与我国传统“大学”教育是一致的。大学不仅是人才的集散地,更是精神的炼铸所:创新思维、理性思考、社会关怀、人道主义精神等是大学教育在被教育者灵魂中种下的善果,启蒙其思想,完善其人格,纯化其心灵,使被教育者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使其知识丰富、道德完美、人格高尚。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一、独立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1]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没有这种精神灵魂的大学生对社会是无用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塑造大学生的精神灵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期课题组针对所在独立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数据汇总与分析,发现:独立学院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清楚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这源于其对传统文化内涵所指的不明晰;绝大多数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是依靠网络和电视等现代传媒,但这种途径会带来一个弊端,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建立在他人解构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现代电视制作常常会因需要对历史文化进行改动或虚构,这难免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错误的理解或认知;对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独立学院学生了解的情况不容乐观,可以看出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文化知识储备有限。
在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现状的态度时,我们发现学生们有一个共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应当被保护的,是有责任去传承和发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喜欢传统文化的,并表示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想学习。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之一,有着不同于一二本院校的鲜明特点:首先,学生基础较差,甚至有些中学的基础内容都没有很好地掌握;第二,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有的学生甚至有不良嗜好(如沉迷网络游戏等);第三,缺乏自信,高考成绩不理想,学生不能正视,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容易出现得过且过、松懈厌学等情绪。理想与现实出现了落差,加之没有了高中阶段家长和教师的严格督促,学生的奋斗目标出现了空白,对学习也逐渐丧失兴趣;第四,学习态度不正确,学习目的性不强,自我约束力差,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第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高考失利,入学后努力学习,立志考研的,也有被父母所逼,无奈坐进课堂的;有家庭经济状况非常优越的,也有靠自己勤工俭学凑学费的;第六,渴望得到认同,实践能力较强。独立学院学生头脑灵活,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较强[2]。这些特点使独立学院教育势必与一二本高校教育出现很大的差异。
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多以实用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更突出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此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故而,独立学院大多选择社会热门专业办学,较多地考虑生存所需,这使得独立学院比较重视可以带来实际效益的理工科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加形式化、漠视化。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新学院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独立学院,学校有本、专科专业36个,只有5个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一般只开设48学时;《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曾在2007、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过,但随着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此课程不再开设。加之学生基础较差,承载传统文化的古典书籍很少有学生能读懂,所以少有学生阅读古典书籍,学校图书馆中的书籍也是以理工科或休闲娱乐类图书居多。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在独立学院显得尤为突出,当前独立学院的教育重理轻文、重工具性知识轻道德养成、重外在功利追求轻内在文化涵养,传统文化课程边缘化,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师资配备等非常匮乏。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致使独立学院学生显现出较多问题:人文精神缺失、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淡化、坚毅诚信和团队意识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精神世界空虚、人格品质不健全……
独立学院承担着培养理论基础较弱的大学生的任务。因而,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培育良好的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语文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大学语文教育又是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存在深层次的联系。我国学者刘国正曾说过:“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存在紧密的联系,大学生语文教育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意境是大学生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大学生语文教育应把自身的传统文化沉淀,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增长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3]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曾说过:“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而这恰恰是语文教学与学习的四个层次。童蒙者是尚未进入学堂的孩子,他们学习语文仅仅只是背诵,知道一些诗句,这就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吟讽者是有了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他们学习语文时已上了一个层次,开始体味文学山水之乐,这就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中巧者因为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吟咏,而开始学习其中的妍辞丽句,开始模仿创作,使自己的文本艳丽多姿,这就像高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才高者就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艳美,而是转向感悟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宏大母体,而这正是大学语文要完成的工作:带领学生学会品评文学作品,感悟作品中人性光芒。
语文教育无外乎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前两项内容是语言文化教育的基础,文化的传承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的,文化又是以文字和文学为载体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高尚的情操、至善的人格,通过研读和体悟,可以提高欣赏者的文化修养,培养其高尚的人格,提高其道德素质。
大学语文以文学作品为支撑,多选择古代和现当代的名家名作,这些优秀的作品涵盖了人文、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彰显了传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汉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礼仪修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激励大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大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走之路。
优秀的古典作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它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行为指向产生重大的影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民族气节,“不为半斗米折腰”的个人信念,“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治国平天下”“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孝、仁、信、礼、智”的完美道德追求,“舍生取义”的重义轻利价值观念等,这些优秀的品质能在精神上滋养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形成自强不息、遵纪守法、懂礼知礼、勤奋好学、仁爱包容的良好品格。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高尔基曾说:“文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他自己;就是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找到好的东西;就是在人们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方设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4]这是因为文学即人学,它体现着作者身上的美好品质和深邃思想,当它与人们的情感达到共鸣后,自然就会感染欣赏者,使欣赏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内化。
大学语文课程涉及到孔子的《论语》,就不可避免要接触到孔子的思想。孔子从“孝”出发,把“仁”作为其思想核心,提出了“仁者爱人”以及“忠恕”的原则,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是非常有用的;庄子的旷达泰然教会人们“物物而不物于物”;《离骚》展现了屈原为理想“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与坚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人格,这种高尚人格激励着人们在黑暗现实面前保持着高尚的情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保家卫国的精神等都会感染和激励大学生们。所以,作为教师的引导者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些内涵,让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唤醒其对祖国、民族的热爱,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强大祖国而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决心。
总之,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能够陶冶性情,给人以美感和愉悦的享受,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大学生构筑高品质的精神世界、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传统文化通过大学语文这种精神灌注、文化浸润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而且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许良英,赵中立,张定三.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
[2]杨睿,乔宝明.以学生为本位,因材施教——独立学院分层教学改革的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2).
[3]王江涛.大学生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J].语文建设,2014(7).
[4]蔡仪.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独立学院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建构与研究”(2013JK0268)研究成果之一;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