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6-10-17张丹丹
【摘 要】自古以来,音乐与诗歌就是密不可分的。《琵琶行》完美地呈现了音乐与诗歌的融合,将音乐用文字的形式生动地呈现给了后人,从中亦可窥探出器乐演奏的审美取向。器乐艺术的表演不仅仅需要过硬的基本功,更需要从演奏者的内心出发,才能做“心”与“声”的融合。
【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音乐层次;投情
中图分类号:J61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54-01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今九江)的第二年。在《琵琶行》的序中说:“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听见琵琶声就能辨别出是“京都声”,说明其对弹奏琵琶的理论素养很深。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技巧和她的凄凉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也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愤懑之情。下面我结合自身学习古筝的经验从以下几点谈谈读《琵琶行》引发的思考。
一、演奏中音乐层次变化的重要性
诗中多次描写了琵琶女演奏时所带来的感观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声音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滚落在玉盘之上,层次分明。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掌握好演奏技巧的同时,还要运用好各种不同层次的声音。纵观国内外,无论是西洋古典乐器,还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在音乐层次变化的审美上都具有相似性。低音区与高音区的音色对比,在触弦速度、力度、灵活度上都要有准确而分明的区别。再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都是诗人描写聆听音乐时的感官和想象。“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对音乐的无声之美的描述和解释,与老子的“大音希声”音乐美学思想不无相通之处。无声的音乐停顿更能让人深入其境,在这断句般的停留中,充满了无限遐想的余韵。
二、演奏中投情的重要性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表现出还未演奏,情感和体态已经流露出来,说明了其技艺的高超和具有深厚的底蕴。“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两句诗形象地描写了琵琶女在弹奏时的情绪和表情,从诗句中就能感受到演奏者投入的表情。音乐表演之所以是一项具有创造力的活动,正是因其需要将表演者精湛的表演技巧与充沛的情感相结合。琵琶女这位演奏者在白居易的诗中是将自己平生的真实经历以及情感投入到演奏中,才产生了“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效果。同样,在器乐演奏中,必须要正确领会与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相同的情感体验,但是需要我们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的,从其他的真实情感回忆中提取乐曲所需要的情感,真正给人以“琴如其人”的感受。
三、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琵琶女“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展现了她高超的技艺,在时隔多年,仍然能够轻易的演奏出,也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扎实的基本功。在器乐演奏及表演的学习上,我发现许多人在基本功这个问题上都暴露了自身的缺陷。在快速的演奏中又或是复杂技巧的演奏中,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而要达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要着实从基本功训练上下手。在我们平时的练习时,一是要坚持慢练,只有慢练才会将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将基本功练扎实。二是要保持松弛有度的状态,演奏家在舞台上的表演之所以精彩也离不开身体的韵律协调;同样,上等的音色也离不开放松的支撑。三是要将乐感带入到每一次的练习中,才能逐步培养稳固而清晰的听觉,就算只是练习曲,同样也要将其中的音乐韵律表现出来。只有训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进行乐曲的完整演奏。
四、结语
《琵琶行》的创作时间虽然是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唐朝,但当时文化之开化,音乐之成熟,在白居易的这篇诗文中均有所体现。文中所传递出的关于音乐审美视角仍值得我们后人去深究和学习。在现代器乐演奏中,无论是外在的视觉还是内在的心理情感活动,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情感的把握以及在演奏中对于音乐层次变化的掌控。
总之,在器乐演奏这一门艺术上,不仅需要我们主观能动的去挖掘自身情感以做到真正的“投情”,更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呈现技术与情感相统一的演奏。
参考文献:
[1]蔡仲德.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1.
[2]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邓婷.初、盛唐音乐思想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3.5.
作者简介:
张丹丹(1993-),湖南师范大学2015级研究生,江西省九江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员。